自鲁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玩宝大师在线阅读 - 第333章 鉴画

第333章 鉴画

    沈重远应道,“说起货主,也算是我的一个老朋友,不过不是古玩圈的人,得来也有些偶然。你要是有时间,沈歌还得上班,去我那里说吧?”

    “行。”

    随后,沈重远的司机先送沈歌回家,她得拾掇拾掇换换衣服什么的。下车的时候,沈歌似乎欲言又止,余耀看了看她,说了句,“今天被沈老提前结账了,有时间我单请你。”

    沈歌莞尔一笑,却并不应余耀,对沈重远说道,“爷爷,你一顿早点就让人掌眼,未免小气了点儿!”

    “这孩子!”沈重远话音未落,沈歌却已经走开了。

    余耀到了沈重远的别墅,沈重远没让余耀在客厅坐,而是到了二楼一个类似小型会客室的地方。

    余耀看着桌上的大烟灰缸,顺势递给沈重远一支烟,沈重远摆手,自己却取了一个烟斗点了。

    “沈老,上次来没见到,你这烟灰缸挺有特色啊!”

    这个烟灰缸比一般烟灰缸要高要大,哥窑三足炉的形制,米黄釉。但却有烟槽,挺有意思的定制品。

    “我是心血来潮,当时定制了几个,还有没用的,回头你拿一个走。”沈重远呵呵笑道,“坐下说吧。”

    “那我不客气了。”余耀很干脆,不要反而是驳了沈重远的面子。

    沈重远吧嗒了一口烟斗,“这幅画,我之所以看真,是因为来路也是比较靠谱的。我有个老朋友,八十年代末调到鲁省泉城工作,一直干到退休,退休后回到老家江州颐养天年。这幅画,是他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得的。”

    “听起来,这画是从泉城得的了?”余耀心说,原来不是江州来的。

    “对。他平时自己也喜欢写写画画的。当年一个周末,他去英雄山文化市场,在一家店铺,正好一个店主刚收了两个老农背来的东西,正在收拾呢。其中,就有这幅画。”

    余耀点点头,泉城最大的古玩市场,就是英雄山文化市场。

    “当时不比现在,英雄山市场刚刚搭起架子,有些开店的也是半瓶醋。这幅画没名没款的,而对于纪察司的半印,我那老朋友和店主都不识得。不过,店主倒是识得老绢,当时我那老朋友也花了四百块才买了。”

    四百块在当时确实不少了,有些普通的明清官窑,在市场上经常百八十的就能买到。

    “这画他买了之后,一直挂在家里,也找了些人看,但当时懂行的人太少,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后来又得了幅现代名家的作品,这画就被束之高阁了。”

    “看来,以后也没再找人看过了?”

    “是啊,退休回到江州,这画还和一些其他字画,一直放在箱子里呢!”沈重远接着说道,“上个星期,我去他家里小坐,说起来今年在拍卖会上的几幅古画,他忽然想起来,开玩笑说自己有幅旧藏,估计能到明代以前。”

    “他都搁了这么久了,还能出手?”

    “他本来就不是古玩圈的人,兴趣后来也发生了变化,现在最热衷的是养花。”沈重远笑道,“我当时看了之后,一时也吃不准,最关键是没有名款。不过倒是挺喜欢。他一听,竟然说要送我,我自然不会白白接受。”

    “不会您已经买了吧?”

    “也可以这么说。最后他执意不肯出价,我是用一件钧窑花盆换的。”

    余耀不由笑了笑,“要是宋代官钧,那您这赌注可下大了!”

    “是明钧,不过挺漂亮,现在行价也能值个十万八万的。就这,他还有点儿不好意思。”沈重远说,“我拿回来之后,越看越觉得应该就是唐画,不过暂时还没找人进一步鉴定。”

    余耀压下一句话没说。沈重远的明代钧窑,必定不会走眼,但这画,是不是真品还两说呢!

    “原来这画已经在您这儿了!那我倒有点儿着急了。”

    “走!”沈重远灭了烟斗,带余耀出了房间,来到了书房。

    这幅画,已然挂在书房的墙壁上。鉴定,也得有个铺垫的气氛,沈重远显然深谙此道,没有一来就让余耀看画,先是聊了聊来历。

    在沈重远示意之后,余耀便直接看了起来。

    确实是一幅金碧山水,绢本。唐画宋画能流传下来的,保存比较好的,基本都是绢本。

    不过,这画不是原装旧裱,装裱用的绫子和裱工,看着像是清初的。

    而绢本画心的内容,却是唐代金碧山水的风格。

    近景是江岸亭台楼阁,远景是江流逶迤,连山层叠。

    “这是仿的金碧山水的开山鼻祖——大李将军的风格啊!”余耀一边看一边说道。

    “嗯,但也肯定不可能是李思训的作品。”沈重远接口道。

    李思训,华夏历史上山水画的一代宗师,也是金碧山水的开创者。

    称他为大李将军,不是外号,因为他真是一个将军。

    他战功赫赫,唐玄宗时期为右武卫大将军。唐代书法家李邕撰并书的《云麾将军碑》,又叫《李思训碑》。

    山水画坛的一代宗师,战功赫赫的一代名将,这是一个很不可思议的组合,用文物双全已经不足以形容他。

    “能模仿到这种地步,已经很是了得!”余耀仔细看着画面,“唐代模仿李思训的画家很多,少有这种水准的。”

    沈重远一听,心头一喜。

    但其实余耀还没断定是不是唐画呢!模仿水平高,和什么时期模仿的,是两码事儿。

    余耀说着,又仔细看了看绢本画心和装裱绫底的结合处,还有侧面的光感。

    绢本书画每次重裱,和纸本不太一样,基本都得用光滑的石头或者工具加蜡,将背面轧光;如果多次重裱,侧看绢面,会察觉到一层亮光。

    这层亮光,俗称“包浆亮”或者“镜面光”。

    这幅画上并没有,也就是说,即便是真迹,也没有经过多次装裱,甚至原裱之后,只有清初的这一次后裱也有可能。

    确定了这一点之后,余耀又拿起放大镜,仔细看了看画绢。

    最后,才看了纪察司的半印。

    整个鉴画的过程,耗费了近一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