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鲁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三国之最风流在线阅读 - 234-251公台允诚意相同

234-251公台允诚意相同

    234内忧外患惊闻讯

    与其它州郡一样,山阳郡的郡府和兖州的州府都在昌邑城北,两府相距不远。

    此时入夜,城中虽是早已宵禁,州府沿边更是警戒森严,但周齐是有紧急军报要上禀,又且是郡守袁遗与他一起前去州府,故而路上倒是没有遇到什么阻拦,很快在一些亲卫的扈从下,两人到了州府门外,经过通传,没过多久,请他二人入府的命令便传达下来。

    待他两人入到府内,来到堂侧便坐时,才发现便坐内灯火通明,刘岱却是与袁遗一样,仍未安歇,不过与袁遗不同的是,他不是在读书,而是正与几个臣属商议州事。

    入到室中,袁遗拿眼看去,室内的几人他都认得。

    主位上坐的自是刘岱。

    刘岱下边,右侧上首坐的是本州之别驾从事王彧,左侧上首坐的是本州之治中从事万潜。

    此三人外,又有两人,分别坐在王彧和万潜的下手。

    坐在王彧下手的是济北相鲍信,坐在万潜下手的是本州之主簿张观。

    王彧、万潜、张观三人皆是本州名士,俱出身高门士族,尤其张观,出自山阳张氏,其祖大大有名,便是与刘表、范滂等齐名的江夏八俊之一,张俭张元节。

    张俭虽是与刘表齐名,然而年齿却是远长於刘表,比刘表长了将近三十岁,今年已近八十了,党锢之祸的时候,他逃亡在外,中平元年,党锢解禁,他回到了家乡,此后,虽相继得何进及三公、乃至朝廷的征辟,他都辞不就,一直在家待着,现下虽年近八十,身体还算不错。

    说起来,张俭那一代的清流名士,如陈蕃、陈寔等人,要么是被宦官所害,要么是病故逝去,他差不多是硕果仅存的了,所以,他自归乡以来,虽是不受征辟,隐居在家,特别近些年来,一则天下大乱,二来他年事已高,越是连门都甚少出了,可在兖州的名望却还是很高,也正是因了此故,刘岱到兖州为刺史不久,便即辟了他的孙子张观为州府主簿。

    周齐下拜行礼,而因刘岱虽借讨董之机,目前算是已掌住了州中的军政实权,可名义上却还非是州牧,仍仅是六百石的刺史,并且他的这个“已掌住州治的军政实权”,严格意义上来讲,还需要打个折扣,又兼以袁遗出身高贵,身份不同,并其身后有袁绍这个大靠山之故,所以袁遗没有行下拜之礼,只是一揖。

    兖州八郡,就眼下来说,八郡的郡守都尊刘岱为主,可这一个“尊刘岱为主”,却是有前提的,即是:袁绍支持刘岱。

    细细说来:八郡中的山阳郡,郡守袁遗是袁绍的从兄;泰山郡,郡守应劭是袁绍的同郡人,应、袁二氏俱为汝南冠族,两家颇多联姻;陈留郡,郡守张邈与袁绍关系莫逆,早在党锢年间,他二人便因志气相投而结为了“奔走之友”;东郡,郡守本是桥瑁,与袁绍也是关系匪浅,诸侯所以能够起来讨董、讨董的联军所以会推举袁绍为盟主,此皆桥瑁之力,后来被刘岱杀了,但被刘岱任命的继任太守王肱却因在去年秋时无法抵御黑山、黄巾等兵马的进攻而被袁绍夺去了太守之位,改以曹操相继,曹操不用说了,亦是袁绍的党羽;再有便是眼前在座的济北相鲍信,鲍信的这个济北相得自去年曹操的举荐,他虽不太看得上袁绍的能力,但与深服曹操,与曹操的关系很不一般,——兖州总共才八个郡国,山阳、泰山、陈留、东郡、济北,至少有五个郡国却都与袁绍有关系,由此便可见袁绍对兖州的影响力之深广。

    故此说:兖州八郡虽是共尊刘岱为主,可前提却是在袁绍身上。

    也正是因了此个缘故,袁绍才会敢把家眷放在刘岱这里,亦因此故,在兵威正盛的公孙瓒逼迫刘岱交出袁绍的家眷时,刘岱虽是私下里细细思量,觉得公孙瓒与袁绍这即将到来的一战中,怕是公孙瓒的胜面大些,可却仍是犹豫不定,不敢贸然便就屈从於他。

    那个城头轮值军官说“我州内上下如果能够同心齐力”云云,这话固是不错,可他后半截话却是说错了,兖州目前刘岱所面临之最大的危局绝非是“唯是奈何那乘氏李乾、山阳李朔等等诸辈趁乱聚众”,而是袁遗等等这些郡国守相名义上遵奉刘岱,实际上却貌合神离。

    刘岱对袁遗很礼敬,起身还了半礼,请他和周齐入席。

    袁遗两人入席坐下。

    袁遗看了看堂上诸人,又观察了下刘岱的神色,开口说道:“不知公等在商议何事?遗等贸然求见,可有打扰?”

    刘岱迟疑未语,鲍信回答说道:“无有他事,还是公孙伯珪的事儿。”

    袁遗心道:“果不出所料!”

    袁遗与鲍信俱是州中郡守,较之鲍信这个外郡的郡守,袁遗且是山阳本郡的郡守,而刘岱夜晚议事,却只叫了鲍信,没有召袁遗,只有一个可能:那便是他想要商议的是袁绍与公孙瓒之事。

    袁遗说道:“噢?怎么?公孙伯珪又遣使来逼了么?”

    王彧答道:“这倒没有,只是今日下午范从事又来求见方伯,话语中颇有不逊。”

    而今看好公孙瓒的不止刘岱,便是袁遗,他也一直都在担忧当公孙瓒与袁绍开战之后,恐怕袁绍会不是公孙瓒的对手,那么在这个时刻,兖州的态度就非常重要了,纵然不能使刘岱遣兵支持袁绍,可却也不能让他遣兵相助公孙瓒,至少要让他保持中立。

    因而,在知道了自己来前,刘岱正在商议此事之后,袁遗暂时放下了来见刘岱的目的,改而顺着鲍信、王彧的话风,问刘岱道:“公孙伯珪苦苦相逼,实在过分。不知方伯可有定策了?”

    刘岱沉吟不语。

    万潜说道:“袁公虽是天下之望,然奈何公孙伯珪兵强,於我州而言,当下确是左右为难。”

    袁遗不悦,说道:“公孙伯珪自恃军功,骄横跋扈,亲小人,屠贤士,不和於刘幽州,今虽兵强,一时之盛也,焉可与本初较之?现下,吾州北有黄巾、西有黑山,东、南有荀贞之、孙文台,可谓四面虎狼。黄巾、黑山倒也罢了,而荀、孙实海内豪杰,二人又素友善,荀贞之以下克上,逐陶恭祖,已据徐州,孙文台以强凛弱,兵击陈、梁,陈国已然告危,……,方伯试请想之,孙文台取下陈、梁后,万一他继续北上,攻我兖州,又或荀贞之与他并力进兵,共取我州,当其时也,是远在幽州的公孙伯珪,还是近在咫尺的本初能够即刻遣兵援我?”

    刘岱答道:“自是本初。”

    袁遗说道:“此时此刻,便已是方伯求援於本初之时了!却不意方伯竟还在犹豫於本初和公孙伯珪间!”

    刘岱不解其意,问道:“现已是求援於本初时了?伯业,卿此言何意?”袁遗示意周齐,叫他上禀军情。周齐起身说道:“今天快午时,鲁国黄巾与徐州兵相继入我郡境,我郡兵少,不能阻挡,只能任之西去。”

    刘岱大惊失色。

    鲍信霍然起身,说道:“什么?荀贞之的兵马入我州界了?”

    刘岱不解其意,问道:“现已是求援於本初时了?伯业,卿此言何意?”袁遗示意周齐,叫他上禀军情。周齐起身说道:“今天快午时,鲁国黄巾与徐州兵相继入我郡境,我郡兵少,不能阻挡,只能任之西去。”

    刘岱大惊失色。

    鲍信霍然起身,说道:“什么?荀贞之的兵马入我州界了?”

    235料敌虽成计未成

    王彧、万潜、张观诸人也是失色。

    张观脱口问道:“徐州兵怎会与鲁国黄巾一起入我州界?难道……?”想说“难道荀贞之竟与鲁国黄巾合兵了”?话未说完,他自己就觉得不可能。

    王彧反应快,最先猜出了荀军为何会与鲁国黄巾一起入兖州境的缘故,说道:“数日前,我闻荀贞之应孙文台之请,遣兵入鲁国境,为豫州征讨鲁国黄巾,数战连胜。今次徐州兵入我州境,莫不是为了追歼鲁国黄巾?”问周齐道,“徐州兵入境后可有遣使去见贵县县令,告之来意?”

    周齐说道:“没有。”

    王彧又问道:“可有在贵县停留?”

    周齐答道:“也没有。徐州兵入境后便一路向西,道上不曾停留。……不过徐州兵确是跟在鲁国黄巾的后边入的境,并且据鄙县县界的巡逻吏卒禀报,鲁国黄巾仓皇奔溃,不成队伍,看起来也确是一副刚打了败仗的样子。”

    王彧点了点头,说道:“如此,徐州兵此番入我州境,应就确是为了追歼鲁国黄巾了。”说着,恼怒起来,“荀贞之不把鲁国黄巾歼灭於鲁地,却将彼辈逐入我州,这是想要以邻为壑么?”

    鲍信大声说道:“纵是为了追歼鲁国黄巾,‘以邻为壑’,却也不可无告自来!”

    万潜、袁遗等人皆以为然。

    万潜说道:“汉家故事:二千石不得擅离境。郡守尚如是,况一州乎?徐州兵追鲁国黄巾入我州内,不告自来,不仅仅只是以邻为壑,更且是实同入侵。”离席下拜,对刘岱说道,“请方伯即刻调兵,赶赴南平阳,一来,剿灭黄巾溃兵,二则,阻止徐州兵继续西行!”

    周齐说道:“徐州兵现在恐已不在我南平阳境,……甚至,恐已不在山阳郡境内了。”

    万潜问道:“此话怎讲?”

    周齐答道:“诸公皆知,鄙县南北地长、东西地狭,从东边与鲁国驺县接壤之处到西边与任城国接壤之处,不足四十里宽,如在下适才所言,徐州兵入鄙县境后,一路追击鲁国黄巾不停,径往西行,由午时到现在,怕是早出了鄙县西界,应已入了任城国境内。”

    在场的几人中,如论反应敏捷,鲍信或许不是第一,然如论军事经验以及眼光见识,包括对荀贞的熟悉和了解程度,鲍信却是可谓翘楚的。

    他听周齐说了此话,神色一变,倒吸了一口凉气,没有了适才的义愤填膺,而是改以肃容,对刘岱说道:“方伯,徐州兵此次入我州境,恐怕不只是追歼鲁国黄巾那么简单!”

    刘岱说道:“卿有何见?”

    “我与荀贞之於早年间在洛阳有过相见,此人虽进退恂恂,状貌雅儒,而英雄高远,意实难测,……以他平素‘进退恂恂’的作风,我料之,断不会‘无告自来’,而他於今却这么做了,那就只能说明:他此次使徐州兵入我境,定非是为追歼鲁国黄巾,而必定是‘别有深意’。”

    “卿所言之的‘别有深意’是指什么?”

    鲍信转顾了袁遗一眼,说道:“方才袁公说‘此时此刻,便已是方伯求援於本初之时了’。方伯,我恐怕荀贞之此次使徐州兵入我境,来者不善啊!”

    袁遗刚才的那句话,老实说,他只是在吓唬刘岱,是为了促使刘岱於公孙瓒和袁绍间选择支持袁绍而才说的,却不意,他这一句“恫吓之言”而竟似乎真的要成为现实了。

    王彧、万潜、张观、袁遗诸人虽是恼怒徐州兵“不告自来”,但对鲍信的这番见解,几人却都觉得难以置信。

    王彧说道:“这应该不至於吧?……荀贞之才拿下徐州多久?我闻徐州州内的士人、势族以及沿海的盐豪大姓里边,颇有不服他的。他州内至今尚未安稳,焉有余力顾我兖州?”

    万潜也不相信,说道:“不错,不但他州内尚未安稳,而且他虽与方伯来往不多,然同袁本初却颇为亲密,又岂会在外有强敌公孙伯珪之际,起取我兖州之意?”

    如前文所述,不管刘岱有没有在公孙瓒和袁绍中间摇摆不定,兖州八个郡国里边,却是实打实的至少有五个郡国都与袁绍有密切的关系,当此公孙瓒与袁绍将要开战之际,作为袁绍“亲密朋友”的荀贞确是似乎不应该在背后捅袁绍的刀子。

    鲍信当年在洛阳与荀贞结交,因为两人俱有英雄气,并且又都痛恨董卓,故而虽是初见,然却一见如故,交情还是很不错的,当时鲍信还劝荀贞最好是能和他一起离京,以从而可以共同在地方上起兵讨董。

    当日的交情归当日,一来,而今鲍信是刘岱的属臣,要为“其主”谋划,二来,论朋友间的亲疏关系,较之与荀贞,他与同在兖州的东郡太守曹操的关系也实是更为密切,并又在荀贞和曹操间,他也更为佩服曹操的能力,所以,在想到“徐州兵此次入境可能来者不善”这一点后,尽管为王彧等人所质疑,鲍信却一力坚持己见,并且向刘岱请兵。

    他说道:“荀贞之,英雄之士,但凡英雄,皆非常理可以推度。方伯,信敢请借州兵三千,以与信本郡兵合,连夜出城,即赴任城,务必要将徐州兵阻之於泗水东岸!”

    刘岱迟疑不决。

    鲍信焦急地说道:“不管徐州兵入我州境是为何而来,到底其意为何,我州中都必须要早作防备!万一我猜错了徐州兵的来意,自然最好,可万一我猜对了?如因我州中无备之故,而竟使徐州兵渡过泗水,进至西岸,则别的不说,至少任城、东平、济北,乃至山阳,都将危矣!”顿了下,又道,“方伯,别忘了昌邑离任城县可是只有一百余里地!”又道,“又及,东平相李公与荀贞之是郡里人,荀贞之昔在颍川时便极得李公赞许,我又听说,李公之子李宣现即在荀贞之的州府中任事!”

    “东平相李公”即是李膺之子李瓒。

    东平国在任城国的北边,两国接壤,任城国再往北,便是鲍信的辖地济北国,——因为济北国近月以来黄巾越发肆虐,所以鲍信前些时来了州府,与刘岱商议该如何平定济北黄巾,也正因此,赶上了徐州兵入境之事。

    由鲁国或者徐州入兖州境,泗水是第一道天险,一旦被徐州兵渡过此水,远些的郡国不说,只任城以及任城周边的东平、济北、山阳这几个郡国却是的确会如鲍信所说,将陷入危险。

    倘若东平国的国相李瓒又果如鲍信所忧,竟是真的背叛刘岱,改而投靠荀贞的话,那么任城、济北、山阳这三个郡国更将会是危上加危。

    鲍信所说的那一席话中,最让刘岱出了一身冷汗的是“别忘了昌邑离任城县可是只有一百余里地”,他终於做出了决断,说道:“就依卿言!”即唤主簿张观,命取出刺史印,写下调兵的文书,又拿出调兵的虎符,交给鲍信,命他即往城外的兵营里去调动兵马,赶赴任城国。

    鲍信可谓当机立断,他调兵、集结、出营的速度也很快,昌邑和任城县间的距离也不远,可他到底是比许仲、戏志才等晚了大半天时间,还没等他入到任城国境内,便有消息传来:入境的徐州兵於昨夜渡过了泗水,并诈以“山阳郡兵”之名,哄开了任城县的城门,已入城中。

    236鲍允诚临机制变

    鲍信闻知此讯,遂传令部曲,令先停止前进,就地驻扎。

    左右随从军官中有人问道:“将军所以向方伯借兵,连夜出昌邑,北上任城者,是为忧徐州兵或会西渡泗水之故也,今果不其然,徐州兵已渡泗水,并已入任城县中,当此之时,正当促军疾进,趁徐州兵立足未稳之机,一举将其逐走,将军为何反而勒军不前了?”

    鲍信看之,见说话的是州兵中的一个校尉。

    当年讨董之时,曹操和袁绍曾联袂上表推举鲍信为行破虏将军,此时鲍信带兵在外,这个州兵中的校尉又非是他在济北的臣属,故而不称他“济北相”的官职,而称他为“将军”。

    鲍信说道:“许君卿是荀贞之帐下的上将、戏志才是荀贞之亲信的谋主,此两人皆才高之士,俱非善与之辈,今既他两人已率徐州兵入了任城县,吾等便是再促军疾驰,待至城下,恐也晚矣!以我料之,必是万难将他们逐出任城。”

    出了昌邑县后,在行军北上的路上,鲍信接连遣快骑打探消息,於不不久前,得到了其中一拨斥候的回报,已经得知带徐州兵入兖州境的主将是许仲,军师是戏志才。

    这个校尉有不同的意见,说道:“适才闻军报言说:徐州兵是以‘山阳郡兵’的名义骗开了任城县门。以在下之见,既然他们是‘骗开’的城门,那么由此可见,任城县的驻兵必是毫发无损,……即便有损,必也不多。今将军统州兵及济北郡兵,合计四千余人,前边不远即是亢父,亢父加上任城两县的驻兵亦有千余人,以此近六千的精兵,击彼久战、远来之疲师,兼又且,地利、人和皆在我,虽是徐州兵已入任城,我军又何愁不胜?”

    鲍信摇了摇头,说道:“现下而言之,徐州兵固是久战、远来,可待我部抵至任城县外后,这个‘疲师’就不是徐州兵,而是我部了啊!”

    徐州兵再是久战、远来,现在他们已经入了任城县,也就是说,他们现在已经可以休整了,这么一来,等到鲍信率部到达任城县后,刚好就会是它们两者间换了个角色,鲍信部在不停歇地疾行了百余里后,反倒成了“疲师”,而徐州兵则变成了“以逸待劳”。

    见这个校尉还想再说,鲍信又道:“至於你说的‘地利、人和’,不错,我部如能赶在徐州兵之前抵入任城县,则‘地利’确是在我,可现在,徐州兵已入任城县,地利已是不在我了啊。”

    “怎会地利不在我?徐州兵是远来客军,它纵是入了任城县,县中的吏卒、士民定也不服,只要我军抵至城外,甚至不需我军展开攻势,县内或许就会自乱起来。”

    “常理的话,确是如此,可问题是,现在入任城境的不但有徐州兵,还有数万的鲁国黄巾。”

    鲍信说到此处,这个校尉才算是明白了鲍信的意思。

    他佩服地说道:“将军明见,在下远不及。”

    徐州兵入了任城县的县城,鲁国黄巾可是没有入,他们都在野地上,当有任城县在手的时候,鲍信可以以任城为障,从容的阻御徐州兵,可现下任城县已被徐州兵占取,那么如果鲍信还急着往任城县赶的话,他首先需要面对的就不是徐州兵,而是漫山遍野的鲁国黄巾之溃兵了。

    事实上,这也正是戏志才催促许仲渡泗水,并在渡过泗水后,又立即骗下任城县的根本原因。

    戏志才正是想要用鲁国黄巾的溃兵,来抵消兖州方面的地利、人和优势。

    这个校尉问道:“如此,不知接下来我军该如何是好?”

    “唯今之策,只有两个。”

    “敢请闻之。”

    “即刻遣人返回州府,面禀方伯,请方伯传檄山阳、济阴、东平、东郡等任城周边的各郡国,令各郡国抽调郡兵,以备鲁国黄巾侵扰,此其一也。”

    这个校尉明白,鲍信所谓“以备鲁国黄巾侵扰”,其实只是托辞,很明显,请刘岱传檄诸郡国调兵备战,其根本用意是为了徐州兵。

    鲍信之所以用此托辞,而不明言的缘故,这个校尉也大致明了。

    原因很简单,八个字可以概括:力不如人,无可奈何。

    力不如人者,此次徐州兵不告而来,骗下任城县,固然是徐州“理亏”,可较之两州实力,徐州却是胜於兖州。要知,徐州内部虽有种种问题,可兖州内部的问题更大,最起码,徐州境内没有黄巾作乱,这也就是说,至少在军事上的动员能力,兖州不如徐州。

    无可奈何者,既然“力不如人”,那么在紧赶慢赶,却仍是晚了一步,任城县如今已被徐州兵捷足先登、事实占据的情况下,为了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不到万不得已之时,兖州方面就只能另想它法,换言之,就只能先用“外交”的手段来试着将此事解决,如此,就不能直接说出调各郡国兵的真实用意,否则,就不是外交,而只能是战争了。

    综上两点,暂时只能用此托辞。

    这个校尉说道:“敢问将军,其二为何?”

    “这其二,自就是请方伯遣使赶去郯县,当面询问荀徐州,问他此回徐州兵入我兖境,是何意也!”鲍信顿了顿,又说道,“除此之外,我部也当遣人去任城县,问一问许君卿和戏志才,他两人为何不告而来,并用假话骗开了我任城县门。”

    这个校尉想了一想,说道:“眼下也只能如此了!”

    当下,计议定了,鲍信先是遣人回昌邑州府,继而又遣人去任城县,同时,传令部队,就地休整,等半日后再继续北上。

    等这些事情都安排下去,鲍信避开余人,写了手书一道,封好之后,唤来了两个亲信,将之交给他两人,吩咐说道:“汝二人立刻去东郡,求见曹府君,把我这封密信给他。”待这两人接下信,应了诺,他又叮嘱说道,“切记,这封密信汝等要亲手交给曹府君,万不可泄露。”

    这两人应道:“请将军放心。”

    “汝等去罢。”

    目送此两人策马行远,鲍信抬头望了眼天色,已是下午时分,从昨夜行军至此时,部队都没有怎么好好吃个饭,现下闻得他军令,全军就地驻扎休整,各曲之中纷纷燃起炊烟。

    他收回视线,又向西边东郡的方向望了望,心中想道:“此地离东郡两百余里,孟德接我信时,最早也得明晚,倘有耽搁,就要到后日了,希望他能及时想出对策,以解此事。”

    前年讨董,曹操兵败,在去丹阳募兵之后,他没有回陈留,而是转投去了袁绍处,当时,鲍信是和他一起的。

    在袁绍处,鲍信亲眼目睹了袁绍在冀州的所作所为,有感而发,因於去年秋天,对曹操说了一番话,他当时说道:董卓祸乱朝廷,荡覆王室,天下的英雄之所以愤然起兵,而天下响应之故,是因为大义所在,现今袁绍作为联军的盟主,不想着怎么讨伐奸臣,反却利用权力为自己谋私利,看来联军将要发生变乱,袁绍恐怕会成为另一个董卓。你我兵少,没有能力制止他,可如果与他同流合污,又非你我之志。不如规大河之南,以待其变。

    “规大河之南”,大河者,黄河也,大河的南边,指的便是兖州。

    曹操之所以在讨董兵败、重新募兵后没有回陈留,而是改投了袁绍,主要是因为四个缘故。

    第一个缘故是:他与张邈等驻扎在酸枣的联军诸将志向不合,张邈等拥兵自重,不图进取,终日置酒高会,碌碌无为,他却是一心想要光复洛阳,名留青史的。

    第二个缘故是:也正是因了“志向不合”,所以在他兵败之后,张邈不再对他提供支持,使他不得不远去扬州丹阳募兵。

    第三个缘故是:酸枣联军内部尔虞我诈,相互倾轧,曹操料到酸枣联军最终必会分崩瓦解,故而不愿在此是非之地多留。

    第四个缘故是:袁绍虽也“拥兵自重”,不以讨董为念,反而汲汲欲图冀州,可在战略远见上,袁绍却到底是要比张邈等人强的,曹操此前对张邈等人提出过一个“使袁渤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等等的作战计划,可张邈等人无人肯听,唯是袁绍采纳了他的意见,令时为河内太守的王匡遣兵进驻到了孟津。

    总而言之,究曹操离陈留而投袁绍的根本缘故,正是因其一心光复洛阳的志向在陈留无法得以实现,故而才不得不在酸枣、袁绍这两方之中改而选了“稍强一点”的袁绍,可对袁绍的“不臣心志”,曹操也是深为了解的,故而对鲍信所言之“袁绍恐怕会成为另一个董卓”、“如果与他同流合污,又非你我之志”等等的言论,他都非常赞同,对鲍信“不如规大河之南,以待其变”的应对举措,他也很是同意。

    於是曹操就请求袁绍允许他屯兵於东郡的顿丘。

    后来不久,黑山军的一部进犯东郡,曹操大破之,继而,又於内黄大破南匈奴的於扶罗部,由此乃得以被袁绍表举,当上了东郡太守,随后,曹操即表鲍信为济北相。

    东郡、济北两个郡国俱在兖州,一在州西,一在州东北,结合去年秋时鲍信的那番话来看,曹操、鲍信两人的意图很明显,他们这分明就是在实行“不如规大河之南”的预定计划。

    可以这么说,兖州现下虽还是以刘岱为主,可在曹操、鲍信两人的心中,他们却都是在耐心地等待“其变”,只待“变”生,他们就要共同起兵、联手争兖,——兖州早已是他两人图谋已久的立事之基了,可在这个时候,荀贞却突然插了一脚过来,这是鲍信没有预料到的。

    因而,在办完了遣人回昌豨去见刘岱、又遣人去任城县问许仲和戏志才此回来意这两件公事后,鲍信又写下了那封密信,遣人立即去给曹操送去。

    237吕子恪先声夺人

    任城国,任城县。

    郡府大堂上,任城相郑遂又惊又怒,拍案大骂:“颍阴荀氏素以清名重天下,昔年讨董,荀贞之披甲执锐,蹈死不顾,以忠勇闻海内,我与他虽然没有过交往,但是一直都很敬重他,而今他突然遣兵,以追歼鲁国黄巾为名而擅入我境,更以诈言,哄开任城县门,长驱直进,入我郡治!他这是意欲何为?”

    堂下伏拜了两人,分别是任城的郡丞和任城的主簿。

    他两人刚从许仲和戏志才那里回来。

    郑遂骂了一通,问他两人道:“除了你们方才所言,许、戏二人还说了别的没有?”

    郡丞答道:“许将军只是说:为免人误会他们‘以邻为壑’,所以才不得不追歼鲁国黄巾至此。……除此之外,没有再说别的。”

    “什么免人误会!”郑遂又是拍案大骂,“怕人误会‘以邻为壑’?好,我姑且信之!那我且问汝等,他们诈称‘山阳郡兵’,哄开我任城县门又怎么讲?”

    郡丞答道:“下吏也这么问他俩了。”

    “他俩怎么回答的?”

    “许将军默不言声,戏校尉笑答与我,说他不知此事。”

    “不知此事?不知此事我任城县门紧闭,他们徐州兵是怎么入的城!”

    “下吏也这么问了,戏校尉答云:徐州兵方至城外,任城县门便为之洞开。他还感谢明公……。”

    “谢我什么?”

    “他说他还以为是明公因见城外黄巾人众,为照顾友军,所以主动打开了城门,请他们入的城内,因而感谢明公。”

    郑遂气得半天没说话,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劲,怒极反笑,顾对堂上坐着的几个臣属,说道:“我今年四十余了,这四十多年,真是头一次见这般厚颜无耻之徒!反倒是我开城门迎的他?……来人,来人!去把当时在城头轮值的那个军侯叫来,让他去和许、戏当面对质!看看到底是不是他们用‘山阳郡兵’的名义骗开的我任城县门!”

    堂上坐在上首的一人起身说道:“明公且先息怒。”

    郑遂看去,见说话的是本郡都尉吕虔。

    吕虔的家族是任城当地的大族,此人颇有智勇,郑遂自任职任城以来,向是多借重其力,见是他开口说话,遂勉强止住了些怒气,说道:“子恪有何话说?”

    吕虔说道:“许、戏两人明显是在耍赖,便是遣了当时在城头轮值的那个军侯去与他俩当面对质,怕也无用。”

    “卿有何良策?”

    “良策不敢说,以虔愚见,目前别无他法,只有等州府那边来与许、戏交涉了。……不过在这之前,虔愿为明公去面见一下许、戏两人,试试看能否将他们请出城外。”

    “噢?卿愿一试么?好,好啊!卿需带兵几何?尽管言来!必皆允卿。”

    “一人一马也不需,虔单人独骑足矣。”

    入城的徐州兵有数千之众,而任城县内的郡兵、县兵,再加上吕虔的家兵,总共也才千余,便是把这千余兵马都带上,也是难以把徐州兵赶出去的,既然如此,不如一兵一卒也不带。

    郑遂也明白这个道理,如果不是因为城中的兵马不及徐州兵众,他又何必空自愤怒,而束手无策?——事实上,就算城中的兵马与徐州兵相差无多,郑遂现在也是不敢与徐州兵火拼的,不为它故,只为城外现下可是有数万鲁国黄巾!万一在与徐州兵火拼的时候,鲁国黄巾趁机攻城,那最后倒霉的还是他郑遂。因是,在听了吕虔的回答后,他没有再说其它,只是起身对吕虔说道:“子恪!卿此去,如能将徐州兵赶出城外,我便上书州府,请方伯为你酬功!”

    吕虔说道:“酬功钱赏,非虔所图,虔唯望上可为明公解烦,下能保任城百姓不受徐州侵扰。”行了一礼,出得堂外,到了郡府门口,令人牵来坐骑,果是不带兵卒,只引了数个家兵相从,上马催骑,径往城东而去。

    许仲、戏志才带兵入了任城县后,没有过分地逼迫郑遂,因县寺、郡府都在城北,所以城北一带,许仲严禁兵卒擅入,任城的郡兵、县兵,驻地在城西,故而,城西一带,许仲也不许部曲进入,遂便就近占据了城东地区,随之,又分兵去城南,把城南也控制到了手中。

    也就是说,现在的任城县内,城北、城西在郑遂的手里,城东、城南在许仲和戏志才的手里,两边各占一半,——不但是城区各占一半,城东、城南的守卫,许仲和戏志才也以“协助任城兵抵御鲁国黄巾”为由,“仗势欺人”、兵不血刃地从任城兵手上夺了下来。

    吕虔带着几个家兵到了城东,沿途细看,只见城东的每个“里”外,都有徐州兵的士卒站岗,城东的“市”外,也有徐州兵的兵士警戒,城东的几个制高点上,也都是徐州兵兵士的身影,各条道路街巷上,更是不时都能看到徐州兵的巡逻队伍。

    他们方入城东未久,即接连碰上了两三支徐州兵的巡逻队伍,不过在被盘查过了,待徐州兵确定了他的身份之后,倒是也没人为难他。

    非但如此,还有巡逻队伍中的军官给他指了道路,告诉了他许仲与戏志才现在何处。

    吕虔心道:“许君卿、戏志才虽然厚颜无耻,然自我入城东以来,却不见有徐州兵扰民之事,观彼军纪,可称森严。”

    许仲、戏志才没有征用民宅,而是在城东临城墙的野地上搭了几座帐篷,於帐篷前竖起军旗,在外边围了一圈围栏,权当用为将帐。吕虔到时,他两人都在,正於帐中商议军事。

    闻得兵士来报,说任城都尉吕虔求见,许仲、戏志才对视了一眼,戏志才笑道:“郡丞、主簿方去,郡都尉又来。……将军,你要是不想见他,我可独自请他入见。”

    对荀贞的军令,许仲会无条件地执行,可当面对任城方面的质问和指责时,他却也不会颠倒黑白,做不到“厚颜无耻”,所以,之前在面对任城郡丞的质问时,他到最后索性沉默不语。因是此故,戏志才有了这么一句对他说的话。

    许仲点了点头,说道:“鲁国黄巾虽已是溃兵,且多半被阻在泗水东岸,可陆续渡河西来的却也不在少数,我去城头上巡视一番,以防他们攻城。”

    按理说,鲁国黄巾大败之余,逃命尚且不急,又哪里会敢在明知徐州兵已经进了任城县后,还“自投罗网”地再来攻任城县的县城?可城外现在毕竟是有数万鲁国黄巾的,他们其中有没有胆大冒险、好“兵姓奇计”之徒,这谁也说不好,因而,谨慎一点总没坏处。

    戏志才笑道:“将军请自去,待打发走了这位任城都尉,我再派人去请将军归帐。”

    许仲说道:“好。”便自出帐,带了些许亲兵,前往城头上巡察去了。

    戏志才吩咐帐外:“请吕都尉进来。”

    很快,吕虔来入帐中。

    不等两下见礼,他即横眉怒目,按剑斥道:“贵军不告而来,擅入我境,又以诈言入我任城县中,夺我半城,虔敢问之:贵军是想要与我兖州敌对开战么?”

    238刘军当谢荀军助

    戏志才哈哈大笑。

    吕虔愕然,问道:“戏将军缘何发笑?”

    吕虔入帐时,帐内虽然只有戏志才一人,但因知道许仲面部有创,平素皆带面巾,所以吕虔知道他不是许仲。

    荀军的主将两人,既非许仲,那此人就只能是戏志才了,故而,吕虔以“戏将军”称他。

    戏志才笑道:“我笑都尉胆气雄壮。”

    “此话怎讲?”

    “都尉以都尉之职,言辞中却以刘兖州自比,这难道还不是胆气雄壮么?”

    “我哪里以刘兖州自比了?”

    “都尉适才言:‘贵军是想要与我兖州敌对开战么’?都尉既以‘我兖州’自居,这岂不就是在自比刘兖州么?”

    吕虔冷笑说道:“久闻荀侯帐下有股肱、谋主数人,俱天下才俊之士,而校尉是其一。於今观之,却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将军之高才,虔未尝见,将军之伶牙俐齿,虔则见矣!”

    戏志才又是哈哈大笑。

    “将军又缘何发笑?”

    “我笑都尉见短识浅。”

    “我如何见短识浅了?”

    “我部入贵境,对贵地而言,实为天大的一件好事,都尉非但不知感谢,反而气势汹汹地过来兴师问罪,这岂非‘见短识浅’么?”

    吕虔体会到了郑遂“怒极反笑”的心情,他适才入帐之后的“横眉冷目、按剑斥言”,实际上本来只是作态,可现在听了戏志才的这话之后,却是真的怒气升起,亦是气极反笑,说道:“贵军不告自来,占我半城,怎么?我反倒还得感谢贵军不成?”

    “都尉请且静心,听我言之。”

    “你说。”

    “兖北之地,而今黄巾肆虐,济北等郡国不能制,贵郡已将要受其害,现下鲁国黄巾又入贵境,试问之:要非有我军紧随鲁国黄巾而至,这任城县、乃至任城国,都尉有几分把握能够守得住?”

    吕虔大怒,正待要喝斥说出“要不是你们赶着鲁国黄巾入了我境,我境内又哪里来得鲁国黄巾”?话未说出,听戏志才紧跟着又说道:“这是都尉应该感谢我军的第一个缘故。”

    吕虔心道:“第一个缘故?这么说,他还有第二个缘故的歪理?也罢,我就且先听听他还能胡诌出来些甚么!”压住了怒气,问道,“那第二个缘故是什么?”

    “第二个缘故就不单单只是贵郡应该感谢我军,而是刘兖州应该感谢我军!”

    吕虔冷笑问道:“敢闻高见?”

    “现今兖州形势如何,足下想必心中有数。”

    戏志才顿了顿,见吕虔无意回答,也不介意,自往下接着说道:“刘兖州处於公孙伯珪与袁本初之间,左右为难,不知是从,请问足下,此事可有?”

    吕虔仍是不回答他,戏志才对此也仍是不介意,继续说道:“今我军入贵境,保任城不受鲁国黄巾侵扰只是小事,可以使刘兖州自此无需再左右为难,却是大事!试问足下,如此事关兖州前途的大事,我军替刘兖州解决了,难道刘兖州还不该感谢我军么?”

    吕虔怒气渐收,细细思之,约略明白了两分戏志才话里的含义,可一时间却难以想得透彻,遂开口说道:“将军此话何意,可否多做几句解释?”

    戏志才笑而不语。

    吕虔收起怒气,再三询问,诚心请教。

    戏志才这才说道:“我话中的意思,却不能与你多做解释。足下可归郡府,将我的话告之郑相,请郑相遣人禀给刘兖州,刘兖州自会明了。”

    吕虔知道戏志才不肯再往下说,是因为他在兖州的身份不高之故,因便也不再强求,一改初入帐时的“故作无礼”之姿态,虽不致因此就对戏志才以大礼相待,却也行了一揖,随之告辞出帐,归郡府去了。

    等吕虔离去,戏志才叫帐外的兵卒去请许仲回来。

    兵卒找到许仲时,许仲刚登上城头,还没怎么巡视,闻得戏志才已经把来的那个任城都尉打发走了,许仲略略惊诧,心道:“这才多大功夫,志才却就已把来人给打发走了?”

    他在城头上稍微巡视了会儿,下了城头,回到帐中,听戏志才说完打发吕虔的过程,他不觉叹道:“君谋略之能,胜我十倍,君口才之便,胜我百倍。”

    戏志才笑道:“将军也笑我是个伶牙俐齿之徒么?”

    “岂敢岂敢。”

    戏志才又笑道:“我的口才便是胜将军百倍,亦不足自傲也。”

    许仲怔了一怔,旋即明白过来,戏志才这是在给他开玩笑。

    荀军上下,谁人不知,许仲平日沉默寡言,没有军务的时候,他甚至可以一天不说一句话。他这般的少言语,确是如戏志才所言,纵是“口才胜他百倍”,亦“不足自傲”。

    许仲也不恼怒,微微一笑,——只是他带有面巾,这笑容,戏志才不能看到。

    许仲沉吟了片刻,对戏志才说道:“任城郡府虽是接连遣吏来见你我,可直到现在,不见他们有动兵的意图,看来我部在任城县,暂且应是无忧的了。”

    “不错,任城国小地窄,郡兵不多,便是任城相敢动兵,亦不足忧也。”

    “唯是不知兖州的州兵何时会到。”

    “想来兖州州府已然得知我军入境之事,不过现今任城县外遍是鲁国黄巾,料来兖州的州兵一时半会儿也是到不了任城县的,……即便是到了,我敢断言,它定也不敢擅起战端。”

    兖州内忧外患,尤其是在公孙瓒、袁绍两边相逼的情况下,明眼人一看皆知,刘岱现在定是没有底气和荀贞开战的,这也正是荀贞之所以敢遣兵入兖州境的一个原因。

    “这倒是。”许仲看了看帐外,又道,“主公现下应是已经离了郯县,却也不知何日可到任城。”

    “如今的当务之急,是你我要把任城县的这一半城区牢牢占住,以候君上。”

    许仲点了点头,他想起一事,说道:“计算路程,主公写给东平李相的信,这会儿应该是已到东平。……却也不知李相会有何反应?”

    “东平李相”,指的当然便是东平相李瓒。便连鲍信都知道李瓒和荀贞的关系不错,荀贞又怎会把他忘掉?在遣许仲等此回入兖州境前,荀贞就写好了一封给李瓒的信,给了许仲,交代他等到入得兖州境后,便将此信给李瓒送去。

    戏志才、许仲和李瓒都是同郡人,但许仲早前在颍川时,最初只是个乡里轻侠,后来跟着荀贞得了官身,可也是武职,与李瓒这样的士大夫并无交际,故而对李瓒的性格、为人,许仲并不熟悉,更不了解,因有“不知李相会有何反应”之疑。

    戏志才对李瓒有些了解,若是寻常小事,他可以猜料出李瓒的反应,可现在却是“徐州争兖”的大事,不止关系到州郡长吏们的前途,同时在州郡长吏们做出选择的时候,也关系到了他们各自本人的名誉,虽说与荀贞关系不错,并且儿子也投到了荀贞帐下,可到底自身却是刘岱名义上的“臣属”,如此情形下,李瓒会做出何种反应?一时间,戏志才却也是判断不出。

    239不仕冀州仕徐州

    东平国位处在任城和济北之间,和兖州的大多郡国一样,东平国的辖地也不大,虽领有七县,看似辖县不少,可每个县所占的地域都不大,算起来,整个东平国约有七八十里的方圆大小。

    因为北边与正黄巾肆虐的济北国接壤之故,现於今的东平国国内也不是很太平,好在李瓒非为只会“清谈高论、嘘枯吹生”的议论之辈,本身还是有些实才的,兼之他与陈留太守张邈向来交好,近年来,颇得了张邈的不少兵、资相助,——陈留不比东平,不但在兖州州内是头等上郡,便是放在海内来说,也是一等一的大郡,人口充实、经济富裕,於兖州境内,张邈的实力是仅次刘岱的,他稍微漏出来点,就足够李瓒提升不少本郡的实力,故而倒是暂时还能抵挡住济北等地黄巾的入侵,稳住东平国的局面。

    李瓒是一个有识之士,眼下虽暂时可以稳住局面,可他深知,这绝非长久之计。

    别的不说,就只看那素有武略的济北相鲍信都被济北黄巾打得不得不离境南下,去州府找刘岱商议对策去了,就可见济北黄巾的厉害,倘使任他们这么发展下去,便是再得到张邈的资助,东平国也定然是将难以保住了。

    便在他为此忧心之际,传来了荀贞遣兵进入鲁国、击讨鲁国黄巾的消息,说实话,当初在听闻到这个消息后,他是顿觉压力一松的。

    东平国北与济北接壤,东与鲁国接壤,这两个郡国都在闹黄巾,对李瓒而言之,他是两面受敌,荀贞兵入鲁国,名义上是在帮孙坚,实际上也是帮了他。

    随后不久,又传来荀军大胜、追击鲁国黄巾溃兵入了兖州境内的消息。

    在得闻此一消息的当时,李瓒就生了疑心。

    因与荀贞同郡,两人相识甚早,而他对荀贞又很赏识的缘故,他一向都比较关注荀贞的事迹,对荀贞的军事能力他是很清楚的,以荀贞的军事能力,他绝不相信荀贞不能把鲁国黄巾全歼於鲁国境内,可现在荀贞的部队非仅没能把鲁国黄巾就地歼灭,反更不顾“州各有别”,在没有给刘岱打招呼的前提下就擅自杀入了兖州境内,荀贞这是想要做什么?必有所图。

    之后,又不久,许仲、戏志才兵入任城,占了任城县半座城的消息复又传来,随着此道消息,还有一封荀贞的书信送到。

    在看罢荀贞的信后,李瓒心道:“果如我料!贞之名以追歼黄巾,实是项庄舞剑也。”

    荀贞的信保持了他一贯简练的作风,内容不多,在前半部分,他以郡中晚辈的身份问候了李瓒,并简单地给李瓒介绍了一下李宣在徐州的近况,随之,他转入正题,於信中的后半部分中写道:天子蒙尘,迁於西京,关东诸侯不思勤王,而自攻杀不休,贞闻公孙伯珪将与袁本初争冀,刘兖州处其间,此两难之局。公孙伯珪,骄横之士,袁本初,久存自立之心,贞窃以为,与其使彼二人得兖,何如贞自取之?以此充我军资,乃可复与孙豫州合兵,集徐、兖、豫三州之力,差可西进扣关,再与董贼决生死,以迎天子还都。此贞愚见,公意何如?

    李瓒是个明白人,荀贞不能、也没必要用假话哄他,所以在信中的后半部分里,他直截了当、不加隐瞒地明确告诉了李瓒他此次遣兵入兖的目的:他就是要与刘岱争兖州。

    信末“此贞愚见,公意何如”八字,看似是在征询李瓒对他这一目的的看法,实际上是在询问李瓒对此的态度,是在问李瓒:你支持我夺兖还是不支持我夺兖?

    李瓒看完此信,抬起头,看向送信的来使,说道:“奉孝,荀侯还有没有别的话要你带给我?”

    来给李瓒送信的正是郭嘉。

    李瓒是同郡的长者,其父李膺更是颍川士人的骄傲,郭嘉对他的态度很恭谨,答道:“没有。”

    李瓒笑了笑,晃了晃手中的信,说道:“这封信里的内容,想来你都是知道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