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鲁文学网 - 玄幻奇幻 - 御史馋猫都察院在线阅读 - 第二章 一枕小窗浓睡

第二章 一枕小窗浓睡

    到了十九日的早上,一件怪事突然来临了。

    十八日那天傍晚,苏景墨因收到刑部发来的公文,说聂小蛮破获了一件假“插天飞”案,便专门到小蛮的馋猫斋去里去,听他讲发案的经过。

    去的时候,正好聂小蛮倒锁了房间门,躲在里面做松黄汤,引得猫儿们在外面是又抓又挠。

    这松黄汤做法,取羊腿肉一大块,去骨,卸割成零块;用草果五个;回回豆子适量,捣碎去皮。再把上述三物一同下锅加水熬成汤。把汤过滤干净备用。

    再把熟羊胸子一个切成色子块儿,与松黄汁二合,生姜汁半合一同下锅炒后,放进备用的肉汤中,上火见开,用葱花、岩盐、及醋调和好味道。

    上桌之后,景墨又在自己碗里撒了香菜少许。

    两人美美吃了一顿之后,又谈到深夜,小蛮就叫景墨宿在他这里。

    景墨自从娶亲之后,已经很少在馋猫斋过夜,但是从前住过的旧房间一直没动,依旧安置着景墨的床铺,景墨也仍不时和他同住。

    十九日一早,景墨起身来到天井中晒太阳时,聂小蛮正好去买了一锅柴火馄饨回来,这柴火馄饨必须得加的辣油,吃起来才最过瘾。苏景墨很熟络地取来两只白瓷碗,两个人就把这整锅馄饨一分为二了。两个人没有进屋就这么沐浴在晨风中,吃着这喷香的馄饨。

    收拾了之后,回到屋里。小窗开着,消释了寒意的微风断续地溜进来。时间还早,远处的街市喧嚣还很稀疏,室中显得很是静谧。

    书案沿上是一只北宋潮州窑影青香炉,苏合香正在炉中升腾,袅袅地一屋皆香;左边是一只黑釉梅花纹瓶的古瓶,插着两三枝浅红的杏花。

    壁炉外边的壁上挂着一副对联,“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当然宽”,这是青城山的一副楹联,意在说凡事在人。下款是祝允明,笔致有黄庭坚气息。

    祝允明因长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祝的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这幅正是他晚年作品尤重变化,风骨烂熳。

    就在这幽香沁人心腑的房室之中,香气顺气制逆、纳气助阳,这更像一个饱读鸿儒的书斋,谁也不相信这里是一个专跟贼匪、棍骗、元凶和巨恶斗智角力的神探御史的所在。但非要说这地方不久又将掀起一个骇人的惊涛巨浪,那更是任谁也想不到的。

    嗡……嗡……嗡……

    一只小蜜蜂飞进窗口来;接着的又是一个,两个——目的地都是梅花纹瓶中的杏花。

    景墨的注意力给搅散了,目光从刑部通报上抬起来,看这一小群蜜蜂工作。真不能看轻这小生灵。它有着优越的性能——分工、互助、守纪律、耐劳苦,就是这几点,有些号称万物之灵的人对它也不免惭愧。

    景墨不知不觉地低吟起来。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景墨,你还有此种雅兴,我听到你作了一首诗?”

    聂小蛮的听觉还真敏锐,连景墨低低的微吟也逃不过他的耳朵。

    景墨害羞地一笑,“我这不是作诗,是吟前人诗。诗是诗人罗给事做的。”

    “喔,你说的可是罗隐?”他放下了案卷卷宗。“这名字有些生疏,我忘了他是唐朝人还是宋朝人了?”

    “他生于唐,卒于五代,表字昭谏,乃是吴越的新城人,平生气节高尚,文章多魄力,诗也很好。这个人的故事很多,很有意思。”

    “哦,有什么故事,请讲一个来听听。”

    “据说有个财主得了一个孙子还不满足,他想再要几个,以图“儿孙满堂”。为孩子办“对岁酒”的时候,财主想讨罗隐讲一句“孙多”的应验话,就三邀四请他来赴宴。这一天,财主家宾客盈门,大摆筵席。财主专门叫厨师给罗隐办一席,做了满桌的“酸菜”。什么甜酸鲤鱼、甜酸排骨、卤酸扣肉等,真是五花八门,样样关酸。财主亲自陪罗隐入席。菜上来了,财主说:“小孙周岁,承蒙各位光临,特备水酒一杯,不成敬意。请!”众宾客举杯动筷,狼吞虎咽。老财主频频劝酒,满面春风,难道罗隐却酒肉不尝。”

    “嗯,他为何不吃,是不是不不合口味?”

    “哈哈,财主也是这么问:“罗相公,这几道菜难道不合你的口味?”罗隐笑而不答,财主夹了一块甜酸鲤鱼送到他面前,罗隐不便推辞,夹起来就咬了一口,就皱眉喷鼻,嘴巴吸得啧喷地响。”

    “居然喂给他吃,这财主还真不作不休。”

    “财主忙问: “这味道是不是酸(孙)多?一众宾客还不等罗隐回答,七嘴八舌地就答到:“酸(孙)多!酸多!”财主一听这阿谀奉承的吉利话,直乐得眉开眼笑,又夹一块卤酸扣肉送到罗隐面前,满以为他吃了也说句“酸(孙)多”。谁知罗隐一咬那块卤酸扣肉,大叫道:“哎哟!酸死了!”

    聂小蛮听得到这里却连连摇头:“我看这事要糟。”

    景墨点了点头道:“说起来也真怪,宴席还没有散,财主的孙子当真死了。一场庆喜的“对岁酒”,竟变成了晦气的“丧家酒”。”

    小蛮又说:“景墨,你的记忆力还真好。你读过的诗都能背出来吗?”

    景墨答道:“当然不成了,好的诗才容易记忆,尤其是绝句。这首七绝是我心爱的,所以连作者的种种传说也牢记着。”

    “那么,在你看来这算是一首好诗?”

    “当然了。”

    “嗯,好在什么地方?你请说说看。”

    “你听清楚没有?要不要我再念一遍?”

    “不必,我每一句都听清楚。但我想听听你的评语。”

    景墨说:“你应该知道诗的主要条件是情感。这首诗有寄托,有感慨。所谓寄托感慨也就是情感的流露。你说是不是?”

    他垂着目光,沉吟了一下,才说:“你所说的感慨是不是指结末两句?”

    “不错。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要是我引用一句成语,就是寄概遥深。”

    聂小蛮忽然皱紧了眉头,不作回答。

    室中暂时静默,嗡嗡声又响了起来。景墨看见聂小蛮皱眉,心中有些纳闷,好像小蛮对于自己的诗论不甚满意。

    景墨问道:“小蛮,我也喜欢听听你的看法。你看这首诗好在那里?”

    聂小蛮把茶碗端起又放下了,突然摇摇头。

    他说:“我的意思正好和你的相反。我觉得假如能改两个字,才能称为好诗!”

    这话说的十分大胆!景墨不能不暗暗惊异。因为聂小蛮对于事物虽常有独特的看法,也算能言之成理,但是诗词一道并不在他的研究的领域之内,怎么竟也有这突兀的看法?

    景墨错愕:“什么?你说这首诗不好?”

    聂小蛮很爽快地答道:“的确,不改的话也许称不上好。”

    “要怎么改?你来改吗?”

    “当然!”

    景墨又是一愣!倒不是看不起自己的朋友,但是聂小蛮不是诗人。他这话就算不是唐突古人,也未免近于冒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