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鲁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天可汗在线阅读 - 第239节

第239节

    太平公主每隔几天就会在紫宸殿与重臣专门见面,薛崇训今早进宫主要就是为了这事儿。不过他去得比较早,就先去承香殿单独见太平公主,顺便也可以带着白七妹见见她的“老相好”。她们俩人是早就认识的故交,其中的微妙关系薛崇训有所察觉,不过他实在不在乎这种事,反倒是不少士大夫好男风那一口感到有点厌恶。

    她们的关系在薛崇训这个旁观者看来,玉清可能更在乎一些,白七妹恐怕挂念的多半是以前被玉清照顾帮助过,交情友谊甚过其他。总之是很难扯清,薛崇训也就懒得过问。

    他和青袍打扮的白七妹一同来到承香殿欲见太平公主时,正巧出来接待他们的人就是玉清。玉清忽然发现白七妹也在,顿时愣了一愣,神色为之一变。

    但见此状,薛崇训便正经说道:“你们姐妹原是故交,许久不见定有话要说,玉清便留下与她说话,我自己进去见我母亲。”

    白七妹亲热地走过去携起玉清的手,笑嘻嘻地说道:“玉清姐姐想没想我呀?”不料玉清一把就甩开了她的手,声音有些哽咽道:“现在你还来找我作甚,从此你我并不相干!”

    此时薛崇训刚走到门口,听得这口话心道:也难怪玉清平日对我如此冷落还仿佛带有一丝怨恨,原来是还念着白七妹的旧情。他想来就有点好笑,就算没有我,太平公主恐怕早和她扯不清了。

    他微微摇摇头,径直走进了宫殿,只见太平公主正坐在铜镜面前让宫女们给他佩戴头饰,头也不抬地说:“一会儿要去紫宸殿,你既然来了便和我一起去吧。”

    薛崇训恭敬地抱拳道:“是。”

    太平公主端正地坐在那里,用挑剔的目光仔细审视着铜镜里的每一个细节。薛崇训见状心道在铜镜里敲得仔细还真需要点眼力才行,反正他觉得照铜镜是十分模糊。

    他站了一会儿就轻轻说道:“儿臣请旨朝廷新设一马军,将士从各军挑选,为突厥之战作些准备,母亲大人可否赞同?”

    “我听说过这事儿了,你不是还派人去过军器监要做甲胄?”太平公主头的目光没有丝毫改变。

    被她提前知道已在薛崇训的意料之中,太平公主的党羽甚众,而薛崇训又是她特别关注的人,稍微大点的事她可能没有不知道的。

    太平公主又淡淡地说道:“你都开始办的事儿了,现在又何必问我?”

    薛崇训一听心下一愣,忙躬身道:“若母亲觉得不妥,儿臣立刻取消此议。”

    话虽这般说,实际上薛崇训现在完全有和太平公主对抗的资本,很多可以无须她的赞同。上回她刚重疾康复时,神策军调到京师就是一次影响平衡的对抗,结果以相互妥协让步告终,造成的后果便是薛崇训完全有了树立一党的资本,可能万一发生急剧矛盾之时他还有武力优势。但薛崇训一直避免与太平公主产生权力矛盾,凡事都尽量依从她的意思,她也同样如此。于是母|子俩的关系并不单一,有相互依存甚至依赖的感情,所以才有很多次的妥协让步;也多少有些矛盾,毕竟专制权下的二元政|治本就存在难以调和的一面。

    这回扩军之事,一方面是为突厥战争做准备,另一方面太平公主也轻易能预见到是薛崇训嫡系军队的又一次扩张,从远处着眼会再次影响平衡。也难怪她的口气里透出些许不满。她肯定看重母|子感情,同时也是一个不愿舍弃权力的女人。

    太平公主叹了一口气道:“你既已决定的事,我怎好让你在臣僚面前失了威信?就这样罢。”

    薛崇训用无比真诚的神态说:“儿臣谋事虽常不顺母亲之意,但如若有一天您觉得我已离心,可随时收回我的一切,我定然心甘情愿绝不会有丝毫怨言。”

    太平公主忽然正色说道:“亲王本就不该干政,我现在就让你罢免一批人,然后搬到入苑房那边去享乐爵位照常,但不许与朝臣来往,如何?”

    这是玩笑?薛崇训不动声色地说道:“母亲如决定这样,并无不可。”

    太平抬袖遮住下脸大笑了起来,然后拉住他的手抬头柔声说道:“你的心我难道我不明白么?”

    薛崇训怔在那里不知该如何作答。太平公主又道:“时辰差不多了,咱们一道去紫宸殿吧。”

    薛崇训忙躬身扶她从塌上起来,靠得最近的时候轻声提道:“儿臣非贪恋权势,只是如果有一天万一母亲精神不济亦或失势,今上等重掌大权,他们会如何对待母亲?又会如何对待母亲的身后事?”

    太平公主眉毛一挑,看了他一眼默然无语。薛崇训又淡然低声说:“如果我的一切都在母亲的掌控之中,您又如何能像现在这样注视我的一举一动?想想武家兄弟或李家较为亲近的人,谁又能让母亲如此上心呢?”

    “你……”太平公主沉思了片刻。这时只见一群奴婢进来接她了,他们俩的谈话便放了下来。

    二人出了承香殿便在前呼后拥的盛况下高调地乘坐御辇去紫宸殿,大殿上几个朝廷重臣已经等候在那里了。能在内廷面见太平公主的朝臣,都是可以参议军机的人,这次诸位议的最多的事儿就是突厥战争,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一向都是中枢特别重视的事。拟对突厥用兵的朝议在这个小圈子里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外面的人却很难察觉到朝廷的动向。

    在这种场合薛崇训很少言语,但今天却一改常态,站在殿上大声说道:“突厥人曾欲图谋母亲大人的性命,此仇决不能勾销!”一句话就堵住了所有大臣的口,没有人再敢提有没有必要发动战争,能说的就只有怎么发动战争。

    薛崇训向回顾周围道:“唯有用大唐铁骑夷平突厥汗国全境,方能消心头之愤。年初与突厥人议和,只因时机不到,我们不图一战一役的得失,欲图者,灭其国!”

    最后的三个字在宽阔的大殿中回荡,让人们什么谏言都说不出来了。过得一会儿张说才站出来说道:“突厥人如此对待殿下,便是辱我大唐朝廷,臣等附议晋王。”兵部尚书程千里也说:“突厥汗国兴起后,不臣之心日渐,单于都护、瀚海都护几名存实亡,不再受朝廷管治,甚者年年威胁边关军民,殿下如能一举收复诸地,实乃丰功伟绩。”

    太平公主问道:“可议出大略来了?”

    薛崇训忙进言道:“唐军能战,不过在战术上应慎重周全,北出阴山地形气候不熟,可借各邦各羁州之力联合进攻。特别是铁勒诸部,长期受突厥汗国压迫积怨很深,如与之联兵,不仅能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更能借助他们对草原的经验获得有利战机。”

    太平公主点头道:“铁勒是除突厥以外的突厥系游牧族的统称,应有许多部落。”

    程千里马上如数家珍地说:“禀殿下,铁勒主要有九姓十三部,所居瀚海府范围,如今回纥瀚海都督府分崩离析,各部分散,在长安也未有使臣,又远在突厥北方,一时要分别联系上却是有些困难。”

    薛崇训上回正想这事的法子,听程千里提起便问道:“程相公可有法子?”

    程千里面有难色:“恐怕只有从安东都护府绕道进入瀚海,只是道路迂回要多费些时日。”

    薛崇训道:“来回道路遥远,事不宜迟,政事堂即可密遣使者快马赶到安东都护府,让他们联络铁勒主要部落,再护送到唐境议联兵之事。”

    程千里看向张说,张说道:“我等今日便急办此事。”

    这时薛崇训才意识到自己在太平公主面对发号施令,忙转身躬身道:“母亲大人以为这样办怎么样?”

    太平公主不动声色道:“就按你说的办,并无不妥。”

    第七十九章 苍茫

    河套西受降城谯楼上,殷辞正站在箭垛后面眺望南边的五加河,夕阳的光辉让河面的水闪闪发亮。殷辞在这里呆了一段时间,胡须长了一些,本来很白的皮肤也黑了不少,北方的阳光不会让人觉得火辣,因此站在太阳底下感觉不大反而容易把人晒黑。殷辞看起来便更加老练成熟了。

    这时一个高壮的武将走了上来,在殷辞身后抱拳道:“末将拜见将军。”

    “宋校尉来了。”殷辞转过身淡淡地说道,“随我进来,有躺差事让你跑一趟。”

    名唤宋校尉的武将便应了一声,跟着殷辞走进了谯楼。殷辞自在正北的座位上跪坐下,宋校尉站于下首。殷辞又屏退了左右,才开口说话:“宋校尉的武艺好像不错。”

    殷辞坐的这个位置以前张仁愿坐过,薛崇训也在这里呆过,木板的缝隙中也许还有凝固的血迹,陈旧的建筑中默默记载着许多往事。

    宋校尉道:“上次与突厥人在阴山南对阵,末将一人斩首级十二,刀法还过得去罢……不过不能在将军面前班门弄斧。”

    殷辞摇摇头道:“话不能这么说,我平时不爱练刀枪,只好读几本书。是这样的,明日有件事让你去办,办完回来西门的两个团就归你率领。”

    宋校尉一喜,忙问:“将军请放心,纵是登天之事末将也全力办妥!”

    “也不是难事。”殷辞沉声道,“李适之明天要去中诚,你带一队人马护送过去。”

    宋校尉面上一阵轻松,笑道:“就这么一件事么,也太容易啦。现在胡马从不过阴山以南,整个河套平安无事,送个人去中城也就是跑一趟路的事儿。”

    “不过……”殷辞神色一凝低声说道,“五加河水深,兴许李适之会‘意外’落水,当然你只是保卫他不受敌军攻击,意外落水这种事是没有责任的。我的意思你可明白了?”

    “将军的意思是在路上把李公子给宰了?”宋校尉问道。

    这些武将老是把话说得太直接,不过殷辞也习惯了,也很干脆地点点头:“你的武艺我倒是放心,不过要用用心,把事儿办干净些。那李适之刚立过功,朝里的晋升调任还没来,平日也找不到什么让人们信服的罪状,我便不能公然杀他,只能找我信任的人来办这事。和你同去的士卒别让他们知道,就你一个人心里明白就行,找个恰当的机会。清楚你的差事了么?”

    “末将得令!”宋校尉爽快地抱拳坦然应道。至于为什么要杀李适之,他却不问,武将的性子显然没文臣那么多弯弯绕绕,杀人升官,如此而已。

    ……次日一队人马便离开了西城往东而行,公家的人马进出本是常事,没什么注意。倒是车上坐的一个白衣少年有点惹人注目,在这边陲之地,实在很难见得如此俊朗的翩翩公子。他正是西城颇有名气的李公子李适之,一身飘逸的白袍,腰间玉佩宝剑,举止之间说不出的潇洒。

    人马顺着五加河一路向东,沿途水草丰沃,茫茫草原天大地大。李适之取下酒壶仰头大喝了一口气,高声唱道:“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一个武将问他:“李公子唱得是什么歌?”

    “铁勒歌。”李适之道。

    宋校尉接着搭话:“调子不怎么好听。”

    “你不懂。”李适之笑道。

    一行人慢慢地在草原上走了一天,到了晚上便停下安营扎寨休息。军士们各忙各的,有的去砌牛粪升火有的去提水有的搭帐篷,随行的马匹牲口也要照顾,将士们平日里干活过日子和牧民们没啥区别。不过李适之这样的贵公子自然是不用做那些活的,他的手指白净恐怕从来没做过。

    宋校尉走了过来说道:“李公子随我来,我有话要说。”

    李适之毫无察觉,毕竟一路的都是自己人。他便跟着宋校尉翻过一个小草丘来到了五加河边上,问道:“宋校尉何事?”

    宋校尉看了一眼李适之腰间的光鲜宝剑,轻蔑地从鼻子里笑了一声,爽快地说道:“李公子得罪了,您自个跳河里去罢。”

    李适之脸色顿时一变,宋校尉正想他会问“为何”便显得有点不耐烦,不料李适之却说:“殷将军交待你办的?我明白了……”

    他什么都明白了,倒也省事,宋校尉指着河水做了个请的姿势,然后从箭壶里抽出了一支箭羽,从背上取下强弓。李适之问道:“我不跳会如何?”

    宋校尉吓唬他道:“我会割破你的喉咙,或许半炷香内也死不了,你喊不出来,却能感受到血慢慢地流出来,力气一点点从体内消失。”

    李适之伸手摸到了腰间的剑柄。宋校尉笑道:“李公子还想反抗,你觉得会是我的对手?本将一战杀敌十二,恐怕李公子比突厥武士还差点。”

    李适之站着没动,目光盯着他的手腕。

    宋校尉毫无顾忌地面带笑容,把箭羽搭上弓弦,镇定地抬起手来拉开弓弦。他的手腕上绷紧的经脉刚一松,忽然就见李适之向侧边跃起,“唰”地一声剑光一闪,说时迟那是快人影已飞奔而来。“砰”地一声弦响被风从河面上吹走,箭矢这会儿才飞出来,自是什么也没射到。

    “丝”地一声细响,剑尖破空而来正从宋校尉胸前的空档中攻来,宋校尉这时手里拿着空弦连兵器都没在手上,反应不过来就用胸甲硬挡了一剑。“钉!”剑锋刺到了他的胸甲上,宝剑太细太轻完全无法破甲。宋校尉伸手拔腰间的横刀,立刻被李适之快速地伸手按住,还好宋校尉的手劲极大,直接强拔了出来。

    可是那横刀是战阵上用的双手刀太长,二人已近身及数寸之遥,一时间宋校尉完全没办法用刀砍到李适之。李适之的手法却十分灵巧,将剑一横一拉,一面剑刃便从宋校尉的脖子上拉过。宋校尉这会儿才叫也叫不出来,眼睛瞪得老大,丢掉手里的刀,双手抱住脖子一个踉跄,鲜血顿时从指缝中浸了出来。

    李适之见状脸色纸白,说道:“我并未打算对宋校尉下杀手……”宋校尉瞪圆了双目盯着他,好像在说:你不是废话么,老子的喉咙都被割|破了!

    李适之走近了两步,仔细瞧了一眼宋校尉双手抱住的脖子,看那流血的程度,他便叹了一口气。李适之此人临变不惊,很镇定地先把剑在草地上擦了几下才放进剑鞘,然后丢下还没死掉的宋校尉向草丘上跑。一般人遇到这样的变故,也许会吓得直接逃掉;李适之也认为只有逃跑一条路,但他没有反方向跑,竟胆大地往营地那边急走。

    这会儿其他军士不知内情,还没发现变故。李适之直接解下两匹马,翻身上马便走。营地上的军士问道:“李公子去哪里?”

    李适之笑道:“此情此景不策马纵情一番更待何时?”笑罢便骑马飞奔而走。

    过了一会,军士们找宋校尉,才在河边发现了他的尸|体,草叶子上全是血,尸|体的眼睛还睁着。一个军士把手指放到他的鼻子上一摸,回头道:“宋校尉没气儿了?”

    “谁干的?”

    “刚才李公子……牵了两匹马!”

    “李公子杀宋校尉作甚?”

    一团谜团,众军完全不明所以,但李适之再也没回来,而且起先有人看见他和宋校尉单独去的河边,这样想来大伙儿觉得可能宋校尉死在李适之手里。

    众军本来是跟着宋校尉护送李适之的,现在一个死了另一个不知所踪,再去中城便完全失去了意义,差事自动取消。大伙儿一合计,便连夜赶回西城,又选了俩体力好的后生快马先回去禀报上方。

    次日一大早,殷辞刚起床就得到了消息。身边的部将和幕僚也一并听到这个事,很多人感到很不可思议,但其中也有见识多些的人大概猜到了原因。只见殷辞眉头紧锁,显然心情不怎么好,他大概也没想到一个贵族出身的公子又如此柔弱会是一员沙场猛将的对手。

    昨日交待宋校尉时,殷辞不放心的不是对付不了李适之,而是泄|密。不料事情恰恰相反。

    他沉吟了片刻,回顾众人道:“李适之此人心高气傲,而宋校尉却是个口无遮拦的匹夫,多半二人发生口角,李适之怒而杀人。”

    众人知趣地附和道:“真想不到李适之竟是如此残忍之人,为了一点小事就杀将领兄弟。”

    殷辞道:“不过这只是猜测没有真凭实据,事情原委还得拿住李适之后一问便知。来人,立刻发文快马传报各关各道,捉拿李适之归来!”

    幕僚不敢怠慢,马上按照平日的印象用文字先描述李适之的相貌特征写成缉文发出去,随后再画像补充。

    殷辞心下不快,主要想着薛崇训亲口|交待的一点小事竟然也没办顺利,不过他心想:虽然没杀掉李适之,但给他栽上了死罪,可以明目张胆地捉拿,事情也不算太坏。一个自绝于合法身份的人,实在就非常弱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