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鲁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龙啸大明在线阅读 - 第295节

第295节

    大方向确定下来之后,其他的工作也就好开展安排了,全部都可以围绕大方向来进行计划。首先商毅决定,在南京情报部中,将成立一个专案小组,来专门付责赵岳的事务,以及评估工作。而小组的名称就叫做无间小组,所有与赵岳有关的事务,统一定名为无间行动。赵岳的代号定为卧虎。所有工作都必须定期向商毅汇报。

    并且立刻通过李云贺这个情报据点,和赵岳取得联系,表示南京方面愿意接受赵岳的回归,但要求赵岳仍然留在清廷潜伏,并且争取能够打入清廷的军方内部,取得一定的地位,为日后南北交战中,暗中帮助南方。

    但这么一来,判断赵岳反正行为的真假,也就成为自己一方成败的关建。因此在北京方面的情报纟统,也将进行一次调整,首先是李云贺的这个情报据点。因为在前面己经分析过了,如果赵岳反正是假,这个情报据点就陷入清廷的暗中控制中,肯定是逃不掉的,但赵岳是真想反正,那么这个情报据点就是安全的,也没有撤离的必要。

    商毅也决定,将李云贺这个情报据点从北京的情报网络中分离出来,切断它和其他各条情报线路的联络,以后只付责专线和赵岳联络沟通,传递信息,其他事务一率都不管,并且可以直接和南京通迅,不必再通过其他上线。

    虽然这样一来,茶馆这个据点也等于是放弃了,但如果赵岳反正是真,则可以通过这一条线加强南京方面与赵岳的勾通,更好的发挥赵岳的作用,而就算赵岳是假反正,则可以通过这一条线路向清廷传递虚假情报,误导清廷,而且就算这条线彻底暴露了,也不会影响到其他的情报线路。

    当然对赵岳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才能确定他是否是真的有意反正。因此南京方面首先交给赵岳的任务,就是考杳清廷新军的训练情况,以及清廷的武器性能等,按时提交评估报告。

    清廷在按过去商家军的训练方式,组建并训练一支以火器为主的新军,这一点南京方面早就己经知道了。虽然商毅并不认为,清军真的能够达到过去商家军的水平,因为训练只是基础,到了战场上,军队的战术、观念才是最重要的,另一方面还有武器的问题,也是决定军队战斗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清廷到底能够做到那一步,也有必要做到心里有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因此考查清军新军的训练战斗力情况,以及武器的性能,也是北京情报人员的重点任务。

    赵岳在过去就是商家军的中级军官,有丰富的实战及训练经验,而现在担任清廷的训练教官,由他来考查清军的情况,并写评估报告,当然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当然对赵岳的考查也是多方面,交给他的任务只是其中之一,商毅同时又下令,在北京的其他情报网络也马上行动起来,在暗中调查赵岳的一切事实,包括他投降清廷的经过,是否真的是“被投降”,以及他在降清之后的表现,还有对清军新军考查的其他情报人员的工作仍然继续,这样好从多个角度来印证赵岳的评估报告,同时也有更多的资料来判断赵岳反正的真实性。

    几项计划安排好之后,众人又仔细的讨论了一番,完善了一些细节,以及和赵岳联络的方式,同时还有发生其他意外事件的处理办法等等,然后才都散会。而吴汉生也立刻去筹备成立无间小组。

    等其他人都离开之后,商毅也不觉有些好笑,想不到和清廷的斗争,居然发展到谍战领域中,不过他马上又想到,在南京城里同样也潜伏清廷的情报人员。无论他们是属于魔门也好,但总归是算清廷一方的。这么看来,谋战其实早就开始了。

    商毅最初成立情报部门的目地其实并不想玩什么无间道,只要极时收集北京方面的信息,了解清廷的重大行动就行了,并不想玩难度系数太高的技术。不过在这方面,清廷显然更进了一步,在保卫南京时绑架了叶瑶瑱,而在商毅进南京时,也坑了商毅一把。

    虽然这两次事件都被商毅化解,并且也加强了自已的安全工作,但一味的被动防守,等着对手来进攻,可并不是商毅的风格,只有主动进攻才符合商毅的思路,因此商毅也在考虑,反正现在暂时也不会对清廷开兵见仗,怎样也在暗中也给清廷来一下。不过自己不出手则己,一出手绝对要下一个狠手,要让清廷感觉到疼,不能让清廷好过。

    当然俱体的实施,还要和吴汉生等人商量出一个万完之策来,并不用急于一时。这样想着,天色也差不多晚了,商毅也收拾了一下自己的东西,起身回到内宅。

    现在商毅己经称王,住的王府虽然不及皇宫那么宏大,但也比杭州的督师府大了三倍有余,每一个妻妾们也都是王妃的身份,各自都有自己独立的院宅,可不仅仅只是过去那么一套房屋。回到了王府的内宅之后,商毅一般都是先到叶瑶瑱的房间里去,陪着女儿玩一玩,然后再到正厅里和众人聚集,一起用餐。当然现在也会到亚莉桑徳拉的房间里去看一看她,陪她说一会话。

    但叶瑶瑱的住处里空无一人,连小商莞也不在,听留守的侍女说,叶瑶瑱带着女儿,到林凤舞那边去了。后宫的妻妾之间互相串门走动,是常有的事,商毅听了,也没有在意,于是又去看望亚莉桑德拉。那知亚莉桑德拉也不在自己的房间里,也到林凤舞那边去了。

    商毅也不禁有些奇怪了,怎么都到林凤舞那里去了,难到说林家又送来什么稀罕东西,都过去挑选去了吗?现在林家己经是江南首屈一指的大家族,因此也偶尔会给商毅的妻妾们送一些海外的稀罕物品,而且毎人都有一份,决不厚此薄彼。

    想到这里,商毅也来到了林凤舞的住处,走进院子,透过落地的大玻璃窗,可以看见在房间里面,不仅是叶瑶瑱和亚莉桑徳拉,就连朱媺娖也在这里。只有明石姬和陈圆圆两人,因为各自的事情没有做完,都还没有回来。但林凤舞正半躺在床上,腰以下的部份,都盖着被子。

    商毅心里也突了一下,赶忙走了房间里,见叶瑶瑱坐在床榻边,拉着林凤舞的手,道:“不碍事的,尽管把心放宽一些。”

    这时众人也都看见他来了,纷纷起身施礼,商毅连忙走到床边,道:“凤舞怎么了,是病了吗?请过大夫没有?是怎么说的?”

    叶瑶瑱起身笑道:“看把你急得,凤舞妺妹没有病,是有喜了。”

    商毅也怔了一怔,伏身到床边,握着林凤舞的手,道:“凤舞,是真的吗?”

    林凤舞的脸上也露出了甜甜的笑容,道:“大夫刚看过,说是己经有二个多月了。”

    虽然说林凤舞是商毅的妻妾中第三个怀孕的,惊喜的程度己经大大降底了,但商毅还是十分高兴,因为都是自己的子女,而且林凤舞在商毅心里,是仅次于叶瑶瑱,别外商毅也清楚的知道,现在毎一个妻妾想怀孕的心情都是十分迫切的,因此能让她们都受孕,也算是满足了她们的心愿。

    叶瑶瑱笑道:“先是亚妮,现在又是凤舞,看来这一段时间怀孕也是接二连三的来,王爷是不是该再努力一些,让陈姐姐和明姐姐也尽快怀上呢?”

    商毅苦笑了一声,他是来自现代社会的人,也有一些这方面的常识,估计这段时间主要是因为没有战争,自己可以有多的时间陪着众妻妾们,而且生活有规律、心情也放松,身体各方面的机能都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因此使妻妾们受孕的机会自然也就高一些。但现代医学己经证明,怀孕真的是一件没谱的事情,谁都说什么时候该来,那一次会有,只能听天由命。不是自己多努力一点,就能做到的。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二零二章 发行货币(上)

    林凤舞也有了身孕的消息一经公布之后,在南京政府也是一片欢庆。毕竟现在商毅的身份不同,如果有直系的男性后代,也就意味着商毅后继有人,对于王朝的沿续,是有重大的意义,虽然说商毅现在还年轻,还有足够的时间拥有后人,但最好是马上就有一个候选人,以免夜长梦多。

    由其是现在亚莉桑德拉己经怀孕,绝大部份官员都不希望商毅的继存人是由一个外藩女人所生。因此林凤舞怀孕也确实是恰逢其实,一来林凤舞虽是商户出身,但她过去是商毅的平妻,仅次于叶瑶瑱,如果能够生下一个男孩,绝对有足够的资格继存商毅的事业。而就算这一次林凤舞不能生出一个男孩,但商毅的后宫接二连三的怀孕,也是一个好兆头,说明商毅的生育能力良好,以前一定会有男孩出生。

    最高兴的,自然莫过于林家。虽然现在林家是南京政府中的另一大派纟力量,但主要的势力范围是在商业和财政这一块,由其是在军方没有一点实力,能够和周家并肩,林凤舞才其中重要的一块筹码。如果这一次林凤舞真的能为商毅生下一个男孩,林家在声势上也有望真正超过周家。当然这只是正常的攀比心而已,并不表示林家真的想和周家争个长短胜负。

    现在林之洋早己经从林家分出来,因此林家也有老林家和小林家之分,但一提出浙江林家,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林之洋的小林家。而且林之洋己经把家搬到南京定居,杭州的老宅空出来,只留了一些老家人看管,但老林家依然还留在杭州,只是在南京开设了自己家的商号,因此现在又开始被称为南京林家和杭州林家。不过自从林凤舞怀孕的消息公布之后,林家也是门庭若市,上门恭贺的人流络绎不绝。同时连带着老林家的人气也兴旺了不少。

    而就在消息公布的当年,林之洋的老妻徐氏,也就是林凤舞的母亲,也带着林旭升的妻子,进王府来看望女儿,当然也给商毅其他的妻妾们带来了丰厚的礼物。而且老林家得信之后,林老爷子也十分高兴,立刻打发林之海和林之江两人,赶到南京来向林之洋恭贺。而他们两人的妻子也免不了要到王府里去探望一番。

    结果这一次林凤舞怀孕也是最热闹的一回,不过这也没办法,因为林凤舞的娘家人实在太多了。本来按照徐氏的想法,想亲自住进王府里,照料林凤舞的起居生活,但被林凤舞坚持拒绝了,毕竟家里不是第一次有人怀孕,以前的叶瑶瑱,现在的亚莉桑德拉都没有家人陪同,如果自己开了这个先例,恐怕其他人都不好想了,而且毎一次有人来看往自己,林凤舞都要让她们先去问候叶瑶瑱一声,以表示是对叶瑶瑱的尊重。

    而林之洋知道女儿的想法之后,也觉得女儿想得确实有道理,后宫历来都是多事非的地方,还是小心慎谨为好,而且叶瑶瑱素来都有宽和大度,体恤下人的好名声,而且又有过生育的经验,因此也能够放心。而徐氏进府几次,也发现叶瑶瑱对林凤舞也确实非常照顾,安排得也十分周全,徐氏也安心了不少。

    后宫里连续有两人怀孕,当然也是好事不断,不过毎天的工作还是要做的。由其是在十二月一日,新的货币也由正式开始发行,新旧货币的更替,历来都是十分复杂而麻烦的事情,由其是在现在货币体系还不完善的时候,稍有不甚,就会引起社会动荡、物价起伏,因此丝毫也不能大意。

    林凤舞现在主管浙江银行这一块的工作,这不仅是商毅手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机构,也是新货币的发行机构,因此更是不能轻视。林凤舞也不能放手不管,每天都必须关注新货币的运行情况。

    而商毅虽然很心疼林凤舞,但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让林凤舞继续工作。而亚莉桑徳拉离开了军队,到是真的没事可做了,因此毎天都来给林凤舞当帮手,虽然她没有干过银行工作,但这个时代欧州的金融业确实比中国发达得多,亚莉桑徳拉至少也比其他的中国人多一些这方面的见识,另外也是让亚莉桑徳拉有点事做,要不然还真要把她憋坏了。

    早在三个月前,在《杭州时报》上就己经开始宣传发行新货币的计划,为新货币造势。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发行新货币失败的例子,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王莽的货币改制和朱元璋发行大明宝钞。

    发生新货币,是以政府信用为基础,一经发行,必须前后统一,不能朝令夕改。而最终改制能否成功,主要在三个方面。

    首先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指望新货币一下子就全部取代旧货币,更不能以行政命令强制使用新货币,禁止旧货币。因为尽管这个时候中国的货币体制落后于西方,但也发展了数千年,铜钱和白银己经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人们所习惯,旧货币不可能马上就完全退出,新货币也不可立刻就全面占领流通市场,新旧货币之间存在着一个很大真空层,必须有一个较长的过度时期,新旧货币一起混用,才能让新货币逐渐被市场接受,最终全面占领市场。

    其次就是新货币的使用,换算一定要简单,方便使用,至少不能比旧货币使用起来更麻烦。当然也包括新旧货币之间的换算,也要简单方便。

    最后就是新货币的发行不能泛滥,不能一下发行过多的新货币流入市场中,只能慢慢的增加,同时还要逐步回收旧货币,使在市场中流通的货币数量,始终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之内,只有这样才不会造成通货膨胀,市场混乱。另外政府必须承认新货币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全面流通,最主要的税收,一定要接纳新货币。

    而王莽的货币改制就犯了前两个错误,王莽在位其间,一共进行了四次币制的改革,平均三年不到就有一次货币改制,而发行的货币竟多达二十八种,互相换算起来又十分困难,市场根本就无所适从,因此也造成新货币流通不便。而王莽又以行政手段强制命令市场接受新货币,但市场规律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结果只能造成货币体制混乱,并且也透支光了政府的信用度,货币改制的失败也就再所难免了。

    而大明宝钞的发行失败,主要是犯了第三个错误,由于没有近现代的准备金意识,大明宝钞发行泛滥,而且只发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旧钞,结果造成了市场上流通的大明宝钞越来越多,泛滥成灾,贬值也越来越厉害。而朝廷税收,只收少量宝钞,或干脆就不收宝钞,只收金银铜钱,这样一来宝钞的信用度自然也是每况愈下了。到了正徳年间,宝钞实际已经废止,此后,明朝不再发行纸币。完让位于银本位货币体系。

    因此商毅也充分吸收了以前历代发行新货币的失误的教训,而且南京政府现在还是有很高的信用度,完全可以保障新货币的发行顺利。

    而且在发行之初,商毅也没指望新货币一下就全部取得旧货币,而是让新旧货币在一起使用,在一开始发行的新货币也不多,逐步回收旧货币,并增加新货币,实行平稳过渡,让新货币在不知不觉中,完全取代旧货币。这样一来就算在新货币发行时,出现什么问题,由于旧货币还在使用,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动荡。

    另外新货币有明确的价值数量,十分简单好用,新货币是釆用圆形方孔的铜钱样式,同时面额的新货币,重量远低于旧货币,携带使用,也远比旧币方便得多。而新货币和旧币之间的价值换算,也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在新旧货币在一起使用时,也不会发生混乱。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商毅也明规定,南京政府的税收,允许使用新货币,但也规定,所有商户、店铺、酒楼、工厂等场所,都不得拒绝新货币。同时为了促进新货币的加速流通,商毅还发布了交百返一的新币税收政策,即交纳税收时,交纳一百元的税收,可以获得一元的返利;交纳一千元可获反利十元;不过交纳一万元或及一万元以上,可获反利一百元。

    虽然这样做会损失一定的税收,但如果是一万元以上的税收,也只能获得一百元的返利,因此税收的实际损失并不大,而且以目前南京政府的财政收入,这一些损失还是承受得起的,而新币税收政策对于农户、小生产者还是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也可以提高新币的信用度,也是相当划算的。

    就这样从十二月一日开始,新货币首先是在浙江、江苏两省内发行,在两省内的每一家浙江银行分行有可以兑换新货币。商毅的新货币计划,也开始正式启动。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二零三章 发行货币(下)

    不得不说,商毅确实抓住了人的心里,交百返一的新币税收政策乜确实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新货币发行的第一天,就有不少人到银行里来兑换新币,绝大多数都是兑换几百元,也有少量兑换千元以上。

    兑换货币的人员主要是一些家庭作坊或小型生产作坊的生产者。而兑换了银币之后,就纷纷拿去交税,从而也可以获得交百返一收益。其实在这方面,中国人是相当精明的,只要是有省钱的办法,就会马上运用。而且现在己经到了年底,正是交纳税收的一个高峰期,因此兑换银币交税的小生产者也有许多。

    但这也正是商毅的目地,尽管他们在兑换银币之后,就立刻交了税,并没有进一步流通,但证明了银币确实可以用来交税,从而提高银币在人们心中的信用度,起码让人在心里上接受银币。为银币的流通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而且税收的返利也是以银币计算,这也就意味着兑换银币交税的人,必须接受返利的银币,实际也造成了银币在市场中的流通,尽管这只是极少一部份。

    而几天之后,银币的信用度也初步建立起来,也开始有人在日常市场中使用银币,因为南京强制在买卖交易中,必须接受使用银币,因此大数的商铺也都收取银币,因并没有产生什么混乱。当然也有少数顽固或者说小心的商家拒绝接受银币,但都被有关部门教训了一顿,最终还是敞开了大门,接受了银币。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人们也发现银币的诸多优点,比如重量轻、携带方便,数字精准、更于计算等等。也就越来越接受使用银币了。

    一连十余天过去,银行也派岀大量员土,在市场上使用银币购物交易,并且探听社会各方面对银币的反应,当然偶尔有少数使用不便的情况,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在总体来说,还是很好的。当然在《杭州时报》上也加以引导和宣传,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收到了这些反馈的信息之后,商毅、林凤舞、以及南京政府的众官员们也都松了一口气,货币改制的第一步,总算是进行的不错。也有不少官员都更为佩服商毅,因为历来货币改制,都是戊功少,失败多,而商毅却只用了十余天的时间,就让社会各方面都接受使用新货币,也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不过商毅也清楚,这仅仅只是走好了第一步,并不表示新货币就己经完全发行成功了,以后还是不能大意,由其是目前仅仅只是在浙江、和江苏两个省发行,准确的说,还只是在几个主要的大城市里发生,一但将发行范围扩大,开始在县乡等小地方发行,还不知会遇到什么问题,因此商毅仍然命人继续关注银币的流通使用情况,并及时像自己反馈。

    同时商毅又命铸币的工厂,加快造币的速度。因为银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之后,需求量也将会越来越大,必须保证有足够的银币,满足市场流通的需要。

    另外林凤舞也严令各地银行,在兑换银币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把关,绝不能马虎。因为这时中国的货币体系十分混乱,虽然是实行银本位,但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市场中流通的白银也是稂莠不齐,纹银、成色银、酒糟银、虏质银、碎银、甚致是银质物品都可以参入到流通领域中来,而各种白银的实际价值也都不一样,因此也一定要分清各种白银的性质,不能全部都按实际的重量兑换银币。

    同时也要防止有的银行工作人员趁机在里面营私舞弊,投机取巧。将劣质银当优质银兑换,或者是短斤少两,夸大数额等等,以达到中饱私囊的目地,毕竟在利益面前,谁都不敢寄希望于银行员工的职业道徳。这也是新旧货币在过渡阶段最容易滋生的问题。当然对那些故意捣乱,以次充优,想来浑水摸鱼的人,也要亳不客气的加以拒绝。

    因此林凤舞也下令各分行,一定要做好详细的兑换记录,每一笔兑换交易,都要落实到经办人员,兑换出多少银币,兑换回多少白银、多少铜钱、各种性质白银的数量又有多少,都要做到有帐可查,并且总行随时都会派人到各地去复查审计。尽可能杜绝在新旧货币兑换中出现问题。

    而商毅也下达了法令,除去银行,以及南京政府授权允许的机构之外,民间一率不得私造货币,一经发现有私造货币者,都将以死罪论处。这一点到是没有人有异意,因为在任何时代,私造货币都是死罪,当然由于每个时代的俱体情况都不相同,因此这一条执行起来也时松时紧。不过现在的南京政府,还是一个十分高效而有很强执行力的政权组织,绝不能允许私造货币的情况发生。

    在半个月之后,银行也对银币的发行进行了一次阶段性的总结,在南京、苏州、杭州等地的零售业中,新银币都非常受欢迎,但在中大宗交易中,银币的应用还不多。

    这一点到有些出乎商毅的预料,因为在他预想中,小商小贩普通百姓都要保守一些,未必能这么快接受银币的使用,而在中大宗交易中,银币更于携带计算的优势,将会发恽很大的优势。但实际情却是,在零售行业中,银币确实比铜钱、白银方便,比如过去要一百文的商品,现在一枚一元的银币就可以搞定,也不用观查白银的成色、品种、对买卖双方来说,都非常省事。

    而在中大宗交易中,过于庞大的数额的交易,可以通过银行转帐完成银钱支付。在中型交易中,商人都会带伙计、保镖携带白银,用不着自已亲自动手,因此对银币的需求反而小一些。而由此也造成价值在一元银币以下的银币需求量很大,而一元银币以上的需求,相对需求要少一些。

    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其实并不保守,只要他们发现某种事物确实能给自己带来便利,带来利益,就马上能够接受。因此这也是下一步就是要想法扩大在大中型交易中使用大额面值的银币。

    其实在这里有一个比较大的使用银币群体,就是来自欧州各国的商人,因为这时欧州各国都在形成自己的货币体系,各自的国家也都发行自己国家的货币,而且在欧州各国之间,在长期后商业贸易中,也形成了一套大家都默认的货币兑换体纟。

    因此对于欧州商人来说,更习惯于使用有俱体数额价值的货币,对于中国这种以白银自重为货币价值的货币体纟,用起来十分别扭,每次到中国经商,商人们只能把自己手里的银元按重量来换算成购买力,或者干脆就先买足银块,然后再到中国来经商。而在离开中国的时候,又要把自己手里的剩银再换算回欧州通行的银币,要不然把银块带回欧州,或是印度根本就不能使用。而使用银块又涉及到白银的成色,品质、纯度等问题,很是麻烦。

    虽然这种交易方式非常不便,但在这个时代中国的商品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而且利润极高,因此大多数欧州商人也只能忍受这种不便,还是趋之若鹜的到中国来经商。

    而南京政府发行的银币当然更符合欧州商人的使用习惯,尽量现在中华银币和欧州各国的货币之间没有一个明确的汇率换算,但对商人来说,这并不是难题,只要将某种交易数额量最大的商品用两种货币价格进行比对,就可以大致换算互相之间的汇率换算。因此这种货币也有望在欧州、印度、东南亚一带流通起来。也可以免去更换货币的麻烦。

    因此银币仅仅只发行了不到一个月,就立刻得到了欧州商人们的关注,但要兑换银币必须到银行里去,因此欧州商人们也向商务部提出申请,希望能够在海关设立专门的银币兑换点,同时尽快确定中华银币和欧州各国银币之间的兑换比值。

    对于商毅来说,在海关设立银币兑换点当然是很容易办到,但确走货币之间的兑换比值,就不那么简单了,因为尽管欧州的货币体系比中国先进,但也远远还没达到基本完善的地步,货币比值也只是在市场流通中自发形成,并没有得到欧州各国的认可,因此也并不稳定。

    而且在亚州流通的欧州货币也比较混乱,主要有西班牙、萄葡牙、荷兰三国的货币,同时还有英国、法国等其他各国的货币,也是五花八门,在短时间内,很难计算出一个合理的货币兑换体系,而且中华银币本身在中国的普及度也不高,因此商毅也决定,先观望一年,然后再根据情况,制定出货币兑换比值,而在目前,欧州的银币还是只能按重量来计算。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二零四章 年终总结

    事情一项一项的解决着,商毅也发现,现在自己的统治区确实己经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政权体系,完全在按国家的模式在运行。

    而到了年终,按照常例,当然也都要进行年终的总结,因此各部门关于今年的总年度结报告也都纷纷发送到内阁,然后转呈到商毅的办公室里。

    总体来看,这一年南京政府在各方面都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因为地盘扩大,人口增多,税收也増加,虽然前一阶段的战争对有些地方的破坏很大,但由于商毅是釆用的工厂化生产模式,尽管恢复重建工作需要大量人力财力,但却可以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而且给工厂还带来大量的订单,不仅増加了工业税收,同时也能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而且下半年还开通了对日本和马尼拉的直航通商,也使海关收入也增长了一大块。结果今年的财政收入达到了一千九百三十八万白银。比去年足足增涨了五成左右。

    虽然在今年的上半年还进行了收复湖北、淮南的战斗,而且下半年又有第二次琉球战争,和进攻日本,但和前二年相比,战争的时间和规模也都减小了许多,因此军费开支也大大下降,也连带财政支出下降了不少,最后统计结果,今年的财政支出下降到一千六百二十三万两白银,比去年降低了三成以上。

    这样算下来,今年政府的财政盈畲达到了三百一十五万两白银。虽然还不足以填补去年的赤字,但也相当可观了,而且这个数字就是放在明朝全盛时期,也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结果。当然取得这样的成果,也和琉球、日本战争分不开。

    这时琉球、日本战争的成本核算己经统计出来了,这一次战拿前后一共支出白银约为一百二十七万两左右,其中属于军费开支的,约为八十五万两,而商人的损失、补偿以及其他费用,约为四十余万两。

    到十二月份,日本赔偿的前两笔赔款的二百八十万两白银已经到位了,另外在接收了首里城之后,日本在琉球掠夺的财富,也都尽归中华军所有,拆算成白银,大约有五十余万两银,因此到目前为止,这一战的实际获利,己经在一百八十万两白银以上,超过了今年政府财政盈余的半数。而且这还不算明年六月,日本方面的第三批赔款的一百万两白银。

    而这个结果也让不少人大跌眼镜,原来打仗还有这种赚钱的打法,因为当初反对发动琉球、日本战争的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对清作战刚刚结束,再发动对日作战,又要消耗钱粮。当然有一些老资格的官员还记得,在四年以前,商毅发动的萨摩战争,也是一次赚钱的战争。看来以后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对清作战是赔钱,而对日作战可以赚钱。

    因此也有不少人对商毅当初发动琉球、日本战争的决定佩服之至,战打胜了,钱也赚了,还有比这更英明的决定吗?

    当然不和谐的声音也有的,有一批以道徳自居的文士就这一场战争指责商毅,足穷兵黩武,无故侵犯他国,不施仁义,其实是虽胜犹败。因为现在商毅的地盘扩张,林子大了,就什么鸟都有,而且商毅对民间言论的控制并不严格,而中国士大夫们都有这种自以为是的毛病,对什么事情都要找点错出来。因此有这种言论的出现,也并不足为奇。

    但在南京政府内部,对这场战争基本都是肯定态度,虽然现在的南京政府的官员中士大夫也有不少,但商毅注重的是经世济用的才能,而不是道徳文章水平,真正的道学家并不多。另外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管理国家可不是靠什么天理人欲,财政收入才是实在的,讲仁义道徳不能当饭吃。另一方面商毅在政府中的威望也是如日中天,谁那么不知趣,一定要和商毅唱反调呢?

    而就是在民间,否定的声音其实也很小,道学家毕竟只是极少数,军事上的胜利,往往都是能鼓舞人心的,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对日本虽然没有仇视,但也没有好感,广大百姓只觉得打败东瀛的倭人,非常解气。而商人们对这场战斗更是盛称不己,因为在中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朝廷为了保护商人的利益安全而对外发动战争的,因此商人们对商毅十分感滶。自从欧州势力介入亚州之后,中国商人在海外经商就经常受欺负,就是由于背后没有国家撑腰,而现在也都觉得有低气了。

    这当然也是商毅希望看到的结果,发动琉球、日本战争的另外目地,一是要改变中国人的观念,打仗也是能赚钱的,二是要政府官员中树立国家有义务保护自己的国民的观念。因此在以后在找类似后借口出动对外的战争,反对的阻力也就会大大减小了。

    毕竟现在的世界实行的就是丛林法则,不是去欺压别人,就是被别人欺压,没有第三个选择。尽管和中国的传统道德将违被,但想置身于世界大势之外,独善其身是不可能的,因此也必须接受,并参与其中,起码去欺压别人,也好过被别人欺压。

    当然成绩不仅仅是体现在政财收入和战争的胜利上。各方面也都有。

    首先在农业上,湖南、江西和湖北、安徽的大部份地区的农业生产都得到了初步的恢复,今年各地的粮食收成都不错。政府的诸备粮也有所增加,而且在新地区内实行免税政策,加上收购粮食中也尽力避免了火耗、踢斛等现象发生,因此各地农民的收入也都増加了不少,各乡村也都有居民定居,种田,加上宣传得力,各地农民对南京政府的认同感也进一步的加强了。还有不少农民准备在明年开垦更多的荒地。

    现在农业面临的问题是各地的农田水利工程破坏十分严重,而且农业工具、畜力的缺口也很大,这些都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阻碍。

    而在工业上,由除战争的刺激,手工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手工业生产和农业生户也开始发生彻底脱离。有一些家庭作坊买掉了自家的农田,将钱投入购买生产工具和原料,彻底转变成小工厂化经营。因此产业工人的人数也相当的增加。而工业税收的增涨幅度,也大大超过了其他行业,虽然现在还撼动不了商税和农税的地位,但假以时日,必然会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柱。

    而且蒸汽机开始投入到丝绸的生产中之后,也提高了丝绸的生产效率,今年的丝绸产业,也有了明显的増涨,虽然放到整个手工业整体来看,并没有发生质量,但势头发展,己经不可阻当。套用一句俗话来说,就是历史的车轮巳经开始滚滚的运行起来了。

    在商业方面,现在商业税依然是南京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在商业税中,海关收入又占了绝大部份。现在开通了日本和马尼拉的贸易航线之后,海关收入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势头,而且由于地盘扩大,在南京政府内部各地的商品流通也在进一步加强,因此在商业税这一块,还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另一方面还有一块很大的收入来源,就是南北的贸易。因为中国地域广阔,南北物产的差异很大,只要是中国形成南北对持局面的时候,南北贸易就会立刻兴起。

    现在南京和清廷虽然还处于敌对的关纟,但由于现在双方都已经停战,形成南北对持之势,而南北贸易也就立刻开始活跃起来。而商毅也知道,这种事情只能疏导,不能强堵,因为只要是有利图,就会有人挺而走险,相反还会滋涨走私贸易的频繁,与其强令封锁,不如将其纳入正常的管理渠道中来,因此商鲠也在边境地区开设了几个交易地点,让所有南北商人可以进行正常的交易。但绝对禁止走私。

    其实在南北贸易中,一直以来都是以南方居于主导地位,因为像丝绸、瓷器、茶叶、手工艺品等商品一般都是出产于南方,而北方除了矿产资源、粮食、牲畜一类社会必须品之外,基本拿不出什么有交易价值的商品出来。因此南北交易,通常都是南方获利更大。而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南北交易,能够方便传递情报信息,并且从北方的商人那里了解清廷的动向,实在是一举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