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鲁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非法系统拆除队[快穿]在线阅读 - 第594页

第594页

    若是他们陛下的人,那么就只能说明,如今南山先生的一切举动,都有他们陛下在为其撑腰,这已经可以证明,他们陛下至少是认可南山先生的新政的,想要削弱他们这些权贵,这对他们这些权贵来讲,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只是无论是哪个,等到了最后似乎都没有什么关系了。

    江州的晋安郡王以陛下受奸臣蒙蔽,迫害宗族与百姓为名,高举着清君侧的大旗,行起了谋反之事,并且以迅雷之势攻陷了一城。

    这个消息以八百里加急传回到了朝堂,又是一片哗然,主战和主和的官员立刻吵作一团。

    最后,还是赵裕行怒喝了一声,才让这些官员停止了争吵。赵裕行也没有拖延,当即下了几道圣旨,让临近的各大州县死守城门,等待援军抵达救援。

    而晋安郡王的起兵谋反显然是早有准备,不仅有受过训练的精兵与马匹,还准备好了攻城的云梯与投石车,再加上充足的粮草,无后顾之忧的他们,更是有种如利剑出鞘般一往无前的气势。

    赵裕行的圣旨发出并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气势如虹的叛军就又接连攻下了几座城池。

    等援军抵达,叛军已经是占据了一州之地。

    叛军之所以能这么顺利,其中当然不乏一些早已经归顺,当叛军一到,在关键时刻发作,为叛军打开城门,迎接叛军入城的或大或小的官吏了。

    到了这一步,叛军的形势可谓是一片大好。

    而朝廷上下也越发的恐慌,批判晋安郡王的声音每天都在上演,口沫横飞着。

    只是他们在朝堂上表现得这般激动,但在他们的内心里,其实一点都不意外晋安王的谋反。

    南山先生便是这一切的源头。

    甚至可以说,在他们的陛下放任南山先生行事之后,这一天的到来就是注定的。不是今日的晋安王,也会有别的什么人。

    他们不能指责南山先生什么,只是在对晋安王口诛笔伐的时候,会时不时的偷瞄向南山先生,观察南山先生的反应。

    每当这个时候,他们都不得不感叹,南山先生不愧是南山先生,已经到了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境界,他们完全无法从南山先生的那张脸上窥探到半点内心的想法。

    至于他们的那位陛下,倒是阴沉着脸,可见其愤怒,也接连下了几道圣旨,稳定局势。

    但在革新一事上,却没有半点松口的迹象。

    第139章 第九个拆除系统(20)

    陛下不松口, 那也就代表着不会有半点的妥协,此战必打。

    随着晋安王的起兵,这个国家也终将陷入到战乱中。

    主和派的官员们心中不免叹息, 也不是为了晋安王,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只是可怜了那些会受到战乱波及的无辜百姓了,这也是他们提倡和解的真正原因。

    只是眼下看来,战争是免不了了。

    也不知道屋漏偏逢连夜雨, 漠北的匈奴竟然派出了铁骑,开始攻打他们国家。

    显然,这些匈奴选择这个时候,也是想要趁着他们国家内乱,前来分一杯羹。

    但匈奴为何能够这么准确的抓住这个时机, 那就值得深究了。

    能够步入朝堂的人, 不管为人如何,都不可能是庸才,所以,匈奴如此巧合的进攻时间, 这其中猫腻不言而喻。

    也正是因为他们能够想到这点,所以朝堂上下在又一次的震动之后,随即又陷入到了死寂般的沉默。

    整个朝堂气氛也越发的沉重, 似乎要将人压抑得喘不过气来一般。

    几乎所有人都已经断定,这怕是要真正的天下大乱了。

    甚至弄不好王朝颠覆都有人可能。

    作为臣子,他们是不想见到王朝覆灭的,不仅仅是为了那些无辜受苦的百姓,还是为了他们的自身。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若是改朝换代, 他们又将何处?

    他们同样不知道,自己的同僚里,是否都和自己有着同样的信念。

    其中又有多少人,早已经暗中的投效了乱臣贼子。

    匈奴的进犯,他们是否知情?

    不管如何,这种猜疑已经扎根在了他们心里。

    只是,让他们意外的是,他们前些天阴沉着脸的陛下,在得知匈奴进犯的消息之后,竟然诡异的平静,就好似前些天的暴怒只不过是假象,晋安王的起兵和匈奴的进犯都不是什么大事一样。

    可若这都不是什么大事,那什么才是大事?

    他们只能归结于他们的陛下这是给气糊涂了,不知道该怎么发作了。

    朝堂上沉寂了片刻,不待他们这些臣子进言,赵裕行就先一步的开口。一句“来人”,便有无数身穿铁甲,手持长枪的禁军冲入大殿。在百官们迷惑的时候,伴随着他们陛下一声“拿下“,禁军立刻冲入到了百官之中,直接扣下了在列的官员,以武力镇压下了这些官员的反抗,摘下了他们的乌纱帽,不顾他们的怒吼,将人给带到了大殿中央,其中不乏位高权重的大臣。

    以赵裕行用力的抛出他们与逆贼勾结的证据,将他们定罪为终,禁军这才将不断高呼冤枉的官员们给带出了大殿。

    随着禁军离开大殿,被押走的官员们那哭天喊地的声音才渐渐远去。

    那些还站在大殿上的官员全都低着头,噤若寒蝉,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为那些被拖走的同僚求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