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鲁文学网 - 都市青春 - 希声在线阅读 - 第78页

第78页

    元恪开始慌了。

    那时候她十五六岁了,也懂得一些事情。

    她忽然不知道该怎么面对陶荻。

    她很迷惑,很慌张,很恐惧。但她不敢让元月知道,不敢让常舒曼知道,更不敢跟陶荻提及这种担惊受怕。

    她好像一个插足的第三者,明明很被动,却背负上了良心的谴责。

    元恪过了相当长一段煎熬的时间之后,忽然想起了王贞。

    王贞正在读博士,学的是心理学。

    以前她说过,元恪可以找她聊天。

    元恪已经长大了,也会认字写字了。她不再像小时候面对霍振鸿的时候一样,不会表达。

    元恪把这些事告诉了王贞。

    她写了一封信给王贞。

    然后她第一次从王贞那里听说,这个世界上有一类人,叫做慕残者。

    常庆是个慕残者。

    元恪看到慕残二字后,愣怔了很久。

    残

    就是她呀她可不就是个残疾人吗

    一边是逐渐让他失去兴趣的女朋友,一边是渐渐成熟还带有残缺美感的小姑娘常庆的感情天平,倾向了后者。

    元恪觉得很恶心。

    很恶心常庆对于她的倾斜。

    断臂维纳斯的雕像很多人会觉得美,元恪不觉得这种美恶心。她独独恶心常庆以为的,她所具有的这种残缺美。

    她给陶荻的备注是姐姐,给常庆的备注是哥哥。

    有次元月看见了那个备注。

    元恪以为他会打她。

    但元月没有,他只是眼底有点落寞。

    元月不知道常庆的另一面,他只是觉得,元恪多个人照顾,也挺好。

    元恪想起了元月的落寞。她第一次觉得于心不忍,也许那个备注,已经伤害到了敏感的元月,但他没打她,只是摸了摸她的发顶。

    元恪把常庆的备注换成了他的原名,给他发了最后一条微信我听不见,也不会说话。我的痛苦,在你眼里居然具有美感?抱歉我欣赏不来。

    而后删除了联系人。

    常庆这件事,逐渐知道的人越来越多。

    常舒曼选择站在了元恪这边。她和常庆的兄妹感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碎得再也拼不起来了。

    元恪还是觉得无法面对陶荻,尽管常舒曼反复强调这是常庆一人自相情愿,与她无关。

    她转而开始依赖常舒曼。

    常舒曼天不怕地不怕,能为她挡开所有恶意的欺负。

    欺负她的人时常有,元月的态度是笨死了,别人怎么欺负你,你再怎么欺负回去不就完事了!

    元恪从元月那里,学会了以暴制暴。

    王贞博士毕业后,重新回到福利院所在的C市,进入了人民医院的精神心理科工作。

    有次元恪突发奇想,她想拉元月去看大夫。

    元月去了。

    王贞告诉元恪你哥哥有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或称双相障碍。通俗点讲,就是躁郁症。

    元恪问她能治好吗。

    王贞说不是一两天能解决的。

    后来元恪怎么也没想到,元月和王贞两个人好上了。

    她都不知道他们好了一年多。

    她知道的时候,他们直接告诉她,他们准备结婚了。

    元恪先是愣了一会,而后特别高兴。

    高兴得一晚上没睡着觉。

    他们结婚的那天,她穿着定制小西装,给哥哥当了伴郎。

    霍凝姐姐当伴娘。

    最后王贞很偏心地把手里的花扔给了元恪,气得霍凝直跺脚。

    元恪隐隐希望能在元月婚礼的时候见到梅玉清。

    她已经不恨她了。

    不恨她不小心让她双耳失聪,不恨她当初把她抛弃在福利院。

    她觉得妈妈很可怜。

    作为一个女性,只有被男性选择的份。

    就像霍振鸿当年猥琐地捏她屁股,就像常庆病态的喜欢。这些都不是她能选择的,作为女性,悲哀有时是相同的。

    她觉得她站在女性的角度,已经宽恕梅玉清了,她只是想见见她。

    她觉得,梅玉清可能还在意他们兄妹俩。起码她上高中以来,每个月都能收到梅玉清给她的生活费。不多,但是每个月都不会迟到。

    但梅玉清没有来。

    元恪穿着小西服,手里握着捧花,直到婚礼散场,她也没有见到梅玉清。

    坐在新郎新娘父母那个位置上的,只有王静慧院长。

    元恪没有失望太久,她投入了新的生活。

    她这次不仅有哥哥,还有嫂子。

    她渐渐从嫂子那里知道了一些关于哥哥的过往。知道了哥哥过去的经历后,她渐渐能理解他的一些行为和偏激的思想。

    嫂子住进来以后,虽然分走了一部分哥哥的宠爱,但也有效地控制住了元月的情绪,元恪挨打的次数大大减少。

    直到她秉持着以暴制暴的一贯思想,把一个倒霉蛋踹骨折被一中开除。

    元月又疯了。

    整个暑假,她都在忍受他的暴打。

    元月一边打她,一边为她找学校。

    八月末,临近开学,学校的事情还没有着落。

    元恪已经不关心学校的事了,她甚至想,或许这样,就能进聋哑学校上学了。她盼这个盼了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