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章
书迷正在阅读:【魔鬼恋人】系统之正面上我(简/NP)、纯情学妹的透视高手、来自天国的翅膀、吞天大帝、他等了你很久、走上人生巅峰后外挂来了[娱乐圈]、[综英美]蝙蝠宝宝、冷血老公太温柔、单向热恋事故、[综漫]咒术侵蚀
段二说道,“段二爷,对不起,我想跟我姐夫说一两句话,你老别见气。”
“哪里!哪里。”段二站起身来,欲待回避。
“不!”詹善政抢上去捺着他坐下,“没有喧宾夺主的道理,我是跟你老先请个罪,我跟我姐夫到院子里去谈好了。”
“不要紧,不要紧!你们在这里谈比较方便。我亦正好跟内人去说几句话。”
听这样说,詹善政不便坚辞,只不断地道歉。等段二的影子消失了,他才挨着杨乃武坐下,低声动问。
“姐夫,你们到底是怎么谈的,你到底是怎么个打算?”
这两个“到底”将杨乃武问得发愣。想了一会儿,只好这样答说:“事情摆在那里,如今最要紧的是劝得她把出家的念头打消。以后是以后的事,‘萝卜吃一节,剥一节’,不是吗?”
“话不错,是的!不过这个萝卜,不得让人家来剥啊!”
“当然!”杨乃武转而问道,“你看该怎么办呢?”
“这就要问你了!你定了主见,我才好替你筹划。”
杨乃武又动心了!詹善政的意思是很明显的,愿意促成好事。如果自己有了承诺,便是小白菜有了归宿,在回南以前,借段家暂住,自无不可。
可是,妻子的态度到底怎么样呢?家境大不如昔,创业之议,渺渺茫茫,哪里能容许自己再立一个门户?何况沈媒婆贪得无厌,是个很难缠的人。
这样一想,刚热起来的心,一下子又凉了。“没有打算。”他摇摇头说,“我知道你的好意,不过,办不到的。”
“照此说来,段二爷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
话说不下去了!自己好不容易劝得小白菜初步意回,而前功似乎也不能不尽弃了,想想实在不能甘心。
“你总不能看她年纪轻轻的,剃光了头去吃素念经吧!”
詹善政有些好笑!话说得无理,吃素念经又何尝不好?只要她本人乐意这么去做。不过,唯其话这样无理,更显得其情无奈。詹善政觉得不能不为他想法子打开困境。
“如今只有一个说法,或许能跟段家商量得通,那就是自己定个限期,而且日子不能太长,至多半个月。可是,半个月以后呢?”
杨乃武只求眼前能过去,随即如释重负地答说:“有半个月的工夫,一定可以想得出法子来!就这样跟段二爷说好了。”
“不然!此刻就要想停当,因为段二爷一定会问。没有确实的办法,人家不肯管这桩闲事的。”詹善政放低了声音说,“姐夫,你不要忘记,到底跟人家是萍水相逢的初交。”
杨乃武考虑了好一会儿,终于拿定了主意,“她是有婆婆的,先要看沈媒婆如何说法?归根结底一句话,只要她不出家,什么事都好商量。”杨乃武歉然说道,“善政,到那时候,又要麻烦你了。”
“麻烦我?”
“我想只有麻烦你。到那时候请你送他们婆媳回余杭,一回去了,她是另外嫁人,还是出家,都随她自己。我们这方面的责任,就算是尽到了。”
詹善政点点头,不作声。好一会儿才说了句:“如果这是姐夫心里的话,我照办就是。”
这意味着他不太相信杨乃武不愿纳小白菜为外室。弦外之音,虽然了解,杨乃武却装作不知,因为这是不必办也很不容易办的一件事。
果然,段二认为暂住一些日子,他很欢迎。他又转述了他妻子的意思,他们有个儿子,是个把总,现在山东当差,小武官的饷银,不足以赡养家口,并未接眷。儿媳不孝顺,经常带着孩子住在娘家,所以段二奶奶倒也愿意接纳小白菜这样的人,朝夕有伴。不过,他们也怕开头是好意,结果搞得无以善其后,说不定还会惹出许多麻烦,不能不言明在先。
“这一层,请段二爷放心。”是詹善政开口,“最多住半个月,我会送她回南。”
“噢!”段二心想,既然如此,何不带她一起住在客栈里?转念一想,必是杨太太不容,便点点头说:
“那好,咱们就这么说定了,我的房客要下个月才进屋,就那面几间屋子,可以让她暂住。不过,这要写个租约,因为最近坊里的老爷们查得很严,若说收容来路不明的妇女,怕会费口舌。”
“是,是!这好办。”詹善政向杨乃武看一看说,“该跟本人先说一声。”
“是的。”
于是,杨乃武起身,詹善政拿灯照着,送他到角门。里面小白菜看见灯光,迎了出来,发现詹善政的影子,便缩在门背后不肯露面。
杨乃武到了门口却踌躇了,他心里在想,这是极有关系的一刻,只要话说出口,小白菜答应了,以后她的一切,便都得由自己负责。
同时,他也发现小白菜眼中的神色,与他离去以前大不相同了。本来是静穆多于一切,略有些洞彻大千、心如止水的意味;而此刻的剪水双瞳中,流露出一种似乎期待已久的渴望,双颊隐隐透出霞光——这就是所谓“春色”,最能泄露年轻妇女的心事。
这使得杨乃武更踟蹰,更动心,也更感到双肩沉重。他警告自己:世上的男子,常有许多事前想得很妥当、很有把握的事,到了这样的时刻,就会心不由主!自己要记着这一点。
就是这一念警惕,使得他跳荡不定的心,比较能够自我约束了。慢慢扶着桌子坐了下来,先看一看小白菜的面碗,没有动过什么,便即问道:“你怎么不吃?”
小白菜摇摇头没有作声,却将一杯冷茶端了起来,喝了一大口。
“你坐下来,我有几句话跟你说。”
“你去了好久。”她在他侧面坐了下来,“只怕一个钟头都不止。”
“总归你今天是不回去了,晚一点也不要紧。”
小白菜想说什么,而突然顿住,过了一会儿才开口:“打扰段家,真过意不去。”
“以后打扰他们的地方还多。妹妹,”杨乃武说,“我跟段二爷说好了,你在他家暂时住一住再说。”
这当然是使她大感意外的事,一双眼睁得很大,睫毛乱闪,是那种一时弄不清是怎么回事,必得先好好想一想的神气。
见此光景,杨乃武知道,第一步劝她放弃在大悲庵出家的念头,确已做到了,此刻要准备回答她因此而生的疑问。
“大爷,”小白菜问,“这好像不太好吧?”
“怎么呢?”
“对净慧老师太不好交代。”
原来顾虑是这一点。“你错了!”他说,“净慧老师太巴不得你回心转意,她也少些麻烦。你想,她不是曾经极力劝你不要出家吗?”
“我是觉得我自己对她不好交代。”
“你以为出尔反尔,说话不当话,自觉不好意思是不是?”杨乃武停了一下说,“当然,谈起来好像是一个笑话,但这样的大事,而且一步走错,懊悔终身的事,不能因为自己觉得不好意思,而勉强去做!那不太傻了。”
小白菜低下头去不响,显然的,他的话说到了她心里。不过,以下的话,在杨乃武也觉得很难说了,因而出现了令人感到沉重的沉默。
“你说暂时住一住,住到什么时候呢?”
“大概半个月。”
“以后呢?”
“让善政送你们婆媳回去。”
“你呢?”
一句接一句地问,越来越快,越来越短促,颇有咄咄逼人之势,杨乃武有点招架不住了。
而且,他也发现他与她的一段情,很快地又到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境界。这一次可真是作茧自缚了!心里是说不出的悔恨懊丧,口中当然也就更讷讷然说不出什么来。
他的心情都表现在脸上,小白菜看在眼里,一样地也又悔又恨。恨的是自己太把握不住,悔的是话不该轻易出口,稍微多想一想,就知道这样说法,伤害了人家,而对自己并无一点好处。
等稍微冷静下来,她用歉疚的语气说:“大爷,我的命不好,哪个都应该避得我远一点。我自己也认了命,你不必再为我多费心!”
这可以说是由衷之言,而在杨乃武听来,是以退为进的说法,眼前对她既不能作任何承诺,亦不能撒手不管,唯有照原先的想法,走一步算一步。
“妹妹,所谓‘急脉缓受’‘船到桥头自会直’,你现在什么都不必想,先在段家住几天,我让善政安排你们回去。你就是要出家,也不必一定要在这里,是不是?”
最后这句话说得太急了,听起来是带着责备的意味,小白菜的心一沉,极力忍着眼泪,但眼圈已有些红了。
“事情就这样说定了?”杨乃武敲钉转脚地钉一句。
不住段家怎么办?小白菜心里在想,错就错在起先不该默许,甚至于错在根本不该跟段二奶奶离开大悲庵!如今再要想回去,已是不可能的了。
“妹妹,”杨乃武见她不作声,因又问道,“你有什么话?尽管说!”
“我能说什么?”小白菜凄然答说,“我现在只希望菩萨保佑,能让我不要再牵累哪一个。”
杨乃武不能了解她这话的意思,但亦无从深诘。想了一下,试探着问:“我去请段二爷、段二奶奶过来,把你当面交代给他们,好不好?”
小白菜不作声。杨乃武等了一会儿,见她没有反对的表示,便又瘸着腿走了。
小白菜只觉得他可怜!而想想自己,漂泊无依,前途茫茫,自己要想做自己的主,亦竟不知主意在哪里。这样子做人,也太无味,太可怜了!
念头转到这里,陡觉双眼发热,看出去的烛焰,重叠成双,意识到眼泪夺眶而出,想要忍住,却是再也不能。
无声的热泪,流了不知多少时候,突然发觉,在他人家这样哭哭啼啼,会遭人忌讳,于是赶紧拭一拭眼泪,擤一擤鼻子,极力装作没事人的模样,开始想到,见了段家老夫妇,应该怎么说几句客气话。
思虑尚未停当,窗外出现光亮,一支红烛冉冉而来,段家夫妇、杨乃武、詹善政都来了。
小白菜局局促促起身相迎。由于双眼红肿,有意背灯而立,段二奶奶一把拉着她坐下,含笑说道:“葛嫂子,你住在我家,可就像一家人一样,不许客气。”
“对了,我们也不拿你当外人。”段二爷也说,“有什么吃什么,你别嫌就是了。”
两老夫妇的这份情意,小白菜自然感激,想说两句客气话,却开不得口,唯有微笑示意而已。
“你就安心住在这里吧!”杨乃武又向段二道谢,“多亏二爷帮忙,感激不尽。今天太晚了,我们先告辞,明天再来。”
“你请放心好了。有什么话,明天再说。”
“我们走了。”杨乃武终于作了一句交代,“一切都跟二爷、二奶奶说好了。有些话,回头二奶奶会告诉你。”
等杨乃武、詹善政告辞而去,段二奶奶先安排小白菜的住处,就跟她在一张炕上睡。叠好了被,段二奶奶盘腿在炕上,捧着杯茶出神,显然的,她是有话要跟小白菜说,在思索如何开口。
“葛嫂子!”她说,“杨大爷有些话,托我跟你说。我们虽然刚认识,但能住在一起,总算有缘。说实话,葛嫂子,我也很喜欢你,所以愿意兜揽这件事。话如果说得不中听,你可别生我的气。”
“哪里的话,二奶奶当我自己人,我怎么能不识抬举?”
“那就是了。”段二奶奶说,“杨大爷跟我们谈了很多。他对你可是一片真心,不过实在有难处,不能把你娶回去。他说,这一层,你得体谅他。”
小白菜听见这话,不由得又激动了,心里对杨乃武着实反感!像这样的话,何必托段二奶奶转告?因此,涨红了脸说不出话。
见此光景,段二奶奶有些着慌了,“我不会说话。”她说,“葛嫂子,我早说过,话不中听,你别生气。”
“不,不!”小白菜大为不安,“跟二奶奶不相干,我哪里会生你老人家的气。”
“这样说,你是——”段二奶奶忽然发觉,自己又要说错话了,赶紧顿住。
“我也不是生杨大爷的气。”小白菜装出很豁达的神态说,“他的苦衷,我当然也知道,根本没有那种打算,他的话是多余的。”
语声虽和缓,却听得出来是负气的话,段二奶奶觉得话说不下去了,只怔怔地望着小白菜。
小白菜当然也已感觉到,交谈不甚投机,心里很失悔,很难过,极力想挽救这个局面,便堆着笑容说道:“二奶奶,你不是有话要跟我说吗?”
“我竟不知道怎么说了。”段二奶奶茫然地答说。
为了打破沉闷的局面,同时表示她将段二奶奶视作亲人,便又细诉往事。在大悲庵中,她们曾有过长谈,但所谈的是身陷缧绁的经过,对于她跟杨乃武的感情是有保留的,此时却倾囊倒筐而出,甚至于“刘大少爷”如何来勾引,都不隐瞒。
这当然是任何人都感兴趣的话题。而小白菜在不堪回首的叙述中,也由温馨的回忆而获得了安慰。可是最大的收获,却是对她自己的行为,自然而然地作了一次反省。
“我这个人就是没有主见。”她从一步一步的反省,提炼出一个结论,“一切都是开头没有好好拿个主意。当初我娘要把我嫁到葛家,其实也不是怎么样非逼着我答应不可,倘如我主意老,咬定牙关不肯松口,我娘还不是就算了。这一来,哪里还会有以后的种种事故。”
“是啊!做父母的,没有不想女婿能干、儿媳妇贤惠的。”段二奶奶问道,“你婆婆待你怎么样?”
“婆婆不在一起住。她是专门替人做媒的,后来也有点懊悔不该娶我做她的媳妇,而且,她心里的想法,我也有点知道。”
“什么想法?”
小白菜沉吟了一下答说:“她看我,相貌也还过得去,说句难听的话,还值几两银子。如果有人要我,只要聘金谈得拢,是肯放我的。”
“原来你婆婆有这种心思!”段二奶奶大感意外,“既然这样,杨大爷为什么不早办这件事呢?”
“就是因为我没有主见。”小白菜痛苦地说,“当初杨大爷说要等中了举以后,才跟我婆婆谈,这话决不是推托。杨太太很贤惠,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只为杨大爷自己觉得中了举来谈这件事,话比较好说,倘使我一定要逼着他办,或者先跟我婆婆谈好了,等中了举再正式请客,进他家的门,就不会有这场官司了。”
段二奶奶将她的话细想了一下,“可不是吗?”她想通了,“如说跟你婆婆已经谈好,你已经是杨家的人了,杨大爷为什么还要给人下毒?那不是情理上说不过去的事吗?”
“就是这话,如果是那样,我婆婆先就不会疑心到杨大爷,就报官也不会提到杨大爷的名字。”
“你这场官司,想来刘大少爷一定也在从中捣鬼?”
“我想免不了有他出坏主意。这件事也怪我没有主见,不答应他就是,不该去告诉杨大爷,以至于让他们成了冤家。”
“是啊!给人拴对儿,是最犯忌的事。”段二奶奶急转直下地说,“葛嫂子,你现在心里到底是怎么个想法,你先跟我说说。”
如果小白菜能回答这个难题,烦恼就会解消一大半。而偏偏这又是非回答不可的难题,也是所有关心她的人,不断会提出的疑问。这就使得她想要抛开这份烦恼而不可得了。
“我不知道!本来——”
语声本来就慢,且又不曾说完,越显得其情无奈。段二奶奶因为受人之托,同时小白菜既已住在她家,那么也就等于是自己的事,不能不钉着问。
“葛嫂子,你有话尽管跟我说。”
“我在想,我这个人的八字,不但苦,而且硬。”她吃力地将声音压得很低,“不瞒二奶奶说,我一生有过三个男人,结果都不好,很不好!”
提到自己的“八字”,妇道人家十之八九是重视的,段二奶奶吃素念佛的人,更不例外,此时虽未开口,却睁大了眼睛在等待,比出声催促更显得关切。
“第一是嫁的男人,第二个就是他——”
“杨大爷?”段二奶奶打断她的话问。
“是的。”小白菜说,“二奶奶你想,一个死了,一个遭这么一场官司,真正死去活来,好好一份人家几乎拆散,至今还落个残疾!”
想想她的话很有道理,段二奶奶忽然对小白菜起了异样的感觉,隐隐然有着发现一条蛇的那种恐惧。
她咽口唾沫,定定神想了想又问:“还有一个呢?”
“还有,”小白菜满脸飞红,声音低得只有自己才听得见,“刘大少爷。”
“谁?”段二奶奶实在没有听清楚,也无从猜测,所以提高了声音问。
“刘大少爷。”
这次是听清楚了,“就是县大老爷的大少爷?”她问。
小白菜点点头,又说:“这一个也死了,坐火轮船回北边,船沉在大海里头了。”
段二奶奶突然觉得毛骨悚然,失声说了句:“真有这样灵的事!”
小白菜一听这个“灵”字,颜色大变。一直在疑心的事,为旁人证实了,果然,自己的命不但苦,而且凶。
她脸上的神色,提醒了段二奶奶,顿时悔恨不安,急忙说道:“这也是一时碰巧,你不要自己瞎疑心。”
这掩饰的话,等于白说。小白菜容颜惨淡地摇摇头,“我自己知道,我这一生没有指望了。本来,唉,不必再提了。”
先就问“本来”什么?兜了一个圈子,仍是在这里顿住,段二奶奶当然还要追问。
“本来怎么样?”她说,“本来你是有打算的?”
她的打算——其实只是一个想法,一种希望,也真难于出口。原已自摒于尘世以外,黄卷青灯,了此一生的她,就在这晚上与杨乃武的重新聚首,倾诉恩怨之中,想起大悲庵中一位中年比丘尼的说法而放弃了她原来的决定。
“我听人说,已经妨过一个人,就不要紧了。”她吃力地说,“妨过杨大爷一次,害得他坐过牢,就不会再妨第二次了!”
她的话,骤听不可解,细想一想才明白,刑克之事,对杨乃武来说,已经“应”过,所以尽管亲近,不会再有妨害。这就是说,她只有杨乃武可嫁。
“这是谁说的?”段二奶奶问。
“大悲庵的妙真师太。”
“噢,是她!”段二奶奶踌躇了,如果不能驳倒妙真的说法,自己的话就说不下去,因而硬着头皮加了一句,“她的话靠不住。”
“靠不住?”小白菜望着她,希望她提出解释。
“俗话说:‘修心补相。’只要好心行善,菩萨保佑,自然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不过,”小白菜很快地接口,“命是注定的。”
段二奶奶又词穷了。窘迫之中,突然灵机一动,“你倒去算个命看!”她说,“也许你命中只不过克两个男人的,既然已经都应过,就不要紧了。再看看你的八字,应该嫁哪种八字的人?”
小白菜作个苦笑,摇摇头说:“不必了!”
“你不要这样疑神疑鬼,自己吓自己。看相算命,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段二奶奶憋不住了,刚才他们商量好的办法一口气说了出来,“京里你们的同乡也很多,凭你的人才,不愁没有人来做媒!如果你肯委屈做小,很可以拣一拣,譬如说,有那大太太故世了的,或者大太太贤惠的,本人年纪亦不太长,嫁过去也着实有几年舒服日子过。只要你愿意这么做,托你们会馆里的那位赵先生放个风声出去,用不着多少个时候就会有结果。”
听得这话,小白菜不免有意外之感,但细想一想无需为奇。一身漂泊,总得有个归宿,既然劝她不要出家,就只有劝她出嫁,否则谁来供养她一辈子?
这样一想,小白菜才能心平气和地体认到段二奶奶是一番好意。可是,对杨乃武却有反感,认为他出这个主意,并不是为她想,只是为自己消除累赘,推开麻烦。
“葛嫂子,”段二奶奶以为她的意思活动了,所以催问着,“你倒说一句看看!”
就这时候,听得板壁上“笃笃”两下,接着是段二爷的声音:“不早了,有话明天再谈吧!”
语声甫落,方桌上一架自鸣钟发声,共是三响。“了不得!”段二奶奶说,“从来都没有这么晚睡过。
葛嫂子该睡了。”
“都是为了我!”小白菜亦觉歉疚不安,“害得你们两位老人家觉都不能睡。”
“这倒没有什么!但愿你能好好找份人家,安安稳稳过日子,也不枉了我们管这场闲事。”
小白菜没有作声。她已看得出来,段二奶奶对她的择人再嫁这件事,相当热心。年纪大而心好的人,想法都差不多,如果她像刘老太太那样家道殷实,又能做一家之主,说不定会像对自己女儿一样,还贴一份嫁妆,也要把这件“好事”办理。
然而好心也罢,好事也罢,处境不同,就没有人能够体会她的难处。感情是丝毫勉强不得的!她自己回忆一下,在监狱中这三年多,梦见的常是杨乃武;而做过夫妻的葛小大,入梦只有一次,并且梦中作何光景,亦都记不得了。如今若说只凭媒人撮合,要去嫁一个从未见过面的人,而心里丢不下杨乃武的影子,忘不掉过去的一切经历,这日子怎么过得下去。
因此,枕上辗转反侧,始终不能合眼。段二夫妇的鼾声,递相呼应,入耳更觉恼人。好不容易到了曙色现时,方始蒙眬睡去。
等醒来时,一时不辨身在何处,屋子里阴沉沉地毫无声息。她定定神才想起是在什么地方。细看一看,段二奶奶不在屋里。蹑手蹑脚地下了床,看钟已是十一点了。
于是拢一拢头发,首先整理卧具。正叠被时,听得房门声响,回头一看,可以意料得到的,是段二奶奶。
“起来了!”她一面说,一面将窗帘拉开,屋子里立刻很明亮了。
“睡得失聪了!”小白菜说,“真对不起。”
“这是常有的事,我猜想到你一定是天亮才睡,所以不敢惊吵你。”说着,段二奶奶已走到她身边,捏着她的浑圆的手臂说,“你的皮肤可真好!”
小白菜是穿着一件短袖的紧身小夹袄,虽刚起身,而且在段二奶奶面前亦不必顾忌,而仍有衣衫不整,有欠礼貌的疚歉,所以急忙将一件灰布夹袄披在身上。
“今天的气色可好得多了!”段二奶奶眼中有惊喜的神情,“跟昨天一比,像是换了个人似的。昨天脸黄黄的,眼泡也肿着,今天脸上可是又红又白。怪不得——”
段二奶奶说得口滑,本要说,“怪不得闹出那么多风流事故”,话到口边,才发觉是极不妥的话,硬生生将它咽了回去。
由此开始,段二奶奶一直跟小白菜在一起,两人像婆媳,更像母女,由梳头桌子到厨房,形影不离,亲热得很。
段二爷不在家,段二奶奶陪着她吃素。小白菜食欲不振,吃了两个素饺子,喝了半碗稀饭,便即搁着。
段二奶奶关切地问:“是不对胃口不是?你想吃什么,晚上我给你做。”
“不,不!二奶奶,你不要费事,我本来吃得少。”
“这可不行!”段二奶奶略停一下又说,“吃斋原是好事,不过也要看人。你年轻轻的,何必吃长斋?清汤寡水的素菜不养人,明天就开荤吧!”
吃长斋是最近的事,也是出家的初步,开荤意味着仍旧“还俗”,是择人而事的初步。小白菜了解到段二奶奶的苦心,自然感动,但觉得不必这么认真。
“吃荤吃素,都无所谓!”她赔笑答说,“二奶奶你不必费心费事。”
“这话也是。那么,今天晚上我就不替你弄素的了。”
“是的。有什么,吃什么。”小白菜说,“在二奶奶这里打搅,我本来就很过意不去,如果还要专为我费事,更叫我心不安了。”
“葛嫂子,你千万不要这么说!我们虽是昨天才见面,可是缘分深,我现在看你这样子,心里拴着老大一个疙瘩。多早晚你的境况变好了,我心里才会舒泰。”
听得这话,小白菜百感交集,一方面觉得安慰,一方面又觉得沉重,心酸酸地想哭,却怕段二奶奶更为她忧烦,强自忍住,而且要摆出笑脸。
“二奶奶,船到桥门自会直,你别替我着急。”
段二奶奶不知道这是安慰她的话,只以为经过这一夜,她已经想通了,愿意托赵司事为她做媒。
于是,她心里的疙瘩倒真的消除了一半。吃完饭,喝着茶,跟小白菜商量,该到大悲庵去走一遭。
“一早我到庵里去过了,把你的事,大略告诉了净慧师太,她也很高兴,说住在我这里,她很放心。
我想,你在她那里住过,她对你也不错,该当跟她道个谢,菩萨面前也该去磕个头。是不是呢?”
“是,是!”小白菜急忙答应,可是心里却有些嘀咕,不知道见了净慧该怎么说。
“那么,我们息一息就走吧!先请一副香烛带了去。
一语未毕,有人叩门。段二奶奶开出门去,见是大悲庵的人带着一个中年妇人来。正待发问,小白菜已经赶出来了。
“娘!”小白菜喊。
“女儿!”沈媒婆答应。
小白菜一喊,段二奶奶心中明白,是她婆婆来了,但沈媒婆的答应,却又让她困惑,莫非是小白菜的亲娘?
“二奶奶,这是我婆婆。”
这是她婆婆!段二奶奶便含笑招呼。大悲庵的尼姑领到了地方,作别自去。沈媒婆一面往里走,一面打量段家的一切。脸上堆满了笑意,眉目舒展,看得出来是真的内心欢喜,不是为了礼貌装出来的笑容。
“女儿,真是,”沈媒婆站在堂屋里拍手拍脚地说,“哪里遇不着好人?我一直在担心,从庵里出来,你不肯回刘家,到哪里去住?偏偏命中有救,会遇见段二爷、段二奶奶这样热心的好人。”接着转过身来,向段二奶奶深深致谢。
“请坐,请坐,别客气。”
等段二奶奶转身去张罗茶水时,沈媒婆轻声问小白菜说了句:“我都知道了!”接着,拍一拍小白菜的左臂,使个眼色。
这个动作不容易了解,仿佛是一切都已妥帖,不必心急,回头避开段二奶奶再细谈的意思。小白菜心想,婆婆好像带了什么好消息来了似的,细细一想,始终不知道有什么东西值得她如此欣慰。
等段二奶奶端了茶来,主客坐定,少不得有一番寒暄,只见沈媒婆一个人在说,问东问西,是对段家很关切的样子。段二奶奶有问必答,偶尔,小白菜也插一两句嘴,谈得十分热闹,却都是不相干的话。
“你们婆媳谈谈吧!”到寒暄告一段落时,段二奶奶起身,手向角门一指,“请到这里面去坐,清静些。”
于是昨日杨乃武与小白菜相会之处,此刻便是她们婆媳深谈之地。沈媒婆未语先笑,拍拍胸口说:“好了,好了!这下总算了掉我一桩心事了!”
听这话,小白菜越觉诧异。由于完全不明白她的意思,所以连问都不会问,只看着她发愣。
“昨天跟杨大爷都谈过了?”沈媒婆问。
什么叫都谈过了?小白菜想了想答说:“就在这里见的面,也没有谈什么。”
“没有谈什么?”沈媒婆的脸色变了,笑容化作疑惑。
“娘!”小白菜忍不住问了出来,“你要我跟他谈什么?”
“不是你跟他谈,他一定要跟你谈!你答应了,事情不就定局了吗?”
“什么事情?”小白菜大为困扰,而且也很不安,所以神态显得焦躁,“娘,你倒说明白,我一点也不懂!”
原来这天上午,净慧已派了庵中的知客,去通知刘老太太,说有段二奶奶来约了小白菜去会杨乃武,而且一夜未归,住在段家这回事。知客传话不甚清楚,以致发生误会——其实也不算误会,照刘老太太想,要出家的人,忽然出庵去会旧日情郎,自是动了凡心,愿以身相许;而杨乃武能来与小白菜相会,当然也是有意重续旧缘,所以喜滋滋地告诉了沈媒婆。
在沈媒婆,这是天大的喜事。因为刘老太太原有为小白菜置产,作为杨乃武外室的好意,如今由于知识初开的福官,突然有此片面的畸恋,便希望小白菜能够早获归宿,好绝了他的痴心妄想。为此,刘老太太特意作了承诺:只要小白菜嫁了杨乃武,她不但以前说过的话仍旧算数,而且另外可以送沈媒婆一笔盘缠,带着小白菜回南。改变顺路带她们婆媳归乡的原意,无非是为了要将小白菜与福官隔离开来。
沈媒婆在想,小白菜嫁了杨乃武,如果另立门户,当然要管她的日常用度,然则老太太为她所置的产业,就可慢慢设法移归自己名下。何况,回浙江这件事,杨乃武一定会有安排,刘老太太所送的一笔盘缠,是额外净得。
是这样打算得好好来的,所以脸上有掩不住的喜色。如今听小白菜的话风,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如意算盘,完全落空,岂不令人着急?
因此,她拉长了脸问:“莫非杨大爷就没有一句话交代?”
“交代什么?”小白菜假装不懂。
“他倒不为你的后半辈子想一想,真的让你去出家?”
“他当然劝过我。”小白菜抑郁地说,“既然出了大悲庵,再要回去,是不能够了。”
这意思是说,她已放弃了出家的念头。沈媒婆略感安慰,便接下去问道:“他劝你不要出家,你也答应了,那么,以后呢?他没有说,要接你回去?”
提到这话,小白菜心如刀绞,痛悔莫名。可是在沈媒婆面前,她不肯透露真情,若说自己倒一度动过心,希望与杨乃武厮守终生,只是人家不肯,这会让人看不起。为了自己留身份,她必须换个说法。
“他提过的,是我不愿意。”
“你不愿意?”沈媒婆大为诧异,“为点啥?”
“我都看破了!再说,我也不愿意做小。”
小白菜这话将她堵得好半晌作声不得,想来想去,不由自主地冒出一句话来:“你要想人家明媒正娶做大太太,只怕难!”
“管他难不难呢,”小白菜的声音不好听了,“好在我也不想做人家的大太太。”
“又不想做大,又不愿做小,又做不成尼姑,那么,你到底要做啥?”
“啥也不做!”小白菜回答得极快。
“我不是来跟你吵架来的。”沈媒婆忍着气说,“商量事情,为啥不平心静气说话?”
责备得在理上,小白菜不免歉然,笑一笑,不作声。不过那一笑,只是嘴角牵动了一下,实在是想装出笑容而力不从心。
沈媒婆这时情绪稍微稳定了些,从头细想了一遍,发觉许多不可解之处,一一提出疑问:“这件事,我实在不大明白:第一,你跟段二奶奶以前不认识,居然她一说,你就跟她来了,而且就此不回大悲庵;
第二,你住在她家怎么办?人家也不能常年供养你;第三,你跟杨大爷谈了半夜,到底谈出来啥名堂?”
这三个疑问,确是情理上很容易明白的事。不过小白菜听出来,她婆婆似乎另有怀疑,应该解释得明明白白,才不至于使她对段家有误会。
于是她说:“段二爷是江湖上讲义气的人,杨大爷托了他,他请段二奶奶去邀我来的。至于在这里,当然只是暂住一住——”
“住多少日子?”沈媒婆打断她的话。
“住半个月。杨大爷请他的舅老爷送我回余杭。”
“光是你?”沈媒婆很注意地问,“光是送你一个人?”
“当然是我们娘儿两个。”
沈媒婆想了一下问:“送回去就不管了?”
“回去了再说。”
“怎么叫回去了再说?”
这一句紧一句的逼问,使得小白菜有难以招架之感,不由得打了个噎。沈媒婆也察觉到了,暂且放松一步,保持沉默。
“我再问你,你们谈了半夜,谈些啥?”
“他劝我不要出家。”
“就是这句话?”
“当然还有别的话。”小白菜说,“这么一场死去活来的官司下来,话一时哪里谈得完。”
“这样说,你们还要见面再谈啰?”
这话倒是提醒了小白菜,心里在想,杨乃武今天可能还会再来。来了应该如何表明自己的态度?可是自己的态度究竟是什么呢?说是除他不嫁,还是仍旧要出家,或者从此不理他?
看她神思不属的样子,沈媒婆知道这样谈下去,不会有结果的。她心里在想,自己所知道的情形还不够多,照常理推测,杨乃武既然来劝小白菜不要出家,对于她的将来一定有个安排,不能说光送回余杭算数;而她肯听人家的劝,放弃削发的念头,一定也有个打算。中间又夹着突然冒出来的段家夫妇,情形更显得复杂。其中不尽不实之处,一定很多,真相到底如何?隐瞒的作用何在?莫非只是为了对付自己?
念头转到这里,沈媒婆怒气勃发,长久以来所郁积的牢骚与不满,再也压抑不住了!
“你从来就没有把我当个长辈看过!什么事都是自以为聪明,想做就做,不肯听一句劝,还不肯说实话!弄到头来,一塌糊涂,害了自己也害了人家,哪个遇见你,哪个倒霉!想想经过这么一场官司,吃苦记苦,你的脾气会改改;哪晓得你仍旧这样子不安分!好好的路不走,偏要偷偷摸摸,做些说出去人家都不会相信的事。你啊,你将来还有得苦!”
这顿恶毒的排泄一发泄,沈媒婆胸怀倒为之一畅,可是小白菜却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刺激,即时脸色白得像一张纸,双眼无泪,眼珠一动不动地望着沈媒婆。那种似乎吓傻了的神情,相当可怕。
沈媒婆这时不免失悔,话说得太重了。但唯其因为话说得太重,一时竟无法自己转圜,说几句表示歉意的话去安慰她,只好索性绷着脸,装出气鼓鼓的样子不理她。
在僵硬如死的气氛中,小白菜终于说出一句话来:“娘说得不错!哪个遇见我,哪个倒霉!”
“好了,好了!这些话也不必去说它了。”沈媒婆突然有了主意,“我此刻就去看詹少爷,看他怎么说?”
小白菜的神智已有些恍惚了,没有能听清楚她的话,也无力去多想,她此时所渴盼的,是容她一个人躲在一个什么清静的地方,好好去想一想。
“我走了!”沈媒婆尽量将脸上的肌肉放松,微带歉意地说,“我实在是心里烦,用不着说的话,多说了几句,你也不必认真。”
小白菜茫然地点点头,站起身来,往外便走,沈媒婆紧跟她身后,不知道她要做什么!
其实,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要做什么!一走出去,迎面遇见段二奶奶,她不由自主地站住了脚,怔怔地望着,脸涨得发红,却说不出话。
“怎么啦?葛嫂子!”段二奶奶惊疑地,视线自然而然地落在她身后的沈媒婆脸上。
“打搅,打搅!”沈媒婆尽量装得没事人似的,“段二奶奶,我要走了。这几天惊搅你,真不晓该怎么说才好。”
她的意思是,这以后的几天,她少不得常常要来打搅。段二奶奶便很诚恳地说:“不要紧,不要紧,随时请过来。”
“要来,要来!”沈媒婆立定了又说闲话,称赞段家的房子,称赞段二奶奶老健,又问起段二爷。真是“媒婆的嘴”,仿佛永不厌倦似的。
小白菜则不但厌倦,甚至厌烦。好不容易等将喋喋不休的沈媒婆送出了门,方始长长地舒了口气。段二奶奶看她的脸色不佳,关切地问:“葛嫂子,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想强打精神掩饰,实在力不从心,小白菜只好答说:“有点头晕,心里空落落地想吐。”
“那,大悲庵今天就不必去了。你先躺一躺!”段二奶奶一摸到她的手,吃惊地说,“手冰凉!一定是受寒了,快睡去。我给你煮碗抻面,回头喝下去出一身汗就好了。”
小白菜凄然答说:“二奶奶!你老真像我的亲人一样。”
段二奶奶倒亦有此意,不过不便自居于长辈,随便认个干女儿,只说:“对了!你就当这里是你自己家里好了。”
回到卧室,小白菜在炕上和衣躺下,段二奶奶拉床被替她盖上,随即便去煎药。一静下来,小白菜觉得舒服得多,头脑亦比较清醒了。
于是不由得回想沈媒婆所说的一切,最使她忘不了的是这一句:“哪个遇见你,哪个倒霉!”想想也真不错。一颗心不自觉地一直往下沉,真个万念俱灰了。
这样子,为什么还要活在世界上呢?她突然浮起这样一个疑问。这对她是一个新奇的发现。她从来没有想过,人活在世界上,是为的什么?因此,对于自己所提的疑问,无从回答,不能不从头想起。
她想到自己小的时候,家境孤寒,生母起早落夜,辛苦一天,才得勉强糊口,而自己小时候不懂事,看见别家孩子穿新衣服,吃好东西,总是吵着要。彼时不了解母亲的心情,现在能够了解了,而那样受苦,何以能够忍受呢?只为期望女儿能够长大成人。这一个希望,使得天下做父母的,都甘于为儿女吃苦。
人,就是为了希望活在那里的!她恍然大悟了。自己会发出这样一个疑问,正因为自己感觉到没有什么希望的缘故。
然则倒仔细想一想,自己究竟有没有什么希望呢?或者有一个希望在那里,自己一时忽略,不曾发现。
她实在不知道自己的希望是什么!在监狱中是有希望的,希望昭雪沉冤,重见天日。及至这个希望实现,就不知道还要什么希望。一项一项细想下来,勉强可说有个希望,能够清清静静过一生,修修来世。
而如今连这个希望也破灭了。
及至一想到杨乃武,小白菜只觉得遍体飕飕,生不如死。心里乱糟糟,好久才能略微定下来,而要想排除杨乃武的一切,却不能够。簇新的记忆,纷至沓来地奔赴心头。
她记得出狱那天,就有一个希望,能与杨乃武见一次面,表明心事,乞取谅解。然而她不明白的是,何以将入空门,而又忽然春心争发,旧情复炽?这是怪自己把持不住,还是要怪杨乃武的撩拨?此中缘故,实在很难分辨得清,但有一点是很明显的,如果说,那是个能够让她觉得尘世还有可恋之处的希望,而这个希望亦已幻灭无余了。
如今,世上还有什么人、什么事是值得自己去想的?一个是生母,但想起来心酸,并不觉得自己活下来,对她会有什么好处。
此外,对自己好的人,固然也有,像刘老太太,像段二奶奶,可是,她们并不能给她带来任何希望!
想到这里,小白菜只觉得脑中空空落落的,什么都不会想了,只隐隐约约向往着一种虚无寂灭,与尘世完全隔绝的境界。
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她突如其来地觉得有了新的感觉,望着模模糊糊一个形象,还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你,你是谁?”她问。
“葛嫂子,是我呀!”段二奶奶的声音中充满了惊惶,“你怎么连我都认不得了?”
“你——!”小白菜终于想起来了,“你是段二奶奶!”
“是啊!来,药煮好了,趁热服吧!”
为什么服药?服的什么药?小白菜又得多想一想,才能记得起。于是挣扎着起身,将温温的一碗抻面都喝了下去。
“你饿不饿?”
“不饿。”
“那就再睡吧!来,我帮你把衣服脱了,盖上被窝,好好睡一觉,出一身汗就好了。”
小白菜已变得非常迟钝,连说一声“谢谢”都想不起,听从段二奶奶的摆布,脱了夹袄与布裙,盖上厚厚的被子,茫然地听着段二奶奶的脚声,由近而远,终于消失。
等再听到段二奶奶的声音时,随即感到浑身湿热难受,意识到是出了一身大汗,不过头上倒轻松得多了,而且耳朵很灵,听出在段二奶奶以外,还有段二爷的声音。
“这个样子不成!”段二爷在说,“会惹下极大的麻烦。”
“你别烦躁!”段二奶奶用安慰的声音说,“咱们慢慢商量。”
“也没有什么好商量的。”段二说,“我只找姓杨的,把这件事告诉他就是了。”
“姓杨的”自是指杨乃武。小白菜心里在想要告诉他的“这件事”是什么?这样转着念头,便忽略了段二夫妇的谈话,等想起来再凝神细听时,已漏去了一段,此时是段二奶奶谈到她身上了。
“到我送药给她的时候,竟连我都认不得了,神志恍惚,那样子叫人害怕。”段二奶奶叹口气说,“她也很可怜,种种不如意,还像有很重的心事。这时候不能再让她受刺激了。我看你先别跟杨大爷去说,等她好好儿息两天,再作道理。”
“息两天能没事了,当然最好。就怕她的病越来越重,我们的责任可担不起。”
“不会的。”段二奶奶说,“等她醒了看。”
谈到这里,没有声息了。似乎段二是在考虑,也就是他已经同意了妻子的主张。小白菜将段二奶奶的话回想了一遍,心里不免惊疑,原来自己神志恍惚得令人害怕,何以会弄成这个样子?自己倒要多想一想才好。
外面又有声音了,“噢,再有件事,透着奇怪!”段二是突然想起的口吻。
“什么?”
“刚才我回来的时候,一进胡同,就看见有人在大悲庵面前左望右望,后来又在我家大门口,望着门牌发愣,一看见我,匆匆忙忙地转身走了,倒像有意避着我似的。”
“这,”段二奶奶说,“可得留点儿神,莫非是什么坏人?”
“坏人?不像!”
“怎么呢?”
“是个十六七岁的孩子,眉清目秀,不像做坏事的。”
听这一说,小白菜突然心中一动,赶紧从枕上抬起头,屏息着侧耳静听。
“像个大家子弟。”仍是段二的声音,“穿一件蓝绸的夹袍,戴一顶小帽,帽檐上镶一块碧玉——”
一听到这里,小白菜惊出一身冷汗,心跳得很厉害——段二所说的那个“孩子”,只怕是福官!
“这可真奇怪了!”段二奶奶是不甚相信的语气,“我想不是。大户人家的男孩都腼腆,胆儿很小,怎么敢上门来找?不怕他父亲知道了揍他?”
“那可说不定。”段二说道,“你倒问问她看。”
“不,不!这要一问她,不把她吓坏?”段二奶奶停了一下说,“到明天上午再看。”
“对!明天上午得好好看一看。如果再来,那就一定是这个人了。”
“唉!”段二奶奶的叹息声,清晰可闻,“但愿不是那位少爷,明天也别有那么一个人在咱们家门口晃荡!不然,这种日子,可真要把人逼疯了!”
听到最后一句,小白菜就像照了镜子,将自己看清楚了。段二奶奶的话不错,这种日子真会把人逼得发疯。想到小时候常见的,披头散发,满身垢泥,时哭时笑,身后老有一群小孩,不是乱扔泥土石块,就是大喊“疯婆子!疯婆子!”的景象,她顿觉不寒而栗。
不行!她对自己说,落到那个地步,可就错尽错绝了!今天下午神志恍惚,看来离那地步亦已不远,趁此刻自己还能作主张的时候,干干净净地做个了断!
这一夜很长,可也很短。思前想后,仿佛过完了一辈子,而时醒时睡,以为永远是在漫漫长夜之中,却终于天亮了。
非常奇怪地,她的精神却很好,有种异样的亢奋。在记忆中,七岁那年随母亲到上海去探望一家有钱的远亲,听说在那里有好东西吃,有许多好玩的地方,当时心中向往之情,就与此刻相仿。
以她的处境来说,这多少是反常的现象。因此段二奶奶颇为疑惑,“葛嫂子,”她很谨慎地问,“你今天的兴致,好像很好?”
“是的。”她也很谨慎地回答,“多亏得二奶奶给我煮的药,出一身汗,睡过一晚,都好了。”
原来是病好了的缘故。段二奶奶释然了:“你昨天没有吃晚饭,中午也吃得不多,一定饿了。”她停了一下说,“葛嫂子,我说句话,你可不准驳我。”
“是!二奶奶,我听。”
“好!”段二奶奶很高兴地说,“我给你煮一碗肉汤面,卧上两个鸡子儿,你就算开荤了吧!”
小白菜本想辞谢,继而又想,事到如今,何必还认真?因而含笑答道:“多谢二奶奶,只怕我肠胃不受。”
“不会的!又不是肥腻的大荤。”
说着,转身就走。到厨房里用剩下的肉汤,下了一碗挂面,打了两个鸡蛋在面里。煮好了,亲自捧出来,招呼小白菜来吃。
“二奶奶,”小白菜忍泪说道,“你老人家待我这么好,怕只有来生才能够报答了!”
“说这些话干什么?快吃吧,凉了不好吃。”
小白菜不觉得饿,但实在不忍辜负她的盛意,定一定神,将心静下来,像做一件很难但很要紧的事一样,整顿全神,用尽气力,慢慢将那碗面硬塞下肚去。
“好吃不好吃?”段二奶奶就像关怀儿女饮食似的那种神态问。
小白菜含笑点点头,心里却酸酸地,觉得人世间亦别有可供咀嚼的滋味。但此念刚起,随即消失,并不能动摇她已定的主意。
段二奶奶收去面碗,沏了茶来,兴致很好地说:“今天咱们该办正事了。”
“是上大悲庵?”小白菜问。
“是的。”
“那就走吧!”小白菜话刚出口,忽又变了主意,“二奶奶,我一个人去一趟好了。怕我婆婆要来,请二奶奶留她一留,我马上回来。”
“那倒也是!”段二奶奶点点头答应,“上门不见土地,也不大好,我就看家。”
谁知小白菜又变了主意,“我还是等一等。”她说,“等我婆婆来了再去。”
“那也随你。”
于是茗坐闲话。小白菜问道:“二奶奶,听说北京城里有一片大海,可有这话?”
这话问得段二奶奶一愣,想了一下方始笑道:“噢!我明白了。那不是什么大海,是一片湖,名叫什刹海。”
“在哪里?”
“远得很呢,在鼓楼西面。”
“好玩不好玩?”
“夏天才好玩,满是红白荷花。杨柳树下有卖茶的,你如不怕人看,就在那儿喝茶乘凉,听知了儿一递一声地唱。这,一想起来都会叫人眼皮子酸酸的只想舒舒服服睡一觉。”段二奶奶问道,“你怎么忽然问这个?是不是想去逛一逛?”
“不是夏天才好玩吗?”小白菜说,“只怕等不到那个时候了。”
段二奶奶想说话而又踌躇,但终于说了出来:“葛嫂子,我倒是真巴望你能住在北京,咱们也好常常见面。”
小白菜笑了,不过嘴角有一丝凄苦的意味,“二奶奶,你待我真好!”她说,“但愿来生我做你的女儿!”
“当不起,当不起。葛嫂子,你这话可折我的福!”
于是彼此的感情像又深了一层。段二奶奶劝了她许多话,无非早早择人而事。小白菜驯顺地答应着,一直谈到沈媒婆来。
“我该走了!娘,我到大悲庵去跟菩萨磕个头就回来。你先跟段二奶奶谈谈。娘,”小白菜说,“段二奶奶待我,真像亲人一样!”
“段二奶奶心好,我看得出来的。”沈媒婆答说,“你快点回来,我有些话跟你说。”
小白菜答应着,回到段二奶奶卧室中,着上裙子,将唯一的一件首饰,一根分量很轻的金簪子塞在段二奶奶枕头下面,然后出门,一直往胡同口外走去,有三四辆散车在,车把式都围了上来,兜揽买卖。
小白菜挑了个老成些的,也不讲价,说一声:“鼓楼!”便即坐了上去。
到了鼓楼下车,小白菜取出仅有的一张两吊钱的钱票递了给车把式。
“多了!”车把式说,“我得去换开了,才能找补给你。”
“不要找了,多下的给你!不过我要托你件事,大悲庵对面的段家,你知道不知道?”
“怎么不知道?是段二爷家。”
“对了!”小白菜说,“请你跟段二奶奶说,我到什刹海,不到她家去了。”
“你到什刹海哪儿,我送你去。”
“不必!只请你把话带到就是了。”
说完,小白菜往鼓楼西面走去,望着明朝唤做净叶湖、土名南河的什刹海,南岸树荫夹峙,第宅相望,心里在想着二奶奶的话:夏天满是红白荷花,听知了儿一递一声地唱,想起来都会叫人眼皮子酸酸的,只想舒舒服服地睡一觉……
追-更:po18de.vip (ωoо1⒏ υip)
“哪里!哪里。”段二站起身来,欲待回避。
“不!”詹善政抢上去捺着他坐下,“没有喧宾夺主的道理,我是跟你老先请个罪,我跟我姐夫到院子里去谈好了。”
“不要紧,不要紧!你们在这里谈比较方便。我亦正好跟内人去说几句话。”
听这样说,詹善政不便坚辞,只不断地道歉。等段二的影子消失了,他才挨着杨乃武坐下,低声动问。
“姐夫,你们到底是怎么谈的,你到底是怎么个打算?”
这两个“到底”将杨乃武问得发愣。想了一会儿,只好这样答说:“事情摆在那里,如今最要紧的是劝得她把出家的念头打消。以后是以后的事,‘萝卜吃一节,剥一节’,不是吗?”
“话不错,是的!不过这个萝卜,不得让人家来剥啊!”
“当然!”杨乃武转而问道,“你看该怎么办呢?”
“这就要问你了!你定了主见,我才好替你筹划。”
杨乃武又动心了!詹善政的意思是很明显的,愿意促成好事。如果自己有了承诺,便是小白菜有了归宿,在回南以前,借段家暂住,自无不可。
可是,妻子的态度到底怎么样呢?家境大不如昔,创业之议,渺渺茫茫,哪里能容许自己再立一个门户?何况沈媒婆贪得无厌,是个很难缠的人。
这样一想,刚热起来的心,一下子又凉了。“没有打算。”他摇摇头说,“我知道你的好意,不过,办不到的。”
“照此说来,段二爷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
话说不下去了!自己好不容易劝得小白菜初步意回,而前功似乎也不能不尽弃了,想想实在不能甘心。
“你总不能看她年纪轻轻的,剃光了头去吃素念经吧!”
詹善政有些好笑!话说得无理,吃素念经又何尝不好?只要她本人乐意这么去做。不过,唯其话这样无理,更显得其情无奈。詹善政觉得不能不为他想法子打开困境。
“如今只有一个说法,或许能跟段家商量得通,那就是自己定个限期,而且日子不能太长,至多半个月。可是,半个月以后呢?”
杨乃武只求眼前能过去,随即如释重负地答说:“有半个月的工夫,一定可以想得出法子来!就这样跟段二爷说好了。”
“不然!此刻就要想停当,因为段二爷一定会问。没有确实的办法,人家不肯管这桩闲事的。”詹善政放低了声音说,“姐夫,你不要忘记,到底跟人家是萍水相逢的初交。”
杨乃武考虑了好一会儿,终于拿定了主意,“她是有婆婆的,先要看沈媒婆如何说法?归根结底一句话,只要她不出家,什么事都好商量。”杨乃武歉然说道,“善政,到那时候,又要麻烦你了。”
“麻烦我?”
“我想只有麻烦你。到那时候请你送他们婆媳回余杭,一回去了,她是另外嫁人,还是出家,都随她自己。我们这方面的责任,就算是尽到了。”
詹善政点点头,不作声。好一会儿才说了句:“如果这是姐夫心里的话,我照办就是。”
这意味着他不太相信杨乃武不愿纳小白菜为外室。弦外之音,虽然了解,杨乃武却装作不知,因为这是不必办也很不容易办的一件事。
果然,段二认为暂住一些日子,他很欢迎。他又转述了他妻子的意思,他们有个儿子,是个把总,现在山东当差,小武官的饷银,不足以赡养家口,并未接眷。儿媳不孝顺,经常带着孩子住在娘家,所以段二奶奶倒也愿意接纳小白菜这样的人,朝夕有伴。不过,他们也怕开头是好意,结果搞得无以善其后,说不定还会惹出许多麻烦,不能不言明在先。
“这一层,请段二爷放心。”是詹善政开口,“最多住半个月,我会送她回南。”
“噢!”段二心想,既然如此,何不带她一起住在客栈里?转念一想,必是杨太太不容,便点点头说:
“那好,咱们就这么说定了,我的房客要下个月才进屋,就那面几间屋子,可以让她暂住。不过,这要写个租约,因为最近坊里的老爷们查得很严,若说收容来路不明的妇女,怕会费口舌。”
“是,是!这好办。”詹善政向杨乃武看一看说,“该跟本人先说一声。”
“是的。”
于是,杨乃武起身,詹善政拿灯照着,送他到角门。里面小白菜看见灯光,迎了出来,发现詹善政的影子,便缩在门背后不肯露面。
杨乃武到了门口却踌躇了,他心里在想,这是极有关系的一刻,只要话说出口,小白菜答应了,以后她的一切,便都得由自己负责。
同时,他也发现小白菜眼中的神色,与他离去以前大不相同了。本来是静穆多于一切,略有些洞彻大千、心如止水的意味;而此刻的剪水双瞳中,流露出一种似乎期待已久的渴望,双颊隐隐透出霞光——这就是所谓“春色”,最能泄露年轻妇女的心事。
这使得杨乃武更踟蹰,更动心,也更感到双肩沉重。他警告自己:世上的男子,常有许多事前想得很妥当、很有把握的事,到了这样的时刻,就会心不由主!自己要记着这一点。
就是这一念警惕,使得他跳荡不定的心,比较能够自我约束了。慢慢扶着桌子坐了下来,先看一看小白菜的面碗,没有动过什么,便即问道:“你怎么不吃?”
小白菜摇摇头没有作声,却将一杯冷茶端了起来,喝了一大口。
“你坐下来,我有几句话跟你说。”
“你去了好久。”她在他侧面坐了下来,“只怕一个钟头都不止。”
“总归你今天是不回去了,晚一点也不要紧。”
小白菜想说什么,而突然顿住,过了一会儿才开口:“打扰段家,真过意不去。”
“以后打扰他们的地方还多。妹妹,”杨乃武说,“我跟段二爷说好了,你在他家暂时住一住再说。”
这当然是使她大感意外的事,一双眼睁得很大,睫毛乱闪,是那种一时弄不清是怎么回事,必得先好好想一想的神气。
见此光景,杨乃武知道,第一步劝她放弃在大悲庵出家的念头,确已做到了,此刻要准备回答她因此而生的疑问。
“大爷,”小白菜问,“这好像不太好吧?”
“怎么呢?”
“对净慧老师太不好交代。”
原来顾虑是这一点。“你错了!”他说,“净慧老师太巴不得你回心转意,她也少些麻烦。你想,她不是曾经极力劝你不要出家吗?”
“我是觉得我自己对她不好交代。”
“你以为出尔反尔,说话不当话,自觉不好意思是不是?”杨乃武停了一下说,“当然,谈起来好像是一个笑话,但这样的大事,而且一步走错,懊悔终身的事,不能因为自己觉得不好意思,而勉强去做!那不太傻了。”
小白菜低下头去不响,显然的,他的话说到了她心里。不过,以下的话,在杨乃武也觉得很难说了,因而出现了令人感到沉重的沉默。
“你说暂时住一住,住到什么时候呢?”
“大概半个月。”
“以后呢?”
“让善政送你们婆媳回去。”
“你呢?”
一句接一句地问,越来越快,越来越短促,颇有咄咄逼人之势,杨乃武有点招架不住了。
而且,他也发现他与她的一段情,很快地又到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境界。这一次可真是作茧自缚了!心里是说不出的悔恨懊丧,口中当然也就更讷讷然说不出什么来。
他的心情都表现在脸上,小白菜看在眼里,一样地也又悔又恨。恨的是自己太把握不住,悔的是话不该轻易出口,稍微多想一想,就知道这样说法,伤害了人家,而对自己并无一点好处。
等稍微冷静下来,她用歉疚的语气说:“大爷,我的命不好,哪个都应该避得我远一点。我自己也认了命,你不必再为我多费心!”
这可以说是由衷之言,而在杨乃武听来,是以退为进的说法,眼前对她既不能作任何承诺,亦不能撒手不管,唯有照原先的想法,走一步算一步。
“妹妹,所谓‘急脉缓受’‘船到桥头自会直’,你现在什么都不必想,先在段家住几天,我让善政安排你们回去。你就是要出家,也不必一定要在这里,是不是?”
最后这句话说得太急了,听起来是带着责备的意味,小白菜的心一沉,极力忍着眼泪,但眼圈已有些红了。
“事情就这样说定了?”杨乃武敲钉转脚地钉一句。
不住段家怎么办?小白菜心里在想,错就错在起先不该默许,甚至于错在根本不该跟段二奶奶离开大悲庵!如今再要想回去,已是不可能的了。
“妹妹,”杨乃武见她不作声,因又问道,“你有什么话?尽管说!”
“我能说什么?”小白菜凄然答说,“我现在只希望菩萨保佑,能让我不要再牵累哪一个。”
杨乃武不能了解她这话的意思,但亦无从深诘。想了一下,试探着问:“我去请段二爷、段二奶奶过来,把你当面交代给他们,好不好?”
小白菜不作声。杨乃武等了一会儿,见她没有反对的表示,便又瘸着腿走了。
小白菜只觉得他可怜!而想想自己,漂泊无依,前途茫茫,自己要想做自己的主,亦竟不知主意在哪里。这样子做人,也太无味,太可怜了!
念头转到这里,陡觉双眼发热,看出去的烛焰,重叠成双,意识到眼泪夺眶而出,想要忍住,却是再也不能。
无声的热泪,流了不知多少时候,突然发觉,在他人家这样哭哭啼啼,会遭人忌讳,于是赶紧拭一拭眼泪,擤一擤鼻子,极力装作没事人的模样,开始想到,见了段家老夫妇,应该怎么说几句客气话。
思虑尚未停当,窗外出现光亮,一支红烛冉冉而来,段家夫妇、杨乃武、詹善政都来了。
小白菜局局促促起身相迎。由于双眼红肿,有意背灯而立,段二奶奶一把拉着她坐下,含笑说道:“葛嫂子,你住在我家,可就像一家人一样,不许客气。”
“对了,我们也不拿你当外人。”段二爷也说,“有什么吃什么,你别嫌就是了。”
两老夫妇的这份情意,小白菜自然感激,想说两句客气话,却开不得口,唯有微笑示意而已。
“你就安心住在这里吧!”杨乃武又向段二道谢,“多亏二爷帮忙,感激不尽。今天太晚了,我们先告辞,明天再来。”
“你请放心好了。有什么话,明天再说。”
“我们走了。”杨乃武终于作了一句交代,“一切都跟二爷、二奶奶说好了。有些话,回头二奶奶会告诉你。”
等杨乃武、詹善政告辞而去,段二奶奶先安排小白菜的住处,就跟她在一张炕上睡。叠好了被,段二奶奶盘腿在炕上,捧着杯茶出神,显然的,她是有话要跟小白菜说,在思索如何开口。
“葛嫂子!”她说,“杨大爷有些话,托我跟你说。我们虽然刚认识,但能住在一起,总算有缘。说实话,葛嫂子,我也很喜欢你,所以愿意兜揽这件事。话如果说得不中听,你可别生我的气。”
“哪里的话,二奶奶当我自己人,我怎么能不识抬举?”
“那就是了。”段二奶奶说,“杨大爷跟我们谈了很多。他对你可是一片真心,不过实在有难处,不能把你娶回去。他说,这一层,你得体谅他。”
小白菜听见这话,不由得又激动了,心里对杨乃武着实反感!像这样的话,何必托段二奶奶转告?因此,涨红了脸说不出话。
见此光景,段二奶奶有些着慌了,“我不会说话。”她说,“葛嫂子,我早说过,话不中听,你别生气。”
“不,不!”小白菜大为不安,“跟二奶奶不相干,我哪里会生你老人家的气。”
“这样说,你是——”段二奶奶忽然发觉,自己又要说错话了,赶紧顿住。
“我也不是生杨大爷的气。”小白菜装出很豁达的神态说,“他的苦衷,我当然也知道,根本没有那种打算,他的话是多余的。”
语声虽和缓,却听得出来是负气的话,段二奶奶觉得话说不下去了,只怔怔地望着小白菜。
小白菜当然也已感觉到,交谈不甚投机,心里很失悔,很难过,极力想挽救这个局面,便堆着笑容说道:“二奶奶,你不是有话要跟我说吗?”
“我竟不知道怎么说了。”段二奶奶茫然地答说。
为了打破沉闷的局面,同时表示她将段二奶奶视作亲人,便又细诉往事。在大悲庵中,她们曾有过长谈,但所谈的是身陷缧绁的经过,对于她跟杨乃武的感情是有保留的,此时却倾囊倒筐而出,甚至于“刘大少爷”如何来勾引,都不隐瞒。
这当然是任何人都感兴趣的话题。而小白菜在不堪回首的叙述中,也由温馨的回忆而获得了安慰。可是最大的收获,却是对她自己的行为,自然而然地作了一次反省。
“我这个人就是没有主见。”她从一步一步的反省,提炼出一个结论,“一切都是开头没有好好拿个主意。当初我娘要把我嫁到葛家,其实也不是怎么样非逼着我答应不可,倘如我主意老,咬定牙关不肯松口,我娘还不是就算了。这一来,哪里还会有以后的种种事故。”
“是啊!做父母的,没有不想女婿能干、儿媳妇贤惠的。”段二奶奶问道,“你婆婆待你怎么样?”
“婆婆不在一起住。她是专门替人做媒的,后来也有点懊悔不该娶我做她的媳妇,而且,她心里的想法,我也有点知道。”
“什么想法?”
小白菜沉吟了一下答说:“她看我,相貌也还过得去,说句难听的话,还值几两银子。如果有人要我,只要聘金谈得拢,是肯放我的。”
“原来你婆婆有这种心思!”段二奶奶大感意外,“既然这样,杨大爷为什么不早办这件事呢?”
“就是因为我没有主见。”小白菜痛苦地说,“当初杨大爷说要等中了举以后,才跟我婆婆谈,这话决不是推托。杨太太很贤惠,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只为杨大爷自己觉得中了举来谈这件事,话比较好说,倘使我一定要逼着他办,或者先跟我婆婆谈好了,等中了举再正式请客,进他家的门,就不会有这场官司了。”
段二奶奶将她的话细想了一下,“可不是吗?”她想通了,“如说跟你婆婆已经谈好,你已经是杨家的人了,杨大爷为什么还要给人下毒?那不是情理上说不过去的事吗?”
“就是这话,如果是那样,我婆婆先就不会疑心到杨大爷,就报官也不会提到杨大爷的名字。”
“你这场官司,想来刘大少爷一定也在从中捣鬼?”
“我想免不了有他出坏主意。这件事也怪我没有主见,不答应他就是,不该去告诉杨大爷,以至于让他们成了冤家。”
“是啊!给人拴对儿,是最犯忌的事。”段二奶奶急转直下地说,“葛嫂子,你现在心里到底是怎么个想法,你先跟我说说。”
如果小白菜能回答这个难题,烦恼就会解消一大半。而偏偏这又是非回答不可的难题,也是所有关心她的人,不断会提出的疑问。这就使得她想要抛开这份烦恼而不可得了。
“我不知道!本来——”
语声本来就慢,且又不曾说完,越显得其情无奈。段二奶奶因为受人之托,同时小白菜既已住在她家,那么也就等于是自己的事,不能不钉着问。
“葛嫂子,你有话尽管跟我说。”
“我在想,我这个人的八字,不但苦,而且硬。”她吃力地将声音压得很低,“不瞒二奶奶说,我一生有过三个男人,结果都不好,很不好!”
提到自己的“八字”,妇道人家十之八九是重视的,段二奶奶吃素念佛的人,更不例外,此时虽未开口,却睁大了眼睛在等待,比出声催促更显得关切。
“第一是嫁的男人,第二个就是他——”
“杨大爷?”段二奶奶打断她的话问。
“是的。”小白菜说,“二奶奶你想,一个死了,一个遭这么一场官司,真正死去活来,好好一份人家几乎拆散,至今还落个残疾!”
想想她的话很有道理,段二奶奶忽然对小白菜起了异样的感觉,隐隐然有着发现一条蛇的那种恐惧。
她咽口唾沫,定定神想了想又问:“还有一个呢?”
“还有,”小白菜满脸飞红,声音低得只有自己才听得见,“刘大少爷。”
“谁?”段二奶奶实在没有听清楚,也无从猜测,所以提高了声音问。
“刘大少爷。”
这次是听清楚了,“就是县大老爷的大少爷?”她问。
小白菜点点头,又说:“这一个也死了,坐火轮船回北边,船沉在大海里头了。”
段二奶奶突然觉得毛骨悚然,失声说了句:“真有这样灵的事!”
小白菜一听这个“灵”字,颜色大变。一直在疑心的事,为旁人证实了,果然,自己的命不但苦,而且凶。
她脸上的神色,提醒了段二奶奶,顿时悔恨不安,急忙说道:“这也是一时碰巧,你不要自己瞎疑心。”
这掩饰的话,等于白说。小白菜容颜惨淡地摇摇头,“我自己知道,我这一生没有指望了。本来,唉,不必再提了。”
先就问“本来”什么?兜了一个圈子,仍是在这里顿住,段二奶奶当然还要追问。
“本来怎么样?”她说,“本来你是有打算的?”
她的打算——其实只是一个想法,一种希望,也真难于出口。原已自摒于尘世以外,黄卷青灯,了此一生的她,就在这晚上与杨乃武的重新聚首,倾诉恩怨之中,想起大悲庵中一位中年比丘尼的说法而放弃了她原来的决定。
“我听人说,已经妨过一个人,就不要紧了。”她吃力地说,“妨过杨大爷一次,害得他坐过牢,就不会再妨第二次了!”
她的话,骤听不可解,细想一想才明白,刑克之事,对杨乃武来说,已经“应”过,所以尽管亲近,不会再有妨害。这就是说,她只有杨乃武可嫁。
“这是谁说的?”段二奶奶问。
“大悲庵的妙真师太。”
“噢,是她!”段二奶奶踌躇了,如果不能驳倒妙真的说法,自己的话就说不下去,因而硬着头皮加了一句,“她的话靠不住。”
“靠不住?”小白菜望着她,希望她提出解释。
“俗话说:‘修心补相。’只要好心行善,菩萨保佑,自然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不过,”小白菜很快地接口,“命是注定的。”
段二奶奶又词穷了。窘迫之中,突然灵机一动,“你倒去算个命看!”她说,“也许你命中只不过克两个男人的,既然已经都应过,就不要紧了。再看看你的八字,应该嫁哪种八字的人?”
小白菜作个苦笑,摇摇头说:“不必了!”
“你不要这样疑神疑鬼,自己吓自己。看相算命,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段二奶奶憋不住了,刚才他们商量好的办法一口气说了出来,“京里你们的同乡也很多,凭你的人才,不愁没有人来做媒!如果你肯委屈做小,很可以拣一拣,譬如说,有那大太太故世了的,或者大太太贤惠的,本人年纪亦不太长,嫁过去也着实有几年舒服日子过。只要你愿意这么做,托你们会馆里的那位赵先生放个风声出去,用不着多少个时候就会有结果。”
听得这话,小白菜不免有意外之感,但细想一想无需为奇。一身漂泊,总得有个归宿,既然劝她不要出家,就只有劝她出嫁,否则谁来供养她一辈子?
这样一想,小白菜才能心平气和地体认到段二奶奶是一番好意。可是,对杨乃武却有反感,认为他出这个主意,并不是为她想,只是为自己消除累赘,推开麻烦。
“葛嫂子,”段二奶奶以为她的意思活动了,所以催问着,“你倒说一句看看!”
就这时候,听得板壁上“笃笃”两下,接着是段二爷的声音:“不早了,有话明天再谈吧!”
语声甫落,方桌上一架自鸣钟发声,共是三响。“了不得!”段二奶奶说,“从来都没有这么晚睡过。
葛嫂子该睡了。”
“都是为了我!”小白菜亦觉歉疚不安,“害得你们两位老人家觉都不能睡。”
“这倒没有什么!但愿你能好好找份人家,安安稳稳过日子,也不枉了我们管这场闲事。”
小白菜没有作声。她已看得出来,段二奶奶对她的择人再嫁这件事,相当热心。年纪大而心好的人,想法都差不多,如果她像刘老太太那样家道殷实,又能做一家之主,说不定会像对自己女儿一样,还贴一份嫁妆,也要把这件“好事”办理。
然而好心也罢,好事也罢,处境不同,就没有人能够体会她的难处。感情是丝毫勉强不得的!她自己回忆一下,在监狱中这三年多,梦见的常是杨乃武;而做过夫妻的葛小大,入梦只有一次,并且梦中作何光景,亦都记不得了。如今若说只凭媒人撮合,要去嫁一个从未见过面的人,而心里丢不下杨乃武的影子,忘不掉过去的一切经历,这日子怎么过得下去。
因此,枕上辗转反侧,始终不能合眼。段二夫妇的鼾声,递相呼应,入耳更觉恼人。好不容易到了曙色现时,方始蒙眬睡去。
等醒来时,一时不辨身在何处,屋子里阴沉沉地毫无声息。她定定神才想起是在什么地方。细看一看,段二奶奶不在屋里。蹑手蹑脚地下了床,看钟已是十一点了。
于是拢一拢头发,首先整理卧具。正叠被时,听得房门声响,回头一看,可以意料得到的,是段二奶奶。
“起来了!”她一面说,一面将窗帘拉开,屋子里立刻很明亮了。
“睡得失聪了!”小白菜说,“真对不起。”
“这是常有的事,我猜想到你一定是天亮才睡,所以不敢惊吵你。”说着,段二奶奶已走到她身边,捏着她的浑圆的手臂说,“你的皮肤可真好!”
小白菜是穿着一件短袖的紧身小夹袄,虽刚起身,而且在段二奶奶面前亦不必顾忌,而仍有衣衫不整,有欠礼貌的疚歉,所以急忙将一件灰布夹袄披在身上。
“今天的气色可好得多了!”段二奶奶眼中有惊喜的神情,“跟昨天一比,像是换了个人似的。昨天脸黄黄的,眼泡也肿着,今天脸上可是又红又白。怪不得——”
段二奶奶说得口滑,本要说,“怪不得闹出那么多风流事故”,话到口边,才发觉是极不妥的话,硬生生将它咽了回去。
由此开始,段二奶奶一直跟小白菜在一起,两人像婆媳,更像母女,由梳头桌子到厨房,形影不离,亲热得很。
段二爷不在家,段二奶奶陪着她吃素。小白菜食欲不振,吃了两个素饺子,喝了半碗稀饭,便即搁着。
段二奶奶关切地问:“是不对胃口不是?你想吃什么,晚上我给你做。”
“不,不!二奶奶,你不要费事,我本来吃得少。”
“这可不行!”段二奶奶略停一下又说,“吃斋原是好事,不过也要看人。你年轻轻的,何必吃长斋?清汤寡水的素菜不养人,明天就开荤吧!”
吃长斋是最近的事,也是出家的初步,开荤意味着仍旧“还俗”,是择人而事的初步。小白菜了解到段二奶奶的苦心,自然感动,但觉得不必这么认真。
“吃荤吃素,都无所谓!”她赔笑答说,“二奶奶你不必费心费事。”
“这话也是。那么,今天晚上我就不替你弄素的了。”
“是的。有什么,吃什么。”小白菜说,“在二奶奶这里打搅,我本来就很过意不去,如果还要专为我费事,更叫我心不安了。”
“葛嫂子,你千万不要这么说!我们虽是昨天才见面,可是缘分深,我现在看你这样子,心里拴着老大一个疙瘩。多早晚你的境况变好了,我心里才会舒泰。”
听得这话,小白菜百感交集,一方面觉得安慰,一方面又觉得沉重,心酸酸地想哭,却怕段二奶奶更为她忧烦,强自忍住,而且要摆出笑脸。
“二奶奶,船到桥门自会直,你别替我着急。”
段二奶奶不知道这是安慰她的话,只以为经过这一夜,她已经想通了,愿意托赵司事为她做媒。
于是,她心里的疙瘩倒真的消除了一半。吃完饭,喝着茶,跟小白菜商量,该到大悲庵去走一遭。
“一早我到庵里去过了,把你的事,大略告诉了净慧师太,她也很高兴,说住在我这里,她很放心。
我想,你在她那里住过,她对你也不错,该当跟她道个谢,菩萨面前也该去磕个头。是不是呢?”
“是,是!”小白菜急忙答应,可是心里却有些嘀咕,不知道见了净慧该怎么说。
“那么,我们息一息就走吧!先请一副香烛带了去。
一语未毕,有人叩门。段二奶奶开出门去,见是大悲庵的人带着一个中年妇人来。正待发问,小白菜已经赶出来了。
“娘!”小白菜喊。
“女儿!”沈媒婆答应。
小白菜一喊,段二奶奶心中明白,是她婆婆来了,但沈媒婆的答应,却又让她困惑,莫非是小白菜的亲娘?
“二奶奶,这是我婆婆。”
这是她婆婆!段二奶奶便含笑招呼。大悲庵的尼姑领到了地方,作别自去。沈媒婆一面往里走,一面打量段家的一切。脸上堆满了笑意,眉目舒展,看得出来是真的内心欢喜,不是为了礼貌装出来的笑容。
“女儿,真是,”沈媒婆站在堂屋里拍手拍脚地说,“哪里遇不着好人?我一直在担心,从庵里出来,你不肯回刘家,到哪里去住?偏偏命中有救,会遇见段二爷、段二奶奶这样热心的好人。”接着转过身来,向段二奶奶深深致谢。
“请坐,请坐,别客气。”
等段二奶奶转身去张罗茶水时,沈媒婆轻声问小白菜说了句:“我都知道了!”接着,拍一拍小白菜的左臂,使个眼色。
这个动作不容易了解,仿佛是一切都已妥帖,不必心急,回头避开段二奶奶再细谈的意思。小白菜心想,婆婆好像带了什么好消息来了似的,细细一想,始终不知道有什么东西值得她如此欣慰。
等段二奶奶端了茶来,主客坐定,少不得有一番寒暄,只见沈媒婆一个人在说,问东问西,是对段家很关切的样子。段二奶奶有问必答,偶尔,小白菜也插一两句嘴,谈得十分热闹,却都是不相干的话。
“你们婆媳谈谈吧!”到寒暄告一段落时,段二奶奶起身,手向角门一指,“请到这里面去坐,清静些。”
于是昨日杨乃武与小白菜相会之处,此刻便是她们婆媳深谈之地。沈媒婆未语先笑,拍拍胸口说:“好了,好了!这下总算了掉我一桩心事了!”
听这话,小白菜越觉诧异。由于完全不明白她的意思,所以连问都不会问,只看着她发愣。
“昨天跟杨大爷都谈过了?”沈媒婆问。
什么叫都谈过了?小白菜想了想答说:“就在这里见的面,也没有谈什么。”
“没有谈什么?”沈媒婆的脸色变了,笑容化作疑惑。
“娘!”小白菜忍不住问了出来,“你要我跟他谈什么?”
“不是你跟他谈,他一定要跟你谈!你答应了,事情不就定局了吗?”
“什么事情?”小白菜大为困扰,而且也很不安,所以神态显得焦躁,“娘,你倒说明白,我一点也不懂!”
原来这天上午,净慧已派了庵中的知客,去通知刘老太太,说有段二奶奶来约了小白菜去会杨乃武,而且一夜未归,住在段家这回事。知客传话不甚清楚,以致发生误会——其实也不算误会,照刘老太太想,要出家的人,忽然出庵去会旧日情郎,自是动了凡心,愿以身相许;而杨乃武能来与小白菜相会,当然也是有意重续旧缘,所以喜滋滋地告诉了沈媒婆。
在沈媒婆,这是天大的喜事。因为刘老太太原有为小白菜置产,作为杨乃武外室的好意,如今由于知识初开的福官,突然有此片面的畸恋,便希望小白菜能够早获归宿,好绝了他的痴心妄想。为此,刘老太太特意作了承诺:只要小白菜嫁了杨乃武,她不但以前说过的话仍旧算数,而且另外可以送沈媒婆一笔盘缠,带着小白菜回南。改变顺路带她们婆媳归乡的原意,无非是为了要将小白菜与福官隔离开来。
沈媒婆在想,小白菜嫁了杨乃武,如果另立门户,当然要管她的日常用度,然则老太太为她所置的产业,就可慢慢设法移归自己名下。何况,回浙江这件事,杨乃武一定会有安排,刘老太太所送的一笔盘缠,是额外净得。
是这样打算得好好来的,所以脸上有掩不住的喜色。如今听小白菜的话风,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如意算盘,完全落空,岂不令人着急?
因此,她拉长了脸问:“莫非杨大爷就没有一句话交代?”
“交代什么?”小白菜假装不懂。
“他倒不为你的后半辈子想一想,真的让你去出家?”
“他当然劝过我。”小白菜抑郁地说,“既然出了大悲庵,再要回去,是不能够了。”
这意思是说,她已放弃了出家的念头。沈媒婆略感安慰,便接下去问道:“他劝你不要出家,你也答应了,那么,以后呢?他没有说,要接你回去?”
提到这话,小白菜心如刀绞,痛悔莫名。可是在沈媒婆面前,她不肯透露真情,若说自己倒一度动过心,希望与杨乃武厮守终生,只是人家不肯,这会让人看不起。为了自己留身份,她必须换个说法。
“他提过的,是我不愿意。”
“你不愿意?”沈媒婆大为诧异,“为点啥?”
“我都看破了!再说,我也不愿意做小。”
小白菜这话将她堵得好半晌作声不得,想来想去,不由自主地冒出一句话来:“你要想人家明媒正娶做大太太,只怕难!”
“管他难不难呢,”小白菜的声音不好听了,“好在我也不想做人家的大太太。”
“又不想做大,又不愿做小,又做不成尼姑,那么,你到底要做啥?”
“啥也不做!”小白菜回答得极快。
“我不是来跟你吵架来的。”沈媒婆忍着气说,“商量事情,为啥不平心静气说话?”
责备得在理上,小白菜不免歉然,笑一笑,不作声。不过那一笑,只是嘴角牵动了一下,实在是想装出笑容而力不从心。
沈媒婆这时情绪稍微稳定了些,从头细想了一遍,发觉许多不可解之处,一一提出疑问:“这件事,我实在不大明白:第一,你跟段二奶奶以前不认识,居然她一说,你就跟她来了,而且就此不回大悲庵;
第二,你住在她家怎么办?人家也不能常年供养你;第三,你跟杨大爷谈了半夜,到底谈出来啥名堂?”
这三个疑问,确是情理上很容易明白的事。不过小白菜听出来,她婆婆似乎另有怀疑,应该解释得明明白白,才不至于使她对段家有误会。
于是她说:“段二爷是江湖上讲义气的人,杨大爷托了他,他请段二奶奶去邀我来的。至于在这里,当然只是暂住一住——”
“住多少日子?”沈媒婆打断她的话。
“住半个月。杨大爷请他的舅老爷送我回余杭。”
“光是你?”沈媒婆很注意地问,“光是送你一个人?”
“当然是我们娘儿两个。”
沈媒婆想了一下问:“送回去就不管了?”
“回去了再说。”
“怎么叫回去了再说?”
这一句紧一句的逼问,使得小白菜有难以招架之感,不由得打了个噎。沈媒婆也察觉到了,暂且放松一步,保持沉默。
“我再问你,你们谈了半夜,谈些啥?”
“他劝我不要出家。”
“就是这句话?”
“当然还有别的话。”小白菜说,“这么一场死去活来的官司下来,话一时哪里谈得完。”
“这样说,你们还要见面再谈啰?”
这话倒是提醒了小白菜,心里在想,杨乃武今天可能还会再来。来了应该如何表明自己的态度?可是自己的态度究竟是什么呢?说是除他不嫁,还是仍旧要出家,或者从此不理他?
看她神思不属的样子,沈媒婆知道这样谈下去,不会有结果的。她心里在想,自己所知道的情形还不够多,照常理推测,杨乃武既然来劝小白菜不要出家,对于她的将来一定有个安排,不能说光送回余杭算数;而她肯听人家的劝,放弃削发的念头,一定也有个打算。中间又夹着突然冒出来的段家夫妇,情形更显得复杂。其中不尽不实之处,一定很多,真相到底如何?隐瞒的作用何在?莫非只是为了对付自己?
念头转到这里,沈媒婆怒气勃发,长久以来所郁积的牢骚与不满,再也压抑不住了!
“你从来就没有把我当个长辈看过!什么事都是自以为聪明,想做就做,不肯听一句劝,还不肯说实话!弄到头来,一塌糊涂,害了自己也害了人家,哪个遇见你,哪个倒霉!想想经过这么一场官司,吃苦记苦,你的脾气会改改;哪晓得你仍旧这样子不安分!好好的路不走,偏要偷偷摸摸,做些说出去人家都不会相信的事。你啊,你将来还有得苦!”
这顿恶毒的排泄一发泄,沈媒婆胸怀倒为之一畅,可是小白菜却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刺激,即时脸色白得像一张纸,双眼无泪,眼珠一动不动地望着沈媒婆。那种似乎吓傻了的神情,相当可怕。
沈媒婆这时不免失悔,话说得太重了。但唯其因为话说得太重,一时竟无法自己转圜,说几句表示歉意的话去安慰她,只好索性绷着脸,装出气鼓鼓的样子不理她。
在僵硬如死的气氛中,小白菜终于说出一句话来:“娘说得不错!哪个遇见我,哪个倒霉!”
“好了,好了!这些话也不必去说它了。”沈媒婆突然有了主意,“我此刻就去看詹少爷,看他怎么说?”
小白菜的神智已有些恍惚了,没有能听清楚她的话,也无力去多想,她此时所渴盼的,是容她一个人躲在一个什么清静的地方,好好去想一想。
“我走了!”沈媒婆尽量将脸上的肌肉放松,微带歉意地说,“我实在是心里烦,用不着说的话,多说了几句,你也不必认真。”
小白菜茫然地点点头,站起身来,往外便走,沈媒婆紧跟她身后,不知道她要做什么!
其实,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要做什么!一走出去,迎面遇见段二奶奶,她不由自主地站住了脚,怔怔地望着,脸涨得发红,却说不出话。
“怎么啦?葛嫂子!”段二奶奶惊疑地,视线自然而然地落在她身后的沈媒婆脸上。
“打搅,打搅!”沈媒婆尽量装得没事人似的,“段二奶奶,我要走了。这几天惊搅你,真不晓该怎么说才好。”
她的意思是,这以后的几天,她少不得常常要来打搅。段二奶奶便很诚恳地说:“不要紧,不要紧,随时请过来。”
“要来,要来!”沈媒婆立定了又说闲话,称赞段家的房子,称赞段二奶奶老健,又问起段二爷。真是“媒婆的嘴”,仿佛永不厌倦似的。
小白菜则不但厌倦,甚至厌烦。好不容易等将喋喋不休的沈媒婆送出了门,方始长长地舒了口气。段二奶奶看她的脸色不佳,关切地问:“葛嫂子,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想强打精神掩饰,实在力不从心,小白菜只好答说:“有点头晕,心里空落落地想吐。”
“那,大悲庵今天就不必去了。你先躺一躺!”段二奶奶一摸到她的手,吃惊地说,“手冰凉!一定是受寒了,快睡去。我给你煮碗抻面,回头喝下去出一身汗就好了。”
小白菜凄然答说:“二奶奶!你老真像我的亲人一样。”
段二奶奶倒亦有此意,不过不便自居于长辈,随便认个干女儿,只说:“对了!你就当这里是你自己家里好了。”
回到卧室,小白菜在炕上和衣躺下,段二奶奶拉床被替她盖上,随即便去煎药。一静下来,小白菜觉得舒服得多,头脑亦比较清醒了。
于是不由得回想沈媒婆所说的一切,最使她忘不了的是这一句:“哪个遇见你,哪个倒霉!”想想也真不错。一颗心不自觉地一直往下沉,真个万念俱灰了。
这样子,为什么还要活在世界上呢?她突然浮起这样一个疑问。这对她是一个新奇的发现。她从来没有想过,人活在世界上,是为的什么?因此,对于自己所提的疑问,无从回答,不能不从头想起。
她想到自己小的时候,家境孤寒,生母起早落夜,辛苦一天,才得勉强糊口,而自己小时候不懂事,看见别家孩子穿新衣服,吃好东西,总是吵着要。彼时不了解母亲的心情,现在能够了解了,而那样受苦,何以能够忍受呢?只为期望女儿能够长大成人。这一个希望,使得天下做父母的,都甘于为儿女吃苦。
人,就是为了希望活在那里的!她恍然大悟了。自己会发出这样一个疑问,正因为自己感觉到没有什么希望的缘故。
然则倒仔细想一想,自己究竟有没有什么希望呢?或者有一个希望在那里,自己一时忽略,不曾发现。
她实在不知道自己的希望是什么!在监狱中是有希望的,希望昭雪沉冤,重见天日。及至这个希望实现,就不知道还要什么希望。一项一项细想下来,勉强可说有个希望,能够清清静静过一生,修修来世。
而如今连这个希望也破灭了。
及至一想到杨乃武,小白菜只觉得遍体飕飕,生不如死。心里乱糟糟,好久才能略微定下来,而要想排除杨乃武的一切,却不能够。簇新的记忆,纷至沓来地奔赴心头。
她记得出狱那天,就有一个希望,能与杨乃武见一次面,表明心事,乞取谅解。然而她不明白的是,何以将入空门,而又忽然春心争发,旧情复炽?这是怪自己把持不住,还是要怪杨乃武的撩拨?此中缘故,实在很难分辨得清,但有一点是很明显的,如果说,那是个能够让她觉得尘世还有可恋之处的希望,而这个希望亦已幻灭无余了。
如今,世上还有什么人、什么事是值得自己去想的?一个是生母,但想起来心酸,并不觉得自己活下来,对她会有什么好处。
此外,对自己好的人,固然也有,像刘老太太,像段二奶奶,可是,她们并不能给她带来任何希望!
想到这里,小白菜只觉得脑中空空落落的,什么都不会想了,只隐隐约约向往着一种虚无寂灭,与尘世完全隔绝的境界。
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她突如其来地觉得有了新的感觉,望着模模糊糊一个形象,还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你,你是谁?”她问。
“葛嫂子,是我呀!”段二奶奶的声音中充满了惊惶,“你怎么连我都认不得了?”
“你——!”小白菜终于想起来了,“你是段二奶奶!”
“是啊!来,药煮好了,趁热服吧!”
为什么服药?服的什么药?小白菜又得多想一想,才能记得起。于是挣扎着起身,将温温的一碗抻面都喝了下去。
“你饿不饿?”
“不饿。”
“那就再睡吧!来,我帮你把衣服脱了,盖上被窝,好好睡一觉,出一身汗就好了。”
小白菜已变得非常迟钝,连说一声“谢谢”都想不起,听从段二奶奶的摆布,脱了夹袄与布裙,盖上厚厚的被子,茫然地听着段二奶奶的脚声,由近而远,终于消失。
等再听到段二奶奶的声音时,随即感到浑身湿热难受,意识到是出了一身大汗,不过头上倒轻松得多了,而且耳朵很灵,听出在段二奶奶以外,还有段二爷的声音。
“这个样子不成!”段二爷在说,“会惹下极大的麻烦。”
“你别烦躁!”段二奶奶用安慰的声音说,“咱们慢慢商量。”
“也没有什么好商量的。”段二说,“我只找姓杨的,把这件事告诉他就是了。”
“姓杨的”自是指杨乃武。小白菜心里在想要告诉他的“这件事”是什么?这样转着念头,便忽略了段二夫妇的谈话,等想起来再凝神细听时,已漏去了一段,此时是段二奶奶谈到她身上了。
“到我送药给她的时候,竟连我都认不得了,神志恍惚,那样子叫人害怕。”段二奶奶叹口气说,“她也很可怜,种种不如意,还像有很重的心事。这时候不能再让她受刺激了。我看你先别跟杨大爷去说,等她好好儿息两天,再作道理。”
“息两天能没事了,当然最好。就怕她的病越来越重,我们的责任可担不起。”
“不会的。”段二奶奶说,“等她醒了看。”
谈到这里,没有声息了。似乎段二是在考虑,也就是他已经同意了妻子的主张。小白菜将段二奶奶的话回想了一遍,心里不免惊疑,原来自己神志恍惚得令人害怕,何以会弄成这个样子?自己倒要多想一想才好。
外面又有声音了,“噢,再有件事,透着奇怪!”段二是突然想起的口吻。
“什么?”
“刚才我回来的时候,一进胡同,就看见有人在大悲庵面前左望右望,后来又在我家大门口,望着门牌发愣,一看见我,匆匆忙忙地转身走了,倒像有意避着我似的。”
“这,”段二奶奶说,“可得留点儿神,莫非是什么坏人?”
“坏人?不像!”
“怎么呢?”
“是个十六七岁的孩子,眉清目秀,不像做坏事的。”
听这一说,小白菜突然心中一动,赶紧从枕上抬起头,屏息着侧耳静听。
“像个大家子弟。”仍是段二的声音,“穿一件蓝绸的夹袍,戴一顶小帽,帽檐上镶一块碧玉——”
一听到这里,小白菜惊出一身冷汗,心跳得很厉害——段二所说的那个“孩子”,只怕是福官!
“这可真奇怪了!”段二奶奶是不甚相信的语气,“我想不是。大户人家的男孩都腼腆,胆儿很小,怎么敢上门来找?不怕他父亲知道了揍他?”
“那可说不定。”段二说道,“你倒问问她看。”
“不,不!这要一问她,不把她吓坏?”段二奶奶停了一下说,“到明天上午再看。”
“对!明天上午得好好看一看。如果再来,那就一定是这个人了。”
“唉!”段二奶奶的叹息声,清晰可闻,“但愿不是那位少爷,明天也别有那么一个人在咱们家门口晃荡!不然,这种日子,可真要把人逼疯了!”
听到最后一句,小白菜就像照了镜子,将自己看清楚了。段二奶奶的话不错,这种日子真会把人逼得发疯。想到小时候常见的,披头散发,满身垢泥,时哭时笑,身后老有一群小孩,不是乱扔泥土石块,就是大喊“疯婆子!疯婆子!”的景象,她顿觉不寒而栗。
不行!她对自己说,落到那个地步,可就错尽错绝了!今天下午神志恍惚,看来离那地步亦已不远,趁此刻自己还能作主张的时候,干干净净地做个了断!
这一夜很长,可也很短。思前想后,仿佛过完了一辈子,而时醒时睡,以为永远是在漫漫长夜之中,却终于天亮了。
非常奇怪地,她的精神却很好,有种异样的亢奋。在记忆中,七岁那年随母亲到上海去探望一家有钱的远亲,听说在那里有好东西吃,有许多好玩的地方,当时心中向往之情,就与此刻相仿。
以她的处境来说,这多少是反常的现象。因此段二奶奶颇为疑惑,“葛嫂子,”她很谨慎地问,“你今天的兴致,好像很好?”
“是的。”她也很谨慎地回答,“多亏得二奶奶给我煮的药,出一身汗,睡过一晚,都好了。”
原来是病好了的缘故。段二奶奶释然了:“你昨天没有吃晚饭,中午也吃得不多,一定饿了。”她停了一下说,“葛嫂子,我说句话,你可不准驳我。”
“是!二奶奶,我听。”
“好!”段二奶奶很高兴地说,“我给你煮一碗肉汤面,卧上两个鸡子儿,你就算开荤了吧!”
小白菜本想辞谢,继而又想,事到如今,何必还认真?因而含笑答道:“多谢二奶奶,只怕我肠胃不受。”
“不会的!又不是肥腻的大荤。”
说着,转身就走。到厨房里用剩下的肉汤,下了一碗挂面,打了两个鸡蛋在面里。煮好了,亲自捧出来,招呼小白菜来吃。
“二奶奶,”小白菜忍泪说道,“你老人家待我这么好,怕只有来生才能够报答了!”
“说这些话干什么?快吃吧,凉了不好吃。”
小白菜不觉得饿,但实在不忍辜负她的盛意,定一定神,将心静下来,像做一件很难但很要紧的事一样,整顿全神,用尽气力,慢慢将那碗面硬塞下肚去。
“好吃不好吃?”段二奶奶就像关怀儿女饮食似的那种神态问。
小白菜含笑点点头,心里却酸酸地,觉得人世间亦别有可供咀嚼的滋味。但此念刚起,随即消失,并不能动摇她已定的主意。
段二奶奶收去面碗,沏了茶来,兴致很好地说:“今天咱们该办正事了。”
“是上大悲庵?”小白菜问。
“是的。”
“那就走吧!”小白菜话刚出口,忽又变了主意,“二奶奶,我一个人去一趟好了。怕我婆婆要来,请二奶奶留她一留,我马上回来。”
“那倒也是!”段二奶奶点点头答应,“上门不见土地,也不大好,我就看家。”
谁知小白菜又变了主意,“我还是等一等。”她说,“等我婆婆来了再去。”
“那也随你。”
于是茗坐闲话。小白菜问道:“二奶奶,听说北京城里有一片大海,可有这话?”
这话问得段二奶奶一愣,想了一下方始笑道:“噢!我明白了。那不是什么大海,是一片湖,名叫什刹海。”
“在哪里?”
“远得很呢,在鼓楼西面。”
“好玩不好玩?”
“夏天才好玩,满是红白荷花。杨柳树下有卖茶的,你如不怕人看,就在那儿喝茶乘凉,听知了儿一递一声地唱。这,一想起来都会叫人眼皮子酸酸的只想舒舒服服睡一觉。”段二奶奶问道,“你怎么忽然问这个?是不是想去逛一逛?”
“不是夏天才好玩吗?”小白菜说,“只怕等不到那个时候了。”
段二奶奶想说话而又踌躇,但终于说了出来:“葛嫂子,我倒是真巴望你能住在北京,咱们也好常常见面。”
小白菜笑了,不过嘴角有一丝凄苦的意味,“二奶奶,你待我真好!”她说,“但愿来生我做你的女儿!”
“当不起,当不起。葛嫂子,你这话可折我的福!”
于是彼此的感情像又深了一层。段二奶奶劝了她许多话,无非早早择人而事。小白菜驯顺地答应着,一直谈到沈媒婆来。
“我该走了!娘,我到大悲庵去跟菩萨磕个头就回来。你先跟段二奶奶谈谈。娘,”小白菜说,“段二奶奶待我,真像亲人一样!”
“段二奶奶心好,我看得出来的。”沈媒婆答说,“你快点回来,我有些话跟你说。”
小白菜答应着,回到段二奶奶卧室中,着上裙子,将唯一的一件首饰,一根分量很轻的金簪子塞在段二奶奶枕头下面,然后出门,一直往胡同口外走去,有三四辆散车在,车把式都围了上来,兜揽买卖。
小白菜挑了个老成些的,也不讲价,说一声:“鼓楼!”便即坐了上去。
到了鼓楼下车,小白菜取出仅有的一张两吊钱的钱票递了给车把式。
“多了!”车把式说,“我得去换开了,才能找补给你。”
“不要找了,多下的给你!不过我要托你件事,大悲庵对面的段家,你知道不知道?”
“怎么不知道?是段二爷家。”
“对了!”小白菜说,“请你跟段二奶奶说,我到什刹海,不到她家去了。”
“你到什刹海哪儿,我送你去。”
“不必!只请你把话带到就是了。”
说完,小白菜往鼓楼西面走去,望着明朝唤做净叶湖、土名南河的什刹海,南岸树荫夹峙,第宅相望,心里在想着二奶奶的话:夏天满是红白荷花,听知了儿一递一声地唱,想起来都会叫人眼皮子酸酸的,只想舒舒服服地睡一觉……
追-更:po18de.vip (ωoо1⒏ υ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