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惊喜(一)
书迷正在阅读:女王重生之绝宠狂傲妻、老少女、宠宠欲动:总裁小妻很抢手、锦绣凰途:毒医太子妃、九重人间界、短命炮灰一统天下[穿书]、俯首甘为老婆当牛做马、学霸驾到,跪求别撩、重生之娱乐天王、残王宠妻:医妃嫁到请接驾
睿帝素来小气,尤其防着这些成年的皇子,原本是断不肯让大皇子去做赠药的好事。
可忽地想起咄咄逼人的高贤妃,还有吃不饱饭的边关将士,转念却是允了。
“也罢,那就让你大皇兄去和驸马商议着做吧。”
大皇子很是惊喜,连忙应下,还提了个小小建议。
“……百姓无知,便拿了药材,也未必知道怎么用。只怕有些人领了,转手拿去卖钱,辜负了父皇的一番好意。儿臣想着,是不是请太医院的学徒们,在京城做一次义诊?也显得父皇皇恩浩荡,泽被苍生。”
这个提议极好。
太医得供奉宫中,时刻准备着,肯定是不能去义诊的。让那些学徒们去练练手,积累些经验,以后也能更好服务皇家。
皇上点头,让他们下去。
可成安公主,还磨蹭着不肯走。
皇上皱眉,“你还有何事?”
成安公主说,“父皇,昨晚几个孩子做诗,儿臣答应送他们一样小礼物的。您也瞧见了,他们写得还不错吧?”
皇上失笑,“行吧行吧,那就赏他们些笔墨纸砚。”
成安公主谢了赏,却又赔着笑脸,“父皇,您再赏儿臣个工匠吧。”
工匠?
“是这样的,儿臣那几个庶子,为个糊个大灯笼,一年了也没糊好,看着真是愁人……”
听她巴拉巴拉说完,睿帝真是半分脾气都没有了。
敢拿这点小事来烦他的,这天下间估计也就成安公主一人了。
行行行,赏你了赏你了,回头就打发人送去,快走吧!
成安公主这才心满意足的走了。
高贤妃的宫中,三皇子和四皇子已经到了。
听说大皇子主动退让盖王府,还被皇上赏了赈灾的差事。
高贤妃气得大骂不止。
因为成安公主告的那一状,她刚赶走两个得力的管事,好跟皇上交差。
三皇子也是一肚子的火。
赈灾这种收拢民心的好事,最是讨便宜了。
且大皇子如今这么一退让,倒把他架在火上烤了。跟着退吧,显得东施效颦。不退,就显得他不念手足之情。
四皇子不禁稀奇,“这是谁在背后,给他出的主意?”
那谁知道?
总不可能是成安公主那个蠢货。
若说许家,似乎手也没这么长。
母子三个想不明白,四皇子便换了话题,“母妃之前不是提到北境想来求亲?如今怎样了?”
高贤妃不知。
就算想来求娶,也得有个合适时机啊。
否则无凭无据的,凭什么把皇族之女嫁给你?
四皇子想了想,“若没有时机,咱们何不创造个时机?”
创造时机?
高贤妃不懂。
可三皇子一拍脑门,“对呀,若是收买……能跟草原打上一仗,不正可以让舅舅家再挣些军功?到时就算我抢在前头建府,也更名正言顺了。”
有理!
北境本就没有统一,而是由大小部族组成。
也不用全部收买,只须结交一两个部族,许以金银财帛,让他们佯装攻击济州。再由高家出面,打个“大胜仗”,砍几个人头,不就行了?
当下,母子三个开始暗中筹谋。
却不知睿帝此时,也冷下了脸。
若换个人来刻意告状,说高家克扣军饷,他可能还要再查一查。但成安公主这么随口一提,却让皇上查都不查,就深信不疑。
济州之事,他早有耳闻,只是事情不那么过分,他还要用到高家,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但要是过分得让士兵连饭都吃不饱,这就不能再纵容下去了。
次日,皇上便当朝下了一道圣旨。
限年底之前,各地州府严查刻薄士兵,克扣军饷之事。一旦查实,必将严惩。
圣旨一下,当即惊到了不少人。
谁也不知皇上到底是收到什么密报,要对哪里开刀了。
故此那些做贼心虚的,赶紧把克扣的粮食发下了,此番受惠的底层将士们,也不知有多少。
那些私下按了血手印,递了状纸的士兵,更是暗中感激秦老爹。
独两个领头的什长,悄悄嘀咕。
“怎么也没见上头有人来抓咱们?还把粮食发了?”
“可不是?瞧那些头领,之前一个个扒皮老财的嘴脸,如今倒都老实了,客气得我鸡皮疙瘩都掉一地。”
“就是,赵大胆故意说了几句怪话,问太阳是打西边南边,还是北边出来了,他们都只能赔着笑脸受着。瞧着可真解气!”
“要是以后都能这样就好了。”
“谁不这么想呢?不过要说这回,除了秦老爹,还得谢个人。”
“谁呀?”
“成安公主。”
“一个公主能管咱们闲事?”
“是呢,我悄悄打听了,秦老爹卖的竹纸,是从京城成安公主府里出来的。造的纸又便宜又好用,就那介绍咱们认识的程秀才说,这对他们读书人来说,可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要不是公主帮忙,皇上怎么能知道咱们遭的罪?”
“那可真是个好公主!”
于是,一群智谋无双的朝臣们,都猜不着的真相,被两个小什长言中了。
而在京城人眼中骄纵无礼,嚣张霸道的成安公主,在边关小兵和读书人的心目中,却成了善良贤淑,蕙质兰心的化身。
日后,甚至还惠泽儿孙……
成安公主府。
昨夜又下了一场大雪,装点得亭台楼阁犹如琼楼玉宇。
许惜颜闲闲斜倚在熏笼上,一袭织粉色蔷薇的墨绿长袄,掐着少女纤细柔软的腰肢,如一枝人间富贵花,温暖明媚。
玉指轻拈,再度翻阅起柏昭的来信,藏在纤长睫毛的明眸里,勾起一抹好奇和浅笑。
这信,确实是柏昭舅舅写的。
但估计,不是他想寄出来的。
因为信中十句话里,就有四五次会提到一个人。
郭怀。
郭家嫡系子孙,年二十四。
一身本事却浪荡多年,听说还曾闹着要出家当和尚,西行求取佛法真经,至今尚未成亲。
这回柏昭来了鹅儿堡,才被家族给强踢过来,逼他当了个参军。据说只要能在柏昭手下干满三年,郭家就放他自由,爱干嘛干嘛去。
可忽地想起咄咄逼人的高贤妃,还有吃不饱饭的边关将士,转念却是允了。
“也罢,那就让你大皇兄去和驸马商议着做吧。”
大皇子很是惊喜,连忙应下,还提了个小小建议。
“……百姓无知,便拿了药材,也未必知道怎么用。只怕有些人领了,转手拿去卖钱,辜负了父皇的一番好意。儿臣想着,是不是请太医院的学徒们,在京城做一次义诊?也显得父皇皇恩浩荡,泽被苍生。”
这个提议极好。
太医得供奉宫中,时刻准备着,肯定是不能去义诊的。让那些学徒们去练练手,积累些经验,以后也能更好服务皇家。
皇上点头,让他们下去。
可成安公主,还磨蹭着不肯走。
皇上皱眉,“你还有何事?”
成安公主说,“父皇,昨晚几个孩子做诗,儿臣答应送他们一样小礼物的。您也瞧见了,他们写得还不错吧?”
皇上失笑,“行吧行吧,那就赏他们些笔墨纸砚。”
成安公主谢了赏,却又赔着笑脸,“父皇,您再赏儿臣个工匠吧。”
工匠?
“是这样的,儿臣那几个庶子,为个糊个大灯笼,一年了也没糊好,看着真是愁人……”
听她巴拉巴拉说完,睿帝真是半分脾气都没有了。
敢拿这点小事来烦他的,这天下间估计也就成安公主一人了。
行行行,赏你了赏你了,回头就打发人送去,快走吧!
成安公主这才心满意足的走了。
高贤妃的宫中,三皇子和四皇子已经到了。
听说大皇子主动退让盖王府,还被皇上赏了赈灾的差事。
高贤妃气得大骂不止。
因为成安公主告的那一状,她刚赶走两个得力的管事,好跟皇上交差。
三皇子也是一肚子的火。
赈灾这种收拢民心的好事,最是讨便宜了。
且大皇子如今这么一退让,倒把他架在火上烤了。跟着退吧,显得东施效颦。不退,就显得他不念手足之情。
四皇子不禁稀奇,“这是谁在背后,给他出的主意?”
那谁知道?
总不可能是成安公主那个蠢货。
若说许家,似乎手也没这么长。
母子三个想不明白,四皇子便换了话题,“母妃之前不是提到北境想来求亲?如今怎样了?”
高贤妃不知。
就算想来求娶,也得有个合适时机啊。
否则无凭无据的,凭什么把皇族之女嫁给你?
四皇子想了想,“若没有时机,咱们何不创造个时机?”
创造时机?
高贤妃不懂。
可三皇子一拍脑门,“对呀,若是收买……能跟草原打上一仗,不正可以让舅舅家再挣些军功?到时就算我抢在前头建府,也更名正言顺了。”
有理!
北境本就没有统一,而是由大小部族组成。
也不用全部收买,只须结交一两个部族,许以金银财帛,让他们佯装攻击济州。再由高家出面,打个“大胜仗”,砍几个人头,不就行了?
当下,母子三个开始暗中筹谋。
却不知睿帝此时,也冷下了脸。
若换个人来刻意告状,说高家克扣军饷,他可能还要再查一查。但成安公主这么随口一提,却让皇上查都不查,就深信不疑。
济州之事,他早有耳闻,只是事情不那么过分,他还要用到高家,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但要是过分得让士兵连饭都吃不饱,这就不能再纵容下去了。
次日,皇上便当朝下了一道圣旨。
限年底之前,各地州府严查刻薄士兵,克扣军饷之事。一旦查实,必将严惩。
圣旨一下,当即惊到了不少人。
谁也不知皇上到底是收到什么密报,要对哪里开刀了。
故此那些做贼心虚的,赶紧把克扣的粮食发下了,此番受惠的底层将士们,也不知有多少。
那些私下按了血手印,递了状纸的士兵,更是暗中感激秦老爹。
独两个领头的什长,悄悄嘀咕。
“怎么也没见上头有人来抓咱们?还把粮食发了?”
“可不是?瞧那些头领,之前一个个扒皮老财的嘴脸,如今倒都老实了,客气得我鸡皮疙瘩都掉一地。”
“就是,赵大胆故意说了几句怪话,问太阳是打西边南边,还是北边出来了,他们都只能赔着笑脸受着。瞧着可真解气!”
“要是以后都能这样就好了。”
“谁不这么想呢?不过要说这回,除了秦老爹,还得谢个人。”
“谁呀?”
“成安公主。”
“一个公主能管咱们闲事?”
“是呢,我悄悄打听了,秦老爹卖的竹纸,是从京城成安公主府里出来的。造的纸又便宜又好用,就那介绍咱们认识的程秀才说,这对他们读书人来说,可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要不是公主帮忙,皇上怎么能知道咱们遭的罪?”
“那可真是个好公主!”
于是,一群智谋无双的朝臣们,都猜不着的真相,被两个小什长言中了。
而在京城人眼中骄纵无礼,嚣张霸道的成安公主,在边关小兵和读书人的心目中,却成了善良贤淑,蕙质兰心的化身。
日后,甚至还惠泽儿孙……
成安公主府。
昨夜又下了一场大雪,装点得亭台楼阁犹如琼楼玉宇。
许惜颜闲闲斜倚在熏笼上,一袭织粉色蔷薇的墨绿长袄,掐着少女纤细柔软的腰肢,如一枝人间富贵花,温暖明媚。
玉指轻拈,再度翻阅起柏昭的来信,藏在纤长睫毛的明眸里,勾起一抹好奇和浅笑。
这信,确实是柏昭舅舅写的。
但估计,不是他想寄出来的。
因为信中十句话里,就有四五次会提到一个人。
郭怀。
郭家嫡系子孙,年二十四。
一身本事却浪荡多年,听说还曾闹着要出家当和尚,西行求取佛法真经,至今尚未成亲。
这回柏昭来了鹅儿堡,才被家族给强踢过来,逼他当了个参军。据说只要能在柏昭手下干满三年,郭家就放他自由,爱干嘛干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