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鲁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历史同人]朕佛系养儿在线阅读 - 第53页

第53页

    杨兼不由多看了小包子一眼,笑着说:“我儿当真聪慧。”

    无错,便是流民!

    小皇帝宇文邕为了埋伏暗杀宇文护, 不能调遣大兵,因此让梁国公安排了五十禁卫精锐。而宇文护为了不让小皇帝起疑心, 亦不能调遣大兵, 同样安排了五十精锐。

    眼下的情势便是五十对五十, 而杨兼手中足足有二百人之众!

    虽这些人都是流民,但是调遣自如,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更不会引人怀疑。

    杨兼对杨整说:“二弟, 那些流民可送出猎场了?”

    杨整摇头说:“还未送出, 预计是今日送出猎场,倘或快一些,还能赶得及。”

    杨兼也不废话,只说了一个字:“走。”

    杨兼准备带着二弟杨整和三弟杨瓒去“拯救世界”,杨广只有四五岁大小,这种场面其实不宜抛头露面,且小包子受了伤,理当修养才是,但是小包子偏生要跟着。

    不为别的,杨广有自己的思虑。杨兼是要去见流民的, 那可怜爱哭的小流民一定在这些流民之中,万一杨兼见到了小流民,恻隐之心大动, 将小流民捡了回来, 这可如何是好?岂不是成了杨广的绊脚石, 后患无穷……

    于是杨广说甚么也要跟着父父一起去,撒娇打滚儿,使出十八般武艺,赖在杨兼怀里不下来,死死扒着杨兼的衣袖,好像一个粘人的小娃儿般。

    杨广情商本就高,知道甚么时候该拿得起,甚么时候该放得下,左右他这会子只是个小奶娃,没有面子里子可言,可劲儿的闹,足劲儿的闹,旁人反而觉得他稚气可人。

    杨兼受不住杨广小奶包一样的撒娇打滚儿,果然同意了,抱着这些日子养的软乎乎胖乎乎的小包子,说:“那儿子要乖乖跟着父父。”

    “嗯嗯!”小包子使劲点头,两颊的小肉肉弹力十足的颤抖着,脆生生的说:“窝听话!跟着父父!”

    于是三大一小,立刻出了营帐去找流民。流民堪堪要被送走,正巧被杨兼拦了下来。

    那些流民见到杨兼,仿佛见到了活菩萨一般,对杨兼顶礼膜拜,口称恩公,还有那个小流民,似乎十足喜欢杨兼,看到杨兼就扑过来,抱住杨兼的小腿使劲晃,似乎也想让杨兼抱抱他。

    小包子杨广此时就坐在杨兼怀里,让杨兼抱着,他居高临下的低头俯视着小包子,不得不说,做惯了高处之人,这般俯视的角度感觉还不错,杨广趁着众人不注意,肉肉的唇角裂开一个冷酷又嘲讽的笑容,还对着小流民耀武扬威的扬了扬小下巴,冷哼了一声,想要进隋国公府的门,做梦。

    杨兼可不知小包子正在争宠,时辰不等人,便立刻对那些流民说:“兼有一事,需要各位帮忙,不知各位可否帮衬一二?”

    “恩公有事请说!”

    “正是啊恩公!我们的命都是恩公救的,还说甚么帮不帮忙!”

    “就算是跟着恩公上刀山下火海,我们也去得!”

    ……

    北地猎场之内。

    五十禁卫精锐与宇文会的五十亲随剑拔弩张,群臣惧怕不敢啧声,谁知道就在此时,有人大摇大摆,仿佛逛集势一般从外面走了进来,闲庭信步,悠闲自得。

    正是——杨兼!

    杨兼可不是一个人来的,左手跟着隋国公府二郎主、时任车骑大将军的杨整,右手跟着隋国公府三郎主、京兆第一次才子杨瓒,怀里还抱着奶里奶气的小包子杨广,身后……

    身后则跟着乌央乌央的乌合之众,不用细数,一窝蜂涌进来,人数绝对超过二百人,瞬间碾压禁卫精锐和宇文会的亲随。

    杨兼抱着小包子,因着小包子这些日子养的不错,长了点小肉肉,已经白白胖胖、松松软软,说实在的,还挺压手。杨兼方才“发狂”,揍了梁国公世子一顿,这会子手臂有点酸软,实在抱不住,只好把小包子放在地上,拉着小包子的小肉手,以免猎场人多走丢了。

    杨兼笑眯眯的说:“哦是了,并非玉米,而是尉迟。”

    玉米根本不叫玉米,他有自己的名字,不只是有自己的名字,还是小皇帝宇文邕的发小兼伴读,堂堂蜀国公之幼子——尉迟佑耆。

    尉迟佑耆一身禁卫军的装扮,阻拦在宇文护面前,正在与宇文护对峙,哪知道杨兼逛大街一般走了出来,且一语点破了尉迟佑耆的身份。

    其实杨兼早就怀疑玉米了。杨兼本就是一个不轻信旁人之人,千万别被杨兼温和的外表所欺骗,杨兼的外表不过是一个保护壳,其实他的内里一点子也不温柔,相反的,十足多疑,不轻信任何一个人,充斥着浓浓的疏离。

    起初杨兼只是怀疑玉米,因为玉米装的太无害了。

    杨兼笑了笑,说:“玉米你便是装的太人畜无害了,一个出身太府的妓子,怎么也算是摸爬滚打出来的人,怎么可能没点子讨好的嬖昵之术呢?”

    玉米一直给人的感觉便是小白兔,有些子懦弱,畏首畏尾,十足无害,绝对不会给任何人带来威胁。但仔细想想看,这年头的家妓出身都不单纯,不是枪来的战俘、穷苦百姓,便是出身官妓的妓子,无论是哪一种,绝对都是见识过人情冷暖之人,哪里能犹如玉米这般无害?

    因此杨兼多留了一个心眼儿,不过最后发现玉米不对的人,还是三弟杨瓒。别看杨瓒理膳粗枝大叶,但平日里是个极为精细之人,杨瓒发现玉米的很多习性不像是京兆人士,反而有一些陇右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