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鲁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勒胡马在线阅读 - 第四十四章、龙喉下有逆鳞

第四十四章、龙喉下有逆鳞

    苏峻于四月间发动兵变,杀入建康城,因为路途遥远,这个消息要到五月份才被送至洛阳。群臣大喜之下,多数建议即刻发徐州兵南下,趁乱以取江左。

    然而郭默却道:“苏峻不过万余众,且无根基、无声望,破之不难,然恐王敦自武昌顺流来伐。我若遽发兵,仓促间难以规划,能渡者多不过万人耳,倘若王敦、苏峻并力先御我,则势将困穷。以臣之意,不防密觇建康形势,待等王敦杀至,与苏峻争锋时,再遣兖、豫之卒掩袭武昌,别调兵马南下荆襄,趁其虚弱,可保必胜。”

    裴该点头道:“卿此番谋划,甚合朕意。”

    陆衍时任徐州及豫东二郡都督,主力驻在合肥,别部四千人屯广陵和舆县——因为晋军主力都在武昌,建康空虚,所以不担心对方会从徐州方向发起进攻。倘若这个时候仓促渡江前往建康,郭默说“能渡者不过万人”,其实是高估了,因为粮草尤其是船只的限制,短期内也就派几千人过去而已。以华军的素质,又是攻城战而不是在山林池沼间行军,打苏峻、马雄一万多,即难取胜,应该也不至于大败吧。

    然而苏峻作乱,王敦不可能干瞧着,必然大发舟师,顺江而下。别说一旦王、苏二人先联起手来以御北军,则形势危殆了——南渡之兵,很可能匹马不归——倘若当面正逢武昌舟师,你怎么过江都是个问题。

    还不如让他们鹬蚌相争去,华军尝试坐收渔人之利,聚集兵马,向江、荆两州发起进攻。最好能够夺取武昌,一刀下去,把长江切成两半,从此天险我与敌共有;退一步,即便王敦留下能将强兵固守武昌,也必然无力再增援荆襄了——就王廙那废物,在外无援救的情况下,打他还不是跟玩儿一样吗?

    其他官僚叫嚣着趁机攻打建康,是觉得时机大好,不可错失;唯郭思道久守枢部,于战略规划上经验丰足,才能够拿出来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

    然而文、武两大重臣,裴嶷和祖逖,却都反对仓促发兵。

    裴嶷说了:“陛下此前不明申司马睿为叛逆,骤兴讨伐之师,一为中原未定,不宜南征,二则以其胜朝遗绪,不忍加诛,而望其幡然改悔也。今若趁其内乱而往攻其城,固然时机大好,奈何苏峻本国家罪臣,南渡不久便行此诞妄之事,一旦天兵继之,南人或以为苏峻实为伪降之间者也。

    “江上来报,苏峻既入建康,即纵兵大掠,侵逼士人,穷凶极暴,残酷无道,南人无不切齿痛恨之,而欲餐其血肉、寝其皮毛。倘若误以为是朝廷授意,则南人终不肯降,且王师申讨时,亦必坚拒,所过难免屠戮,恐失陛下仁恕之意!”

    苏峻做得实在是太过分啦,咱们若是趁机伸手,被南貉误会是一拨的,从此深恨北人,这对于统一大业,尤其是收服江南的人心,没什么好处。可不能因为一时小利,就罔顾大义,更影响到底定江左的大业哪。

    裴该听他所言有理,不禁捻须沉吟。随即祖逖也出班奏道:“臣亦以为,不应趁机南向,而当继续巩固中原,恢复生产,以待将来。国家方定河北不久,慕容氏虎踞幽州,拓跋氏又叛服不定,沿边戍卒不得休息,倘若此时南下,发兵少则得利少,既取荆州,亦当命中原之卒久戍,虚耗钱粮;发兵多则恐动摇大局,倾空府库。

    “昔羊叔子(羊祜)请伐吴,而树机能方肆虐边鄙,以是晋武不许——今日之势亦然。北方若定,中原稳固,则十万之众渡江不难;江左人心散乱,复经苏峻之变,将更孱弱,收之易也。然若谋一时之小利,使中原之卒北守幽、并而南斗荆、襄,万里转运间,国必虚疲。

    “要在南人不能渡江而北,鲜卑却可驰骋南向;尸居余气,枯守之徒,无需先伐,戎狄无信,却宜先定。且陛下此前规划,要先使陶公定蜀,再三路发兵夹击建康,如昔晋伐吴故事,可以事半而功倍。如今岂可因一时之忿,而为事倍而功半之劳呢?陛下三思。”

    裴嶷从政治上,祖逖从军事上,都极言不可南征,裴该从善如流,当即首肯其言。于是便命华恒、祖纳等以私人身份写信给王敦,申明苏峻之乱与朝廷无涉,并且表态当其东征定乱之时,绝不会从背后去捅一刀——当然啦,信与不信,都在王敦,倘若王处仲接到这些信后反倒心生疑虑,不肯师以攻苏峻,导致战事拖延,那说不定对华朝反倒更为有利呢。

    然而三日后,又有急报传来——这回递出消息来的,乃是王贡安插在江南的奸细——说司马睿既已逃遁,苏峻乃胁逼吴兴王践祚称尊……

    王贡既然想在建康城内安插耳目,当然不会放过吴兴王府这个最合适的潜伏场所了,即便在裴该称帝、南北对立之后,仍然不时有相当重要的情报从王府中秘密传递出来,于府内主持其事的,就是管家裴仁。

    裴仁本名王陵,还是王导送给裴该为仆的,裴该北渡时并未相携,把他留给了裴氏。其后裴氏又将共过患难的贴身侍女芸儿许于裴仁之子为妻,就此彻底收揽了其心。那么既然裴氏日夕思念其侄裴该,裴仁当然愿意帮忙为裴该搜集情报和传递消息了。

    所以这份情报的内容非常详细,说苏峻当日入府,是如何逼迫裴太妃的,太妃如何宁死不从,苏峻乃将王彬等所俘士女押至府前,命军士逐一虐杀,以恐吓太妃。太妃终究心肠软,等杀到第四个人的时候——内中没有王彬,地位如此显赫之人,苏峻不到万不得以,还真不舍得宰——终于被迫低头。

    据说裴太妃当时抱着司马冲放声大哭,说:“汝父不肯归从王化,复信诸葛恢等而召苏峻,此汝父之罪也,父罪只能子偿。汝今被逼从贼,将来无论华军来,还是王处仲来,恐都不能容汝,我亦难以救汝,唯与汝同死而已!”

    裴该见得此报,不禁暴怒如狂,当即鞋也不穿,就直冲向前殿,要召祖逖、郭默来,当即派发大军,渡江去讨伐苏峻。

    皇后荀氏见皇帝衣冠不整,光穿着袜子就往前殿跑,吓得赶紧冲上去,一把揪住,问道:“陛下每常戎服见臣下,仆射等以为无礼,反复劝谏,今日为何连戎服都不肯着,便欲召见臣子啊?此大失体统事,天子如何可为?”

    裴该平常跟内宫里穿着是很随意的,怎么舒服怎么来。只是与此前所谓的名士们不同,名士们多着宽袍大袖,以求襟带当风,表示潇洒不群,裴该却为了方便活动,习惯窄袖短衣,甚至于暑热时,干脆只着短袖衫和短裤——这在后世很常见,在此世就跟只穿内衣裤没啥区别了。

    所谓“戎服”,虽然也是窄袖着裤,终究衣襟是要长过膝盖的,裤腿也是要掖在靴子里的,或者套在袜子里。然而他此刻只着农夫一般短衣,下摆刚刚过裆,袜子塞在裤腿里面,这般模样就很不成体统啊。别说皇帝了,就算普通士人子弟敢这么穿着见人,也必遭尊长呵斥甚至是责打。

    裴嶷等人,尤其是熊远、陈頵等谏臣,对于皇帝经常穿着戎服视朝,皆感不满,常进忠言,裴该假以不忘戎事为由给勉强搪塞了过去。于是裴嶷就以裴家长辈的身份,改向皇后进言,恳请皇后劝谏天子,甚至于拐个弯儿,写信给在关中的荀崧,请他帮忙跟闺女打招呼。至于皇帝平常在宫里怎么穿着,他们见不着,也管不了,但若裴该今天这副模样落到外臣眼中,必将引发轩然大波啊,荀灌娘又怎么可能不加以拦阻呢?

    裴该若着宽袖袍服,估计荀后这一拉扯,都能把他袖子给扯裂了;奈何他穿的是窄袖衫,使得荀后直接揪胳膊,裴该连扯两扯,不但扯不开,反倒感觉自家膀子发麻……无奈之下,只得暂且止步,旋将手中书奏递给荀后,说:“我欲伐苏峻,乃不及更衣……”

    荀后不敢把两只手都松开,只能不顾礼仪,单手接过,匆匆一瞥,她就明白了——这条龙是被触了逆鳞啦!

    裴太妃和裴该是什么感情,没人比荀后更清楚的了,对于此前羯营中事,裴该有事没事总爱在老婆面前提起。实话说,倘若对方不是丈夫的同姓尊辈,荀后都会怀疑丈夫其实喜欢那个老女人,从而暗呷一两口干醋……

    苏峻再怎么作乱,哪怕把司马家杀得人头滚滚,哪怕把王导等人都扒光了游街,估计裴该都不会太过在以意,但那厮竟然劫持了裴氏,还逼得裴氏要跟继孙抱头痛哭,这裴该绝不能忍啊。荀后见此,也就不再拦阻裴该,只是命宫人赶紧把戎服取来,给天子换上,嘴里还安慰说:“军行千里,不急在一刻,陛下正不必效楚王剑及屦及。”

    可就裴该换穿衣服的这片刻时间,荀后细一思索,终于回过味儿来了,当即又劝说道:“苏贼辱及姑母,陛下一时情急,其实想岔了。陛下欲发兵南征,且不说前日祖公等便言不当征,即便不顾国家,亦当顾念姑母安危啊。今姑母在苏峻手中,投鼠忌器,王师岂可仓促临江?”

    裴该闻言,动作当即僵硬,想了一想,不禁苦笑道:“皇后所言是也,我一时恼恨,竟连理智都丧尽了……”

    不等荀后问他啥叫“理智”了,他便顿足道:“然姑母陷身贼中,仿佛昔日之情复见,可惜千里悬隔,我不能再孤身往救,却又不便发兵……这可如何是好啊?!”随即继续穿着戎服,说不成,我得赶紧召裴嶷、祖逖他们来商议对策。

    荀后建议道:“与其召仆射、枢使等,不如召王子赐来……”

    ——————————

    王贡王子赐此时的职务,乃是枢部候变司郎中——其名出于《太公兵法》,云:“主伺奸候变,开阖人情,观敌之意,以为间谍”——为此转为武职,领中校衔。

    一司郎中为从五品,中校则是正五品,但不管怎么说,原本在关中行台,他跟裴诜二人并为从事中郎,如今裴子羽却贵为中书右仆射,入堂拜相,王子赐却被远远地拉在了后面。这一则是裴诜虽然仍旧负责情报工作,但他的主职不但掌“机要”,抑且参“政令”,所居中书,乃是国家重要决策机构;王贡则只有情报搜集和分析的职能,而并无决策权。

    再者,裴诜既为宗室重臣,又有行政经验,王贡的出身和资历都没法跟他比。当然最重要的,王子赐人缘不好,有可能除了陶侃尚且顾念些旧日之情——其实也不多,因为王贡叛过他一次啊——外,满朝文武,就没谁真喜欢此人,肯与之接近的。

    一般认为,朝廷重臣,尤其是宰相,首重在德,其次方为才学,唯有能以德望统领百僚者,才有资格立朝秉政,燮理阴阳。裴诜虽然也长期搞情报工作,但他本人是一直站在明地里的,尤其久居长安,与同僚都很亲近;王贡则始终躲在阴影里,且长期出镇东方,跟他面熟的人还真不多。况且谁谓王子赐而能有“德”了?

    故此大家都判断,天子虽然信重王贡,但此人最高也就做到四品而已,将毕生与部尚书乃至宰相无缘——升为三品,除非等他退休或者干脆“殉国”吧,否则群议汹汹,必谓天子用倖进小人,非得纷纷抬棺死谏不可。

    好在王贡貌似对他目前的寄遇也并没有什么不满,只是踏踏实实地担当本职工作,谨慎言行,绝不越权半步——陶侃对此倒是挺欣慰的,曾说:“时势变迁,若王子赐仍是昔日那般飞扬跋扈状,即便天子仁厚,吾亦恐其不得善终也。”

    如今王贡已经不仅仅只负责东方的情报搜集和分析啦,他和裴诜的工作范围都扩大到了国甚至于天下,只不过一方注重军情和敌情,一方注重吏情和民情罢了。裴该有时候看此二人,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戴雨农和陈氏兄弟来——这就仿佛军统和中统嘛。

    且说裴该如荀后所言,穿着戎服后,即于偏殿召见王贡,见面后也不废话,直截了当地问道:“卿可能为我救姑母出于建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