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469【机关算尽太聪明,不如陪皇帝钓
梁储真不行了,七十多岁的人,还猛然遇到中风,不死也只剩下半条命。 静养一个多月,还是无法正常走路,梁储彻底心灰意冷。他虽然胳膊勉强能动,写字却不慎方便,就连请辞奏疏都是让人代笔。 如此情况,朱厚照也没法挽留,非常干脆的让梁储滚蛋。 于是,阁臣靳贵,也趁机因病辞职,被皇帝再次挽留,顺便给他儿子和女婿升官。 咱们金罍金公子,作为靳贵的女婿、王渊的好友,由此当上正四品大理寺右少卿。这货能力还是极强的,而且喜欢较真,纠正过许多冤假错案,可惜跟上司和同僚都关系不好,由此在大理寺的风评极差。 金罍若是能更圆滑一些,有王渊和靳贵相助,估计早就升任左少卿之职。 太液池。 朱厚照最近迷上了钓鱼,经常拉王渊一起钓。这位老兄性格急躁,太监们怕他心情不好,于是每天都悄悄的撒米打窝,还买来许多大鲤鱼扔进池子里。 又是一杆大货,朱厚照非常高兴,问道:“二郎觉得乔宇如何?” 王渊回答:“不知,臣不认识此人。” 朱厚照说:“乔宇有才干,但我不想让他掌制敕房。” 王渊说道:“那就另择人选便是。” 朱厚照冷笑:“但此人是杨廷和与杨一清联合推举的。” 让蒋冕做阁臣,让乔宇执掌翰林院,是三年前皇帝与杨廷和的政治交易。但当时还未正式任命,乔宇突然来了一封奏疏,劝谏皇帝不要再御驾亲征,把朱厚照气得直接收回成命。 朱厚照和乔宇,是在南京认识的。 宁王谋反之时,乔宇坐镇南京,各方面都应对自如。朱厚照巡幸南京时,便把乔宇招来奏对,君臣二人相谈甚欢,皇帝遂有心提拔重用。 结果因为劝谏奏疏,让朱厚照终于明白,乔宇跟石玠是同一类人。他当初提拔石玠,满以为可以通过石玠掌控户部,结果石玠却站在清流一边。后来又打算提拔乔宇,任命文书还没发出去,乔宇的劝谏奏疏就到京了。 杨廷和选择推举乔宇,除了拉拢杨一清之外,也是因为发生过这档子事。如此,即便乔宇执掌制敕房,也不是跟皇帝一条心的。 朱厚照说:“不如二郎也推举一人。” 王渊想了想,答道:“林俊,林见素。” 朱厚照居然毫无印象,问道:“此人是何来历?” 王渊说道:“致仕左副都御使,正德四年启用,正德六年论平乱之功而请辞。曾平定江西匪患,也曾平定四川民乱。” 朱厚照顿时发笑:“此人可用矣!” 这就太有意思了,正德四年,刘瑾当权,林俊居然能被启用。正德六年底,李东阳掌权,但大部分事务交给杨廷和,而林俊偏偏选择在这种时候请辞。 若为杨党,正德四年绝对启用不了。若为阉党,也熬不到正德六年,而且还是在立下平乱大功之后辞职。 其实,林俊也是清流,而且是清流中的实干派。 林俊既厌恶太监,也不满李东阳和稀泥,更看不惯杨廷和拉帮结派。他平定江西匪乱,连封赏都不要,死活闹着辞职,就是被杨廷和安插心腹、排除异己的行为给恶心坏了。 这个人如果执掌翰林院和制敕房,绝对没有杨党的好果子吃。至少,在翰林院任职的杨党,会被林俊视为攀附之徒,从而遭受到刻意打压。 王渊又说:“宁王谋反之时,林见素得知消息,令家仆星夜奔驰三千里,送来他亲自铸造的佛郎机炮平乱。” “他还会铸炮?”朱厚照顿时更加满意。 王渊笑道:“他还支持开海。” 朱厚照说:“那便是此人了!” …… “什么,重新廷推?”杨廷和非常惊讶。 司礼监派来的传旨太监说:“陛下对这次廷推不甚满意。” 等太监离开,杨一清叹息道:“乔希大(乔宇)太过耿介,上次的劝谏奏疏已经忤逆了陛下。” 杨廷和对此非常无语,蒋冕三年前就该入阁的,当时皇帝都已经答应了。就因为乔宇的一封奏疏,把事情全给搅黄了,这人咋就不知进退呢? 历史上的乔宇更头铁,正德南巡时硬刚江彬,把江彬气得派杀手行刺,因南京守备太监王伟相救才得活命。嘉靖继位之后,他直接被招为吏部尚书,又跟皇帝闹起来。他明明不是杨党,并不抵制嘉靖认亲爹,却突然站在杨廷和那边,反对嘉靖启用张璁、桂萼、席书等人,认为这些人都是投机之徒。 这货不愧是杨一清的学生,虽然政治理念不同,脾气却跟杨一清差不多。对事不对人,又坚持原则,而他的原则很多时候不咋地。 既然皇帝不满意,那只有重新廷推了。 然后,杨廷和非常郁闷的发现,陪推之人居然是跟他有矛盾的林俊。 林俊作为候选人之一,消息刚刚公布,瞬间让清流中人欢呼。即便是杨廷和的“党羽”,很多也投票给林俊,林俊在清流中的威望,竟然不比杨廷和逊色多少。如果只比声誉,林俊甚至超过杨廷和! 只因林俊的清流形象,堪称完美。人家在成化朝,就硬刚过权阉梁芳,被宪宗一怒之下贬为判官,当时杨廷和还在翰林院混日子呢。人家在弘治朝,就出手教训过宁王,还因此被宁王陷害受罚,那时杨廷和还在给朱厚照讲课呢。 而且林俊立功无数,提拔过许多青年俊才,并且只论才干不论派系,哪像杨廷和一样排除异己? 科道言官,更是将林俊视为偶像。因为林俊每次得罪皇帝、太监和权臣,被扔到地方都能立功升迁,无论是平乱还是治民都政绩累累。这是所有言官都想活成的样子,在中枢不畏强权,在地方经世济民。 如今正三品以下的言官,还没资格参与廷推,但他们听说林俊是候选人,纷纷上疏请求皇帝把林俊召回来。 朱厚照这才警醒,林俊居然是一群喷子的偶像,召回来之后不会给自己添堵吧? “岂有此理!” 杨廷和这次是真失态了,回到家以后,一脚将太师椅踹翻。 杨慎问道:“父亲何故如此?” 杨廷和说:“林见素要回来了。” 杨慎说道:“林见素之清誉,天下皆知;林见素之才干,海内俱闻。他能回朝,是一件大好事啊。” 杨廷和说道:“林见素跟为父有嫌隙!” 杨慎劝道:“父亲,君子和而不群,小人群而不和。父亲与林见素皆为君子,一点嫌隙而已,不必记在心上。” 杨廷和更加郁闷:“说了你不明白。” 杨慎前几年辞职,现在已经复官,并且升为翰林院修撰。这厮的仕途也算不顺,又是回乡丁忧,又是患病休假,中途还辞职几年,到现在居然才混得一个王渊刚中状元时的官职。 并且,杨慎虽然才华横溢,却毫无政治嗅觉,如今还保持着天真烂漫。 杨廷和叹气道:“不论如何谋划,都抵不过佞臣一句话,我是争不过王若虚了。” 杨慎居然帮着王渊说话:“父亲,王二郎并非佞臣。他在战场立功无数,都是冒死拼杀出来的。他开海虽然招惹非议,却让国库宽裕了许多。这两年督理马政,在辽南三卫置民政官,也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父亲今年已经六十五,而他王二郎才三十岁,又有什么化不开的矛盾。父亲若与王二郎联手,岂不相得益彰?等今后父亲致仕,王二郎再出任首辅,则为天下社稷之幸矣!” 杨廷和都不知道该怎么跟儿子解释,只能慨叹道:“你呀,还是去吟诗唱词吧。” 杨廷和为啥如此郁闷? 他顺利把蒋冕送进内阁不假,翰林院却被跟他有矛盾的林俊掌控。 并且,王琼入阁了,皇帝钦点的,朝臣们拦都拦不住。 王琼之前可是牵连进江彬的案子,按道理没有一丝入阁的可能。但皇帝就是要让他入阁,并且亲自出来给江彬案定性,说王琼跟江彬没有任何瓜葛。 王琼入阁之后,其心腹王宪接任兵部尚书,王渊的同党王瓒调任兵部左侍郎。 现在,内阁大臣排名依次为:杨廷和、靳贵、杨一清、毛纪、蒋冕、王琼。 六位阁臣,杨党占了三席,且靳贵多病不理事,杨廷和可谓已经掌控内阁。 但这有啥用? 制敕房和翰林院的林俊跟杨廷和有矛盾,吏部尚书廖纪是个不听话的,吏部左侍郎汪鋐是帝党。兵部尚书是王琼的心腹,兵部左侍郎王瓒是王渊的同党。户部尚书黄珂是王渊的岳父,仓场侍郎席书是王渊的座师。工部干脆就是王渊的后院。礼部尚书毛澄虽然是杨党,但早就被王渊联合王瓒给架空。 堂堂内阁首辅杨廷和,如今竟然只能完全掌控刑部! 王渊根本不需要去争什么,就如杨廷和说的那样,再怎么谋划也抵不过佞臣一句话。 只能控制内阁,无法控制六部,那等于屁用都没有。还不如把蒋冕留在制敕房和翰林院呢,至少还能提携后进庶吉士,杨廷和费尽心机让蒋冕入阁,结果把翰林院的权柄也丢了。 更恶心的是,杨廷和还不能像张居正那样,利用科道言官来架空六部。 首先他没有皇帝的支持,科道言官不会那么听话。其次,都察院的大佬当中,只有一个彭泽是杨党,其他的都不用看杨廷和脸色。另外,六科那些小年轻,都把即将回京的林俊视为偶像,估计还会反过头来攻击杨廷和。 杨廷和猛然发现,他把蒋冕抬进内阁,竟然让自己的权柄瞬间缩水。 王渊啥都没做,只负责陪皇帝钓鱼聊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