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鲁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龙啸大明在线阅读 - 第370节

第370节

    丰臣熏淡淡道:“日本,熏可以帮助大王,得到日本。以熏观大王的雄志,绝不仅仅只会局限中土大陆,开拓万里波涛,才是大王的最终意向,日本虽然国小民寡,但却正好位于中国东北海上,大王岂有无意于日本吗?”

    商毅皱了皱眉,道:“我有没有意日本,先且不说,但以熏姑娘现在的力量,又能够帮我做些什么?而且以我中华军的力量,要征服日本,也并非难事吧。”

    丰臣熏道:“中华军威名远场,实力超群,熏当然清楚,就算日本举国上下,也绝不是中华军的对手,不过大王也应该明白,江山易得,人心难收,满清不就败在这一点上吗?熏虽是一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但却是昔日太阁的嫡纟孙女,仅此一点大王就应该明白熏的价值了。”

    商毅当然眀白丰臣熏的意思,如果比拼两国的整体实力,军队的战斗力,日本肯定不是中国的对手,但击败日本是一回事,但想要彻底征服日本,又是另外一回事。这种事情在历史中出现并不在少数,一个强国在吞并了一个弱国之后,却遭到弱国民众的不断、各种形式的抵抗,最终不得不退出弱国,当然这并不是说强国的实力不够,而是不可能把本国所有的精力都在弱国身上。

    尽管商毅对日本这个国家并没有多少好感,但也知道,对这个国家决不能小观。虽然日本人的性格中充满了矛盾: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穷兵黩武而又爱好各种艺术;性格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民族的性格中,确实有不少可取之处,总之如果以为日本是一个能够被轻易征服的国家,是绝对错误的。任何小视日本的国家,都很容吃大亏。

    这一点商毅知道得十分清楚,在另一时空里,日本可是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整体实力最强的国家美国都开过仗,甚致是和这三个国家同时开战。而且打败过俄罗斯,几乎灭亡了中国,即使是美国也吃过大亏,最终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彻底打服日本。

    而且尽管在日本人的性格中,确实有服从于强者的一面,但也同样俱有一亿人的玉碎的歇斯底里精神,事实上能够彻底打服日本的,在另一时空里,只有美国这一个国家,而且依靠还是人类的最终武器——原子弹。

    如果不是因为美国那两颗原子弹,最终的结果还真不好说,而且在商毅来到这个时空之前,全世界也仅仅只用过这两颗原子弹,全都是用在日本身上。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一六三章 政治婚姻(下)

    虽然从各方面的条件来说,日本根本就不应该成为中国的对手,另一时空里的三百年后的那一段历史,只不过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意外现象,就在商毅来到这个时空之前,中国不仅在整体实力上超越了日本,而且在日本人最引以为傲的经济实力上,也取代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尽管对日本还没有绝对的优势,但两国的差距己经在不断拉大,也是不可逆转的事实。

    当然这个时候的日本,也没有另一时空里的三百年后那么疯狂。而商毅在任何时候也不会小视对手。如果只是想在一二场战役中打败日本,并不困难,但想彻底打服日本,把日本变成中国的附庸,就像另一时空里的美国那样,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因为商毅手里也没有原子弹。

    而做为日本的亡国公主,丰臣熏本身几乎没有任何实力,号招力也及其微弱,但如果在一个强权势力的扶植下,那就不一样子。在另一时空里清廷建立了一百多年,一个朱三太子依然可以可以弄得清廷心惊肉跳。丰臣熏的价值,也就在这里。

    如果中华军直接进攻日本,对所有的日本人来说,中华军就是侵略者,无论用多少美好的借口掩饰都没有用,除了少数日奸之外,绝大部份日本大名,那怕是明知不敌,也只能选择和中华军为敌。但如果商毅娶了丰臣熏,就可以名正言顺言的打出为丰臣家族报仇的旗帜,而那一些不服徳川幕府的大名,则可以以此为由,彻底背弃德川幕府,倒向中华军的一方来,尽管谁都知道是实际怎么一回事,但在表面上,还可以大义凛然的宣称,自己是忠于丰臣家族,并不是背叛日本。这就是政治博弈。

    当初日本在中国搞伪满州国,搞汪伪政权,也是同样的道理,只要中华军适当放松对这些大名的压制,一手拿胡萝卜,一手拿大棍,再保持自身强大的国家力量,彻底收服日本,也并不是不可能。

    叶瑶瑱恐怕就是早看穿了这一点,才对这件政治婚姻釆取默许态度。当然叶瑶瑱也从未禁止过商毅广纳妻妾。

    不过既然是政治婚姻,有些事情不妨事先谈清楚,商毅一向喜欢先小人后君子,因此商毅也道:“好,如果我同和熏姑娘的联姻,那么熏姑娘还有什么条件吗?”

    听商毅这么一说,也就表示商毅答应了,丰臣熏也松了一口气,点了点头,道:“大王请放心,熏只想为父母双亲,以及太阁大人报仇,彻底灭之德川幕府足矣,决无他想。”

    商毅也点了点头,看来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轻松,因此又笑道:“那么你就不担心,我会就此吞并日本吗?”

    丰臣熏摇了摇头,道:“现在的日本,是徳川氏的日本,并非丰臣氏的日本,其他大名,皆是丰臣氏的叛臣,而且丰臣家族只剩下熏这一条血脉,再无其他人丁,而熏是女儿之身,既归大王,也决不能久居日本,因此大王不必但心丰臣家族会因势而起。大王若想吞并日本,熏当全力相助大王。”

    商毅听了,也吓了一跳,这不就是日本版的宁与友邦,不与家奴吗?不过丰臣熏这样的态度,对自己来说,当然是有利的。

    这时丰臣熏又道:“熏为大王虑,出兵渡海,攻入江户,灭亡徳川幕府并不难,但在德川幕府灭亡之后,短期内不可强占日本,可以先割让九州岛岛,供中华军驻军监视日本,然后在仍然广封大名,均衡势力,使各大名均无独力领导日本之能,并遣子为质,然后徐徐图之,三五十年后,日本纵不为大王所有,也必归复大王的子孙。”

    这一番话丰臣熏到是侃侃而谈,说得从容不迫,丝毫也没有刚才谈及婚姻时的羞溉,到有几分指点江山的气概。商毅也不禁有些意外,因为丰臣熏的这番话,在许多地方都和自己不谋而合,看来丰臣熏在政治方面才能也足以与叶瑶瑱相提并论,只不过两人背后的支持力量差得太远,因此叶瑶瑱可以帮助商毅左右天下大局,而且丰臣熏只能局限在日本这块狭小的土地上。

    当然商毅也想到了另一点,如果自已和丰臣熏生下的子女中有男孩,到是可以让他来继承丰臣家族的权势,这样一来,也等于是把日本置于自己的后代统制之下,而有中国强大的实力为后盾,并不用太但心位置,虽然说二三代之后,这种血缘关系会淡化,但那时日本恐怕早已彻底成为中国的附庸了,说白了还是一句话,中国自身保持强大,才是最关建的。

    当然这一点商毅现在还没有必要对丰臣熏说明,不过以丰臣熏表现出的才智,应该能够想到这一点,只是也确实没有必要现在说出来。

    丰臣熏接着又道:“熏当然知道,大王现在的当务之及是统一中华,因此并不奢求大王能够马上出兵,现在熏可以动用部下人等,游说分化,为大王争取其他的日本大名,未雨绸缪。等大王出兵之时,就可以一战成功。”

    商毅点了点头,笑道:“很好,那么成交。”

    丰臣熏怔了一怔,这才发觉本来是一场好好的谈论婚姻,怎么变成了一场政治谈判,也不禁觉得有些啼笑皆非。同时看到商毅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不觉脸上一阵发烧,这才想起来,现在也算是谈好了,也就意味着自己从此以后就算是商毅的姬妾,想到这里,丰臣熏忽然觉得心跳加速起来,虽然说她己经二十好几,但始究还是云英未嫁的年轻女子,而己又发觉是和将要成为自己丈夫的人独处一室,顿时觉得手足无措起来。

    丰臣熏的气质变化,商毅当然发现,看着刚才还仿佛女政治家一样慨然陈词,指点江山,忽然一下子变成了含羞妩媚,欲拒还休的普通女子,也不甴的有些心动,毕竟丰臣熏也是极为秀丽的女子,而且还是可以任由自己采撷,虽然说她的年龄在这个时候己经可以归为剩女一类,但对商毅却是正当时,完全可以推倒了。因此忽然笑道:“熏姑娘,你过来。”

    丰臣熏听了,只觉得心跳距増,想到商毅打算对自己做什么,难到是想马上就要了自己的身体吗,想到这里,忽然觉得连耳根都有些发热。

    不过这纯粹是一个女人正常羞耻心,虽然这是一件政治婚姻,但丰臣熏对商毅并不排拆,相反还颇有好感,因为商毅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以而立之年,成为中国最大的割据势力,而且统一天下,建立新朝也是指日可待,另外商毅的相貌以当前的审美标准虽然不算优秀,但也绝不难看,虽然己有六房妻妾,但在这个时代也并不算多,这么多因素加在一齐,绝对足以吸引绝大多数的女子。何况丰臣熏已经早有献身的觉悟了。

    因此丰臣熏迟疑了一会儿,终于迈开纤足,向商毅这边走了过来。但平时几步就能走完的距离,这时却仿佛极为漫长,毎向前跨进一步,丰臣熏只觉得心跳会加速一些,而且心里还在想着,商毅是会在这里要了自已,还是会把自己抱到卧室里,在床上……或者他会不会喜欢玩一些其他的花样。

    就这样走着想着,不知不觉中丰臣熏己经来到商毅的面前,犹自还不觉得,几乎就快要撞到商毅身上。幸好是商毅伸手,搂着了她的纤腰,等丰臣熏发觉的时候,整个人已经躺倒在了商毅的怀里。而商毅的一双有神的眼睛,正近距离的看着自己。丰臣熏“啊!”了一声,正想要闭上眼睛装鸵鸟,商毅已经低下头,吻在她的嘴唇上。

    丰臣熏只觉得一股从未感受男子气息从口鼻之中传遍了心肺,头脑一片空白,全身火热,四肢发软,如果不是被商毅搂着,就会瘫软在地上。而小嘴里的二行伶牙己不由自主的被商毅顶开,灵巧的舌头己探进了她的口腔,在肆意的拔弄,逗引着。

    而不一会儿,丰臣熏也开始生硬的回应起来,丁香小舌不自觉的吐出,任其品偿,只是靠着本能和商毅展开了热烈的唇舌交缠。

    也不过了多久,等丰臣熏从第一次男女的亲蜜接触中回过神来,这才发觉两人的唇舌己经分开,但商毅的一支手己从和服的衣襟里侵入,在自己丰盈的乳胸上大肆的活动,带给自已一阵阵电触般的感觉,这可是以前从未经历过的。

    不过丰臣熏并不排斥这感觉,经过了生命中第一次热吻之后,这次丰臣熏还能保持着神智,忍受着胸前带来的蚀骨感觉,颤声道:“大王…啊…是想现在就要了妾身吗?”

    商毅一面感受着手心里柔腻丰盈的美好触觉,一面笑道:“你说呢?”

    丰臣熏喘息着道:“妾身听大王的。任由…啊…任由大王做主。”

    商毅道:“是吗?那我可就决定了。”说着,低头又吻在丰臣熏的香唇上,而这一次丰臣熏主动的吐出舌头,热烈的回应起来。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一六四章 教育和科举(上)

    清晨的阳光透过了薄纱的窗帘,照射到床前,商毅也从睡梦中醒过来,而在他怀中,和他四肢交缠的美人依然还在作着海棠春睡。

    商毅也不禁叹了一口气,看来今天又要起晚了。这时怀中温腻柔软的身体一动,也醒了过来。

    商毅轻轻在她脸颊上亲了一下,道:“瑶瑱,你醒了吗?”

    叶瑶瑱瞟了他一眼,微微蹙眉,嗔道:“昨天熏姑娘主动献身,他遍遍没有要,晚上却又来折腾我。现在人家腰都还是酸的,这算什么事吗?”

    商毅把她用力搂在怀里,笑道:“是吗?可你昨晚可不是这么说的哦,最后一次的时候,可是由你在上面主动来着,要不要我们再来证明一次。”

    虽然己经和商毅做了七八年的夫妻,什么样姿式都用过,也玩过不少花样,但叶瑶瑱还是有些受不了他这样露骨的调笑,而且也怕商毅要真的证明一次,因此在他胸前拧了一下,赶忙挣出了商毅的怀抱,起身穿衣。

    昨天商毅只是在丰臣熏的身上恣逞了一阵手足之欲,虽然把丰臣熏逗得面红耳赤,娇喘连声,但并没有真的推倒丰臣熏,最后丰臣熏在庆幸,感激,还略有一点失望的复杂心情中离开商毅的王府,回到日本商馆的南京分号。

    商毅并不是见一个就想上一个的人,而且自己身边的美女也不少,在这方面也有相当的自制力了,一来是刚刚谈好联姻的事情,就马上把丰臣熏吃掉,也未免太有色急了一点,而且在家里还有一个等了自己多年的小姨子,论秩序,朱媺婕怎么样也要排在丰臣熏的前面,因此最终商毅还是放过了丰臣熏。不过在晚上把勾起的欲望全部都发泄在了叶瑶瑱的身上。

    家里的妻妾当然也都知道了,不过也都没有异议,因为正宫王后都没发话,谁还能有意见;而且众妻妾们也都清楚,商毅登基以后,后宫肯定是要扩充的,因此也都有这个心理准备。至于丰臣熏是日本人的身份,更没有在意,毕竞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对日本还没有切齿之恨,家里早就有了西洋姐妹,也就不在乎再加一个东洋人进来。

    在吃早餐的时候,众人只是调笑了一番,在商毅的妻妾中,只有叶瑶瑱和林凤舞与丰臣熏有过来往,其他人就算偶见过,也没有太多的印像,因此也纷纷打听,这是一个什样的女子,长得什么样子,并且都觉得应该正式请丰臣熏多到王府里来作客,大家先认识一下,就这些莺声燕语,八挂没完。

    这一下子也定下了两件婚姻,然后是一件一件慢慢办,首先还是解决朱媺婕,丰臣熏那边,还可以再等一等,毕竟现在离进攻日本,还差得远。而工作还是要做的。

    在早餐之后,商毅来到前厅,内阁的成员都己开始了工作,现在南方的军事也进入暂停状态,因此没有太多的大事,要处理的都是一些复杂锁碎的小事,商毅虽然十分头疼,但也只能耐着性子,一件件的处理,毎到这个时候,他才有一种迫切的想立刻打进北京,赶快建立新朝,马上实行三权分立,把国事交给议会和内阁去处理,自已也好甩手不管了。

    不过这也只是一种想法,商毅当然知道,就算成了议会和内阁,在初期自已也不可能完全甩得开手。因此只能慢慢习惯。

    其实南京的内阁是一个十分有效率的行政机构,绝大部份的政务都由内阁成员拟定出了处理的方案,有些还拟出了好几种处理意见,商毅只需用同意、反对或是同意那一种就行了,只用做选择题,不用做问答题,因此也省了许多精力。当然少数重大事情还需要众人一起来商议讨论。

    一上午就在紧张的工作中渡过,到了下午,黄宗羲也将参政院的最新一批通过的提案送来。

    自从实行了会议管理规侧之后,参政院的效率、秩序也都大大提高,而且商毅制定的未来新朝的权力划分中,参政院的作用将十分重要,因此也极大的鼓舞了议员们的热情和干劲,不少以前抱着打酱油、凑热闹心理的议员也都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开始认真起来。

    虽然现在参政院不俱备立法权,但参政院通过的提案,商毅和内阁也都十分重视,并且釆纳了不少,当然也有许多提案因为各种原因被拒绝施行,毕竟现在还是处于战争期间,全国的统一还没有完成,有许多事情不适合在现在做,如清查土地、统计人口,还有制定国号、年号、各种制度等等。

    而今天就有一份提案,被内阁一致认为,应该否定掉,提案的内容是建议南京政府开科取士。

    对于开科考本身,内阁的成员都并不反对,因为这是历代王朝的惯例,任何王朝建立之后,都会正式进行开科取士,但也都一致认为,现在的南京政府,并不是举行科举的最好时机。因为现在还是战争时期,没有多畲的精力来组织科举,而且虽然说南京政府的地盘已经不小了,按明朝行政划分的二京一十三省计算,南京政府己经完全拥有了南直隶,湖广、浙江、江西、山东、河南、福建、广东、广西,这一京七省的地方,说是天下三分,己占其二,一点也不算过份。

    但河南、福建、广东、广西这四个省却都是刚刚才收复,有不少地方连行政机构都没有建全,致于县学、私塾更是十缺八九,因此就是举行科考,也只是长江沿岸的几个省份玩,不具备代表性。因此还是等全国统一之后,再正式举行全国统一的科考。

    商毅也同意内阁的意见,不过他想深了一层,就是对科举进行一次革新。

    尽管商毅也知道,科举制度确实存在着不少的弊端,但也不打算彻底取消科举制度,因为商毅也找不出一套比科举更好的选拨官员制度。这就好比在另一时空里,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对高考制度口诛笔伐,强烈攻击,但却还是要一年一年的办下去,因为不管怎么骂,谁也拿不出一套比高考更合理的制度出来。

    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朝,各种规则,制度己经十分完善了,而且也确实是一种相对比较公证的官员选拔制度,直接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

    因此自宋以降,中国的主流官员基本都是通过科举产生,而且在宋朝的宰相、明朝的内阁大臣、清朝的汉族军机大臣,不仅要是通过科举产生,而且还必须是一甲进士的范围内产生。在明朝中后期,就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

    在十八世纪的欧洲各国的有识之士,都对中国的科举制度赞叹不已,因为不论出身,只要有学问,有知识的人,就可以通过考试成为官员,这是相当文明的表现。

    另一方面,科举制度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亦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尽管这种推动是出于一般人对功名的追求,而不是对知识或灵性的渴望;但在客观上由于科举入仕成为了风尚,使中国的文风普遍得到了提高。而且在考生当中,除少数人能在仕途上更进一步外,多数人都成为在各地生活的基层知识份子,这样对知识的普及起了一定作用。在近代以前,中国的识字率一直高于世界水平,科举制度在其中也发捍了重大作用。因此科举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不好的是科举的形式和内容。

    商毅知道在这个时代,科举最大弊端就是形式单一、呆板,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而考试内容则与实际完全脱节,在宋朝的时候,科举的题目还会与时政挂勾,而文章的形式也没有俱体的要求;但到了明朝,科举的题目已经限制在四书五经的范围以内,而且还是以朱熹批注的四书五经为标准,不允许有自已的思想,内容也是纯粹的讨论道徳,同时文体必须是以八股文。结果造成了思想僵固。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考,只能钻迷在四书五经和八股文里;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

    另外由于科举只考文章,不考其他,因此除了少数人以外,绝大多数通过科举出来的官员都会发现,自己除了能写一笔好文章之外,对做官需要掌握的一切知识都是一窍不通,只能依靠手下的师爷、书案、孔目、衙役等一干吏员来处理政务。而这帮吏员也趁机蒙上欺手,雁过拔毛,结果当然是可想而知了。

    而清朝代明之后,又把科举几乎原封不动给继承下来,同时对科举的内容管得更严更紧,结果造成了中国学术界的思想全面禁锢,万马齐暗。到了清朝,无论在文学创作、或各式技术方面有杰出成就的名家,却多数都失意于科场。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一六五章 教育和科举(下)

    其实商毅是十分重视教育,早在商毅还只占领了浙江省的时候,就不仅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从低到高的教育体系,而且在教育的内容上,也加入了实用的知识,如在中小学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天文等自然科目,而在大学中还加入了外语、地理、世界历史等新的科目。并且还编制了标准的课本教材,现在己经在长江沿岸各省进行普及,并且也培养了一批新教育的教师。

    不过根据教育部的反映,在新教育的普及过程中,在一些地方都遭到了抵制,也有一些地方虽然没有抵制新教育,但上这些课时,大多数学生都不爱听,逃课,而老师也教得十分马虎,还有一些乡村的老夫子对这些新科目冷嘲热讽,还有人禁止学生去学习这些科目,而原因就在于,科举不会考这些东西,学了也没有用。

    因为在前一段时间战事紧集,商毅也来不及管这里事情,因此对抵制新也暂时只能听之任之,而现在大局将定,也是应该作手开始解决教育、科举问题的时候了。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南京政府建立的教育纟统己经相对完善了,因此需要改变的,是科举的内容和形式,也就是要在科举考试中加入其他的内容。

    其实历代的有识之士中,有不少人都知道科举的弊端,但多年以来,却一直没有对科举的内容形式进行修正或完善,一方面是因为对科举进行修改,牵动太大,因为全国的读书人十年甚致几十年寒窗苦读所学的内容,几乎全部都是为了应付科举,而且科举发展到现在,尽管内容死板,形式单调,但也形式了一套系统完善应试教育模式,而且又有众多的以往经验可以做为参考,一但出现变动,换了内容形式,那么这一切的功夫,就都白废了,或者大部份都白废了。学生、教师也都无所适从,因此都希望维持传统,拒绝变化。

    结果只要是提出修改科举内容形式的人,往往都会成为众矢之的,受到全国读书人的攻击,而历代朝廷也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干脆就不改了,另一方面历代朝廷同样也希望借科举的手段,来统一思想,维护自身的统制。因此科举内容形式,不仅没有得到过改善,相反越来越严格限制,而读书人为了做官的梦想,也都拼命钻进书堆里,苦心研究这样除了应付考试以外,再没有其他作用的学问。

    商毅也知道,想要彻底改变科举的内容形式,并不现实,任何形式的考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后世的高考经历了那么多年,那么多改变,依然还是问题多多,自己也不可能一次到位。但做出必要的调整,还是应该的。

    按照商毅的想法,应该是像后世的考试卷一样,做文章只是其中一部份,还应増加数学、物理、天文等自然科目的内容,毎部份都有一定的分数,最后以总分来计算成绩,而文章的命题、内容应该摆脱四书五经的范围,针对时事,而且文体不限。

    另外只靠科举取士,显然是选拔的范围太小了,而且选拔的多为综合人材,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因此商毅认为,可以引用后世的公务员考试制度,开设经济特科,既由各部门自己出俱考题,招收各部门各需要的专业技术员,比如外交部可以考外语,建设部考土木土程建筑技术,财政部考数学等等,这样就给在专业技术方面有杰出成就的人一道出路,也可以做为对科举的一项补充。

    而且现在改变科举的内容形式,有几个好处:一是数学、物理、天文等这些自然科目,在商毅制定的教育纟统中,己经开始普及实施,在大部份地方,都己经超过二三年时间,尽管也遭到过一些抵制,但大多数地方还是基本接受下来。因此也有相当的基础,同时南京政府也不会马上举行科举,学子们都还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

    另外,也是重要的一点,就是商毅是建立的新朝,在王朝的兴建之初,为了表现与旧朝的不同,或是吸取旧朝的教训,对方面制度做出一些改进,也是完全合理的事情,而且甴于年年战乱,南方的科举己经中断了七八年,清廷虽然己经开科取士,但也只是局限于北方地区,但也只举行了一次科考,同样被中断了,因此在这个时候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时机正当好,遇到的阻力也会小得多。

    王夫之、李岩等人都是参加过科举,但对科举的弊端,多少也都有一定的了解。其实在明末的时候,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有识学者,对中国的思想文化都进行过全面的反思,科举制度也在反思的范围之内,虽然他们未必有商毅看得那么透澈,毕竟商毅比他们多了三百六七十年的见识,但他们也都认为,科举并不能一味只考道德文章,而是应该以经世致用、匡时济民,以治事救世,有益于国家为务。

    因此对商毅提用的,文章的命题、内容应该摆脱四书五经的范围,针对时事,而且文体不限。王夫之极为赞同,但对商毅要求加入数学、物理、天文这些自然科目,王夫之还有一定的异议,尽管王夫之也认为,数学、物理、天文这些自然科目,确实都是于民生国计的有用之学,但毕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还是认为这些自然科目并非主流,只是傍枝,如果在科举中考这里内容,也未免有些不合适。

    另外引入评分制,就容易造成偏科现像,毕竞全才难得,有人的文章做得一塌糊涂,但自然科目的分数却很高,而有人的文章做得才华横溢,但却因为自然科目不好而落榜,这些都未免都有失公平。

    不过商毅提出开设经济特科这一点,王夫之到是颇觉新奇,但却认为十分有用,因为自随唐以来,历代王朝都在中央设立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全国的事务,商毅更是将其细分成十二个部门,而每一个部门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材,在明朝的时候,就曾闹过户部算错帐的笑话,因此仅仅依靠科举取士,很难满足各部门的专业需求。商毅建议开设经济特科,完全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也确实能够人尽其材,物尽其用。

    因此王夫之认为,不如把数学、物理、天文这些自然科目,都列入到经济特科里面去,而正式的科举,还是以应试作文为主,而文章的命题、内容可以按照商毅的意见,放开内容,针对时事。

    但商毅则坚持认为,自然科学是任何学问的基础,本质上就是经世致用、匡时济民之学,虽然说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成为专业技术的精材,但一些基本的自然科学常识,还是应该掌握,说简单一点,如果一个人不会基本的数学知识,基本的物理常识,常见的天文知识等等,又如何如制定对国家有用的政策,因此在科举中引进一定份量的自然科学题目,是完全有必要的。另外商毅也知道,只有把自然科目的内容加入科举,才会逼得读书人去学,那怕是填鸭式的死记硬背,也能普及基本的自然知识,至少在现阶段,也算是一个进步。

    不过商毅也承认,王夫之的考虑也有道理,毕竟传统的习惯不是一下子就容易改过来,科举是以论策文章优略来评定取士,己经维持了一千余年,因此商毅也修正了自己的构想,可以将料举分成两部份,把自然科目和论策文章分开来考,自然科目必须要合格,而科举的排名,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等的选定,还是根据文章的优劣来评定。

    见商毅己经做出了一定的让步,王夫之也不好在多说什么,而且商毅这样的安排,也不算不合理,虽然科举是以论策文章为主,但并不是只考文章,也会考一些其他内容,在唐宋的时候,还会考诗赋,帖经、墨义等等,因此将自然科学的内容加进来,也说得过去。

    内阁的其他成员对此也没有太多的异议,一来众人都清楚,现在的科举制度确实应该改一改了,而且众人也都很清楚,以商毅的作风,既然拿出了这样一份方案,就表示他己经做好了充份的构想,因此科举制度也是非改不可。而且按以往的经验,商毅提出的方案,大部份都是被证明是非常合理而效的,这一次估计也不会例外。

    当然刚才商毅提出的,只是一个初步的大概方案,还需进一步的深化,当然这一部份的工作不会由商毅来做,而是交给教育部,按照今天内阁商议的结果和内容,那出一套完整的教育、科举以及经济特科的方案来,再交给内阁审议,如果有必要的话,也可以交给参政院过议论表决。然后向南京政府管辖的地区公布,而等南京政府统一了中国之后,就开始实施。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一六六章 言论自由(上)

    而参政院向商毅提交的第二份提案,是允许民间自甴开办报纸。

    自从《中华时报》开始创办以后,现在己经完全成为南京政府重要的宣传,引导舆论的工具,在南京政府的历次战斗中,动员百姓、鼓舞军民士气,并且大力宣传鼓动抗清的决心,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而且现在民间己经渐渐习惯了《中华时报》。少乡绅、士大夫、商人都是毎一期不落,全部购买,从中了解发生的重大事情,以及南京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而在另一方面,《中华时报》也并不是全部报导军国大事,同时也反应了一些南京地区的民生民情。到这个时候,《中华时报》的发行量己经达到了十万份,而且基本覆盖了这个时代中国的主要地方。

    因此一些人看到了报纸的巨大作用之后,也都产生了自己想办一份报纸的念头,不过办一份报纸的费用极大,而且仅靠报纸的出售价格,连一半的戓本都收不回束,《中华时报》是因为有政府巨大的财力支撑,另外商毅还掌握着铅活字印刷技术和油墨技术,不仅使报纸的成本大幅下降,而且为了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后来还在印刷厂里购置了三台蒸汽机,真正开始了机械化生产,大量节约了人力和时间,如果还是以前的手工木刻版印刷,就算是有在多的钱,也不可能达一旬双份发行,每期的发行量达到十万份的能力。

    而正是因为技术上的问题,主要是缺少油墨技术,不少有财力发行报纸的人望而却步,如果不能保证极时发行,那么报纸也就没有了生存力了。

    不过在去年的年初时候,商毅开始大量制做油墨,向民间出售,实际就是开始普及活字印刷技术了,毕竟当初商毅制出油墨,并不仅仅是为了出报纸,更是为了普及活字印刷技术,降低印刷书籍的成本,加强文化知识的传播,不也在一开始,因为各种原因,暂时没有公布油墨的配方,而现在也是时候了。

    有了印刷的油墨之后,南京政府管辖内的各家印刷作坊也都开始转向活字印刷,大量的制造各种金属字模,经过了一年多的发展之后,苏浙一带的印刷作坊也都开始大量使用活字印刷,也使书籍的价格大幅下降,另外南京政府也有大量公开发行的政治文件书藉需要印刷,因此印刷市场的业务量也大幅増加,各个印刷作坊的收入当然也大下的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