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鲁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宫廷悠游岁月在线阅读 - 宫廷悠游岁月 第4节

宫廷悠游岁月 第4节

    “会读不会写,只会写些‘俗体’字。”素娥谦虚地说。

    然而就算她这样说,也够周玉姐惊叹了,她表情复杂地说:“原来你也是大家小姐。”

    “不不不,我只是...”素娥很快给自己认字的事编了个故事:“我娘带我在书院帮佣过,寻着空偷学了些罢了。”

    高母确实带着素娥在一家书院帮佣过,但时间很短,原身显然也没有借机学习的意识。素娥能读会写,完全是上辈子的原因。对于华夏人来说,读繁体文字也算是‘天赋技能’了,更何况她有一段时间热衷台湾言情小说,一本一本看下来,读繁体文字很溜的。

    当然,写就是另一回事了,她只能写简体汉字。

    不过简体汉字本来就很多和繁体汉字一样,再不然就是官方繁体字的常见异体,这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汉字简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使用者都在自发简化。

    其中书法家发挥的作用很大,他们写连笔,号称‘一笔书’,就是一种常见简化。后来因为他们的影响力,以及这种简化字好认、好记的原因,就成了民间常用的了。

    一笔书和很多其他民间的简化总结到一起,被称为‘俗体’,和官方的‘正体’相对应。

    此时的俗体字数量,使用规模,不如素娥印象中的明清时期,但也很不错了,拿出来不是什么引人侧目的东西。

    素娥要做学习笔记,在顾尚功那里看到有随便使用的纸(似乎是画花样子的),还有放在一旁的铅笔,就问能不能拿一些——顾尚功问她做什么用,她照实说了。顾尚功似乎很满意她认字,还会写一些,大方地给了她很多纸。

    “哦...难怪你用铅笔写字。”周玉姐的表情比刚刚平和了一些。

    素娥手中的铅笔可是真的铅笔,和现代‘铅笔’实际上是石墨做的不同,此时的铅笔是用有色铅粉和胶搓成的细条。

    这在华夏是一种很古老的笔,过去人们用竹简木片做文字载体时就在用了,所以有‘怀铅提椠’的t说法——铅指铅笔,椠则是细木条,相比起需要蘸墨水的毛笔,铅笔的好处是便于携带。

    如今铅笔多用来给手抄书或者描红本画界线,红的界线称之为‘朱丝栏’,黑的就叫‘乌丝栏’,‘乌丝栏’用铅笔来画非常便利。

    正经学过读书写字的,怎么会弃毛笔不用,用铅笔写字?在周玉姐看来,素娥大概就是那种偷学了之后,就用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的,所以现在也只能用硬笔。

    但能读会写已经很厉害了,别说家境普遍穷苦的私身了,就是‘八月良家子’,也多的是不识字的——王朝初年,之前一个乱世又是混乱到无以复加的那种,即使如今开国已经二三十年了,也是武风炽烈,识字率感人的吧。

    良家子也不代表都是大户人家,或者就算是大户人家,也不见得重视女儿的教育(世家被杀尽了,新荣之家甚至连儿子的教育都不成气候)......

    顾尚功就很惊喜素娥识字,还会写很多字。

    正如之前素娥曾有过的揣测,顾尚功收她做养女并不是渴望亲情,盼着有个传承。而是和后妃、太妃们一样,有奇货可居,将来推荐给皇帝的意思——大燕还只是割据势力的时候,这股风气就很浓厚了,这大概和大燕皇室男子出了名的好美色,同时在子嗣上有些众所周知的小问题有关。

    好美色不说,在这个男人可以三妻四妾的时代,其实基本都好色,只看有没有那个实力而已。倒是子嗣问题是大问题,因着这个,就连大臣也不好劝谏。

    大燕皇室姓郭,皇室这一脉在发迹前就几代单传了。儿女都能生的下来,就是儿子生下来夭折率相当高。

    这甚至不能说是后宅内斗,因为当初郭家没发迹的时候就这样了。发迹以后严防死守,然而依旧什么用都没有。

    为了防止后继无人,郭家皇帝广纳后宫,多生子嗣,和居高不下的夭折率搞‘对冲’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大臣们都不劝了,毕竟在皇位继承的大问题之下,后宫过于充盈这种君主道德的小瑕疵就不值一提了。

    后妃有养女,推荐给皇帝,有固宠的意思。太妃们这样做,则是维持自己对宫廷的影响力。至于女官,甚至一些年老的、有些势力的宫女收养养女,则是打着奇货可居的想法...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是真又榜样在前的。

    顾尚功选了素娥,对她寄予厚望。而素娥能读会写,在她看来是增加了竞争力——不管什么时候,大家总是高看会读书写字的,宫廷里尤其讲究这个。

    第7章 宫廷岁月007

    素娥她们这班小宫女都是在八月底、九月初进的宫,所以在经过一个月的司籍司学习后,时间就到了十月初。这时节气已经过了立冬,地处北方的京城几场雨下来,能冻得人直打颤!

    伴随着这样的气温变化,做冬衣的衣料自然早发下来了。以素娥来说,她当时拿到了半匹白色葛布(做内衣和中衣的)、一块足够做一件圆领绵袍面子的鸦青绢布、一块同样足够做圆领绵袍面子的沉香色绢布、够做两条裙子的素色罗。

    至于说做腹围的鹅黄色斜纹暗花绫大概是其中最贵重的布料了,说起来腹围似乎大多为鹅黄色,所以又有‘腰上黄’的别称呢。

    除此之外,还发了一匹豆青色细麻,似乎是给圆领绵袍做里子,又给做外裤、夹衣的。另外如果要做袜子、鞋子等零碎物品,也是从这匹细麻里出的(不见得要用这个料子,所需布料可以用这个布料去换)。

    其实要说这些布料,做衣服鞋袜等完全是够的,无非就是有人能掐尖,选到品质较好的,有人相对差一些而已。相对来说,每年给的绵就总是缺斤少两,叫宫女们抱怨了。

    素娥跟着大宫女一起做衣服的时候就听她们说:“给绵四两,呵,这够什么?不过就是拆了前几年旧棉袄,一起絮上,将就着罢了。”

    素娥等小宫女不大会裁缝衣服,所以要跟着大宫女一起做衣服,这也算是学手艺了。大宫女们教的也比较用心,主要是小宫女们教出来后,就可以吩咐她们给自己做这些活儿了,对她们有好处。

    此时女子学习女红,都是从做鞋开始,一般七八岁上下能做好鞋,然后才慢慢开始做别的。这也有布料珍贵,不会让太小的孩子练手的原因。所以她们这些刚进宫的小宫女不会做衣服,还真不奇怪。

    了解到这一点的素娥松了一口气...她是有原身大部分的记忆,但也就是记忆而已,若是这个时候让她做鞋,她都只能照着记忆来,手上是没数的。做鞋是这样,做衣服就更不要说了,完全不会啊。

    “素娥、玉姐她们倒是给了八两的绵,是咱们的两倍了。”另一个大宫女一边缝纫,一边细声细气地说。

    “那是因为她们刚进宫,冬衣什么着落都没有,指定要做两件绵袍呢!”

    “不过她们人小,身量未足,四两绵絮一件袍子,还不至于那么捉襟见肘。”

    其实还是不够的,这点儿丝绵絮进圆领袍了很单薄的,在素娥眼里完全过不了冬——顾尚功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给素娥的每件袍子各补了四两绵。

    此时朝廷给官员赐的冬袄就是八两绵一领的,考虑到袍子比袄长,即使素娥是小女孩,身量不足,顾尚功也认为该有八两绵才足够。

    这固然是顾尚功看好素娥,小恩小惠笼络她(自从察觉到顾尚功收养自己的真实目的后,素娥就全明白了),但素娥也承她的情...宫里并不少见女官、老宫女收养了小宫女后,不仅不会贴补,反而还要从她们身上吸血的。

    一开始知道这些,素娥都不明白那些人怎么想的,想的是人家得宠后自己沾光,这么对人家,是指望人家能‘以德报怨’吗?

    后来她才渐渐明白过来,虽然有指望未来沾光的意思,但其实当事人都不怎么相信事情能成——相比起后妃和太妃,女官、老宫女想要将人送到皇帝眼皮子底下实在是太难了!而且送到了又怎么样呢?皇帝要找什么样的绝色佳人没有,就那么容易被勾引?

    所以收养养女,对那些人来说更像是例行公事,存个念想。与其想那些远的没边的,还不如当下弄些好处...有些小宫女认了养母,自己的份例还会被养母占去呢!

    清楚这些后,素娥倒是安心了不少...原来顾尚功也没那脸面送美女给皇帝。

    既然是这样,那就安心在宫廷呆下去吧,反正顾尚功也不缺她一个小宫女的份例,给她做养女是自己赚了。

    想明白这些,当时做衣服的素娥才算真正在宫廷有了点儿安定感...

    到如今,她们小宫女结束了在司籍司的学习后,隔天早上,素娥就穿上了新做的衣服,这可比之前秋天穿的夹衣好多了!絮的绵足够厚,就算深冬都不怕——深冬的话,尽可能呆在屋子里就好了,尚功局做活儿都在屋里,有这个条件。

    周玉姐见素娥换上了那件鸦青绢布做的绵袍,就忍不住说:“怎么就选了这块料子?看着倒像是内侍常穿的!要不是内侍都用好绸布,都要以为司计司的人挪用了东西。”

    内侍就是仪卫,选取官宦子弟充任。

    “不是这样说,司计司就算挪用,也不能挪用内侍的衣料啊...”素娥哑然失笑。如今当官儿的,除了发钱,还发东西。而且这些东西可以说衣食住行,无所不包,裁剪制服的衣料当然也是发的。但这事儿显然不会归宫里六局管。

    司计司属尚功局,主管宫人衣料、禄米、薪炭等,她们的衣料就是司计司负责分发的。

    周玉姐显然不记得学过的东西了,还当仪卫的东西也是司计司发的呢。

    “如此吗?”周玉姐尴尬笑笑:“总之,这般颜色,还是太不鲜亮了。”

    宫女的服装并不统一,虽然有大致的样式和讲究,但和封建社会发展到顶峰的清朝不一样(清朝的宫女有‘制服’,样式定死了,颜色也一样,春夏穿绿色,秋冬穿紫褐色。不能冒尖,得像绿叶一样好好衬托宫里的妃嫔)。

    大燕皇宫里,小宫女穿圆领袍的多,再长大一些,可以穿圆领袍,也可以穿袄、穿襦、穿衫——几乎和后妃一样,就是长褙子、大袖衫这样正式的,甚至有礼服性质的衣服不许穿。

    只不过,衣服的样式虽这样宽泛,但宫女没有华贵的布料和首饰,或者有也不敢穿戴了现眼,依旧是花一样宫妃们的绿叶。

    情况是这种情况,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宫女们往往还是会尽可能扮得鲜亮一些。

    做衣服的衣料是司计司发的,因为司计司属于尚功t局,是她们‘自己人’。所以即使小宫女一般没的选,只能拿挑剩下的,也不包括素娥她们这些尚功局的小宫女啊。

    像周玉姐拿来做绵袍面子的绢布,就是一块丁香色、一块银朱色,都非常鲜艳美好。而素娥挑的鸦青、沉香,看起来可暗淡了。

    “没有不好的颜色,我也是看这两块料子更好,染的也正。”

    虽然都是绢布,是丝绸里的下色,但此时纺织品都是手工产品,两块同样是绢的布料也可以有不小的品质差距。手工产品的一大特色,无法‘标准化’嘛。

    素娥上辈子是见过汉服娘们穿着各种好看的汉服的,鲜艳的颜色是天然夺人眼球,但这种深沉一些的颜色也能有惊艳的效果。

    她现在穿鸦青圆领袍,干脆就不穿腹围了,只用一根朱砂色鼠线编成的长绦子系腰。领口露出黑色夹衣、白色中衣领子,脚上一双黑色平头鞋,头上戴黑色幞头。脊背挺直,双手自然叠放在胃部上方,行走不紧不慢...虽然只是个小孩子,也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清正风范。

    “若不是亲眼所见,谁能相信呢?那等家门里也能有这样的珠玉。”尚功局的另一位尚功谈尚功,注意到了小宫女堆里的素娥,不禁啧啧称奇。

    她对面的是顾尚功,给她倒了一杯热茶,也看了一眼人群里的素娥。

    “真好比是鹤立鸡群,别的也就罢了,那一口撑着下不来的仙气...真是仙鹤了。”谈尚功是一个不喜欢掺和后宫之事的人,就连对宫妃的奉承她都是‘雨露均沾’,从没有刻意烧过热灶,收养养女这种事自然更没有。

    这样的人反而更能客观评价一些事。

    在宫里呆了一个月了,素娥的变化可以说是脱胎换骨——好吃好喝养着后,她的脸颊很快莹润起来,全身皮肤也白皙了不少。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走出去,和过去判若两人。过去只能说是齐整,会相看的人才能说是个‘美人胚子’,而现在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她未来会很美。

    一个月变化这么大,固然有宫里生活比宫外好太多的缘故,但素娥直觉她现在的特殊体质也该发挥了作用。

    她祈祷的‘非常健康的身体’,似乎也在由内而外改变她。

    第8章 宫廷岁月008

    素娥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落到尚功局两位尚功大人眼里,还成为了她们的谈话内容——今天是她第一天来尚功局做事的地盘,如果不出意外,这里会是她未来很多年工作的地方,她一直在细心观察这里。

    尚功局分为司制、司珍、司彩、司计四司,各有分工。司制负责裁缝衣服,司珍负责攒造珠宝物件。司彩在前朝是负责织染的,但本朝皇宫没那么大地方开织场、办染坊,司彩就只负责编织、刺绣的活儿了(这部分还是从司制抢来的业务呢),成为尚功局四司最不起眼的一司。

    编织刺绣,特别是刺绣,在宫廷还是不少的,但到底主要是辅助司制司了,硬气不起来。

    至于说司计司,虽然不生产制作什么东西,但人家管着宫女禄米等的发放,这可是了不得的权力!也就是因为尚功局到底以女红制作为本,不然司计司成为尚功局的头儿也不是没可能——六局各司要说谁为先,最简单就是看顶头女官是从哪一司出来的。

    尚功局的尚功,绝大多数都是从司制、司珍而来,由此可知谁是老大了。

    今年尚功局新进的小宫女也是被分配到了司制司和司珍司...当然,这不是因为这两司更强势,而是因为今年轮到这两司了,去年进的小宫女就分给了司彩司和司计司。

    司制司和司珍司各两名小宫女,素娥和周玉姐被分到了司珍司。

    “...司珍司做活儿,第一要紧的是手脚干净!本司多少珠珍金银,谁见了都眼热......”给素娥和周玉姐做‘入职训话’的是一位典珍,她板着脸很不好说话的样子,举例说明了一些手脚不干净的宫女下场,显然是‘丑话说前头’。

    周玉姐吓得缩了缩脖子,素娥倒是心态良好,注意力全在各司其职的‘同事们’身上。

    司珍司分做数作,除金银作、珠翠作这两大项外,还有很多‘杂作’——虽然分了很多作,但在做事时,大家经常合作。毕竟一件器物攒造出来,经常不只是一个工序。

    素娥身处其间已经可以看到司珍司很多半成品和成品了,都是光华耀眼、精美异常的佳作。这一点,她在现代珠宝店里常见的完全没法比...当然,这也很可能是她没钱买高档货的原因。

    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各种精美新奇的设计看得多了,书里、视频里见过的古代珠宝珍玩图片又都是优中选优的杰作,再看司珍司里的金银珠宝、顽器摆件,就觉得非常制式。就都是传统题材、传统样式,一开始看还好,看多了就是千篇一律、匠气十足。

    而且仔细看,司珍司出品的物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堆砌太过了。

    乍一看很有大唐气象,极尽富贵也只觉得大气雍容,但到底时移世易,此时已经不是大唐,而是大燕了。经历了五代乱世,风气变化,人心不古,此时刻意去仿唐风,就有一种矫揉造作、繁琐堆砌的感觉。

    这大概就是转型期的尴尬吧,素娥想到这个世界的五代乱世比她上辈子的五代乱世还要乱——不只是割据势力更多,你方唱罢我登场,势力更新迭代快。还在于连上辈子南唐、孟蜀之类,文化成就很高,为后来大宋文化大繁荣打下基础的、相对安定的小政权都没有。

    宋代的经济和文化呈现井喷之势,也不是没原因的,之前的五代乱世也在积聚变革的力量。这有点儿像欧洲的中世纪,素娥那会儿学术上已经不怎么讲‘黑暗中世纪’了,就是因为文艺复兴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很多东西在中世纪已经种下了种子。

    之前素娥还不知道这辈子和上辈子的历史不同在哪里,但这一个月零零碎碎知道了很多‘大燕故事’,倒也有了想法——从上古到大唐,差别都不大,至少她听到的朝代传承都是一样的,是唐末五代才走样的。

    那之后越来越多的变化造就了得天下的是郭家的大燕,而不是赵家的大宋。

    不过这也没什么不好的,郭燕是个大一统王朝,而且得位很正。虽然也有五代乱世,武夫疯狂破坏规矩,必须要压制武夫的需求,但到底在正常范围内。现在看大燕的情形,相比宋朝是个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国家。

    重文轻武的苗头随着完成统一,已经出来了,但文贵武贱是绝不可能了。

    其实随着汉唐那样官员出将入相、文武相通的时代过去,重文轻武几乎是必然的。毕竟朝廷大多数时候都不会打大规模战役,有很多功勋发下去创造武官勋贵,但每时每刻都需要文官运行制度。

    总之,这样生成的大燕在文化上几乎都成白地了,当朝新贵大多是一股暴发户气象!皇家虽然好一些,但也就是好一些...表现在这些司珍司的器物上,就是素娥看到的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