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鲁文学网 - 玄幻奇幻 - 走进不科学在线阅读 - 第1572节

第1572节

    所以,当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成书后,汉武帝看后大怒,限制了朝臣阅读的范围,仅限于朝廷上层的一部分人才能看。

    同时,对于司马迁在《史记》中有损于自身的记述,作了大量删节和叙补。

    注意,这部分可不是什么民科的猜想,而是同样被记录下来的历史事实——在《后汉书·杨终传》中记载:“……以终深晓《春秋》,学多异闻,表请之,终又上书自讼……后受诏删《太史公书》为十余万言。时太后兄卫尉马廖,谨笃自守,不训诸子……”

    另外卫宏给《汉书旧议》这本书作注时也曾经说道:“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怒而削去之。”

    因此后人看到的《史记》与太史公的原本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出入。

    后世唯一能确认的就是褚少孙续补过《史记》,所以你会在《史记》中看到很多【褚先生曰】这样的内容。

    随后朱祁镇引着张莹王通二人来到了九号展柜边,指着其中的书册说道:

    “不过幸运的是,太史公的外孙扬恽保留下了部分《史记》的抄本。”

    “这些抄本从朱元璋开国后便被收录到了明朝书库之中,姚广孝在编撰《永乐大典》时将其加注到了《史记》所在的卷册之中,直接备注为《史记》遗篇。”

    “我们的超算在录入《永乐大典》的同时还运用了ai筛查,虽然如今的ai手段还不完全成熟,但识别到【遗篇】这种字眼的时候还是很轻松便把它分类了出来。”

    “后来在金陵大学的翁同教授以及其他几位史学家的研究之下,我们最终确认了这部分内容正是《史记》遗篇。”

    张莹这才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随后这姑娘又想到了什么,对朱祁镇问道:

    “朱先生,那您说的历史真相是……”

    朱祁镇思考了几秒钟,出声问道:

    “两位,你们在读高中的时候,应该都学过《阿房宫赋》吧?”

    “《阿房宫赋》?”

    张莹微微一愣,旋即大脑里的某个记忆瞬间便被激活了: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不得不说。

    《阿房宫赋》的文笔确实斐然,即便高中毕业接近了十年,张莹此时依旧能背出很长很长的一段内容。

    朱祁镇静静听完张莹的介绍,双手极有风度的负在了身后:

    “《阿房宫赋》能被摘录至《古文观止》,其辞藻文笔自不必多说。”

    “不过这篇文章的本意乃是在于劝勉,因此它其实脱离了一个事实,那就是……”

    说道这里。

    朱祁镇抬头看了眼张莹与王通,缓缓说道:

    “历史上的阿房宫,严格来说其实并不存在——它只建成了前殿地基的一半。”

    张莹顿时一脸问号:

    “?????”

    wtf?

    阿房宫并不存在?

    那当年项羽烧的是什么?

    自己高中时背诵的又是啥玩意儿?

    看着一脸难以接受的张莹,朱祁镇亦是轻轻一叹:

    “是不是很难接受?但这就是真实的历史。”

    “其实如果你们百度阿房宫这个关键词,在百度百科有关阿房宫介绍的第三点【建筑布局】的开头处也可以看到一句话,【考古发掘表明,阿房宫只建成了其中的前殿地基】。”(注:这是真的哈,不信的同学可以先去搜一下)

    “所以史学界很早就确定了阿房宫并不完整,只不过对于具体的程度有所争议罢了。”

    “有些专家认为阿房宫只建成了前殿地基,有些专家则认为沣河一带的建筑连基地都没修缮完全,如今看来……后者要更加正确一些。”

    “……”

    张莹闻言沉默了足足好一会儿,忽然从兜里翻出手机,打开了搜索栏。

    朱祁镇见状倒也没有制止,毕竟这姑娘并没有开闪光灯拍照,尚未触发参观规则的底线。

    张莹很快打开了百科上的相关内容,手指下滑了几下,很快便看到了朱祁镇所说的那段话: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在当时天下赋税繁重、民不聊生和战事危急的状态下,阿房宫工程即使不停工,也不可能按部就班地施工下去了……】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八月,赵高作乱……二世既死,阿房宫最终完全停工……阿房宫虽然没有完全建成,但其部分附属建筑“阿城”等仍然存留了很长时间……】

    【考古发掘表明,阿房宫只建成了其中的前殿地基……199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阿房宫进行了调查和认可,将其认定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

    “基址……”

    看着手机屏幕上的这些文字,张莹眼中浮现出了一丝茫然。

    如果说古滇国的事迹只是填补了某些历史上的空白,那么阿房宫这事儿就有些冲击张莹的认知了。

    倘若此时徐云能出现在这里,他多半也会感慨一叹。

    实际上。

    近些年教育界中也有很多声音在提议从课本中移除《阿房宫赋》——当然了,这种声音和那些移除《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反贼不一样,提出者主要是一些历史学家,而且他们的理由确实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

    他们认为《阿房宫赋》会让很多高中人产生一种阿房宫是一座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完整建筑的错觉,这在史学角度上算是一类错误科普,很多人在知道真相后都会产生一种与张莹类似的茫然。

    但另一方面。

    教育部对于这个提议同样很纠结——你们说的都对,但《阿房宫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却同样不容忽视,它的文学影响力是要大于历史真实性的。

    试问课本上那么多大长篇,有多少能和《阿房宫赋》一样让人在离校十几甚至几十年后都能背上那么几句?

    大概也就《出师表》、《滕王阁序》等有数几篇可以相媲美了。

    更重要的是。

    《阿房宫赋》是一篇借古讽今的劝勉文,在如今这个时代背景下将它从书里移除,就很容易在网络上出现一种官方想要闭塞言路的节奏。

    因此综合角度考虑,《阿房宫赋》这篇文章就这样在争议中留在了课本上。

    但单纯从史学角度上来说,《阿房宫赋》的确有点失真——文章里描写的有关阿房宫繁华的段落全是杜牧的yy,历史上的阿房宫确实就只打了个地基盖了几面墙罢了……

    顺带一提。

    项羽烧的其实也不是阿房宫,根据2002年的考证,秦王宫……也就是咸阳宫遗址的土壤有大规模被火烧的现象,所以这位楚霸王烧的应该是咸阳宫……

    真正把阿房宫推平成平地的乃是宋朝的第五位皇帝宋英宗赵曙,他将阿房宫遗址改成了农田。

    所以可以预见的是。

    当这则消息被国博公开到网络上以后,势必又会引起一阵网民们的讨论。

    不过网络上再热闹都与朱祁镇这个数字人没啥关系,此时此刻,这位数据人又把张莹王通二人带到了另一处展柜面前。

    “众所周知。”

    来到这处展柜之后,朱祁镇轻咳一声,缓缓说道:

    “比起某些只有两三百年岁数的小年轻,咱们的老邻居霓虹勉强也能算是个有些历史的文明。”

    “但在霓虹的文明史上,有一段岁月显得非常空白,这段空白被称之为四世纪之谜。”

    “不过今天过后,这段谜题可以被揭开了——我们在《永乐大典》的114卷第514页中,找到了有关霓虹缺失的四世纪记载。”

    第819章 霓虹:找到爸爸了(上)

    “四世纪之谜?”

    听到朱祁镇说出的这番话,张莹整个人不由一呆:

    “朱先生,可能是我理解有点问题,我再和您确认一下哈。”

    “您说的鬼子……咳咳,霓虹人所谓的历史空白,是指空缺了四世纪中某些比较重要的事件或者节点,还是说……”

    “霓虹人对于他们第四世纪那一百年的历史进程全然一无所知,甚至连当时的统治者、城市名字都不清楚?”

    朱祁镇笑吟吟的看了这姑娘一眼,这个数字人嘴角微微翘起了一丝弧度:

    “答案当然是……后者。”

    “也就是霓虹整个第四世纪、足足接近一百年的时间,在文献资料上尽是一片空白。”

    张莹怔怔的看着朱祁镇,许久没有说话:

    “……”

    在她想来。

    朱祁镇所说的四世纪之谜指的或许是某些节点的空白,客观来说,这种空白在华夏历史上也很常见。

    比如最近的例子就是之前的古滇国,在今天之前它的来历都争议尚存呢。

    类似的还有死在马嵬驿的是不是杨贵妃本人、元顺帝与宋恭帝是否有血缘关系、金匮之盟是否存在、准确的战国年表何时问世等等等等……

    对于任何一个跨度超过千年的文明而言,存在这类事件节点上的空白都是很合理的。

    譬如英国、埃及甚至印度,也都有类似的未解之谜。

    结果没想到的是。

    朱祁镇嘴里居然蹦出了这么个惊天动地的回答——霓虹居然缺失了第四世纪整整一百年的历史?

    “……”

    看着陷入震惊的张莹与王通二人,朱祁镇便主动做起了科普:

    “两位可能不太清楚,霓虹那边有关历史的权威资料叫做记纪,是历史书籍《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的总称。”

    “这两本书成书于8世纪,其中不仅有上古诸神开天辟地的神话,也有早期天皇的记录。”

    “霓虹的神话故事咱们就不多提了,记纪中对于霓虹历史事件最早的记录与一个叫做‘邪马台国’的霓虹国家有关,而这部分内容其实是抄录自咱们的《三国志·魏书·倭人传》。”

    “用公元纪法差不多就是公元200多年的时候,邪马台国向西晋朝贡,当时进贡的霓虹女王叫做卑弥呼。”

    “而在邪马台国之后,记纪中后一个记载的霓虹政权是倭五王,当时倭王瓒向南朝宋遣使——这部分内容同样摘录自咱们的《宋书》。”

    说道这里,朱祁镇再次朝张莹一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