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页
见母亲是真气得狠了,贾赦连忙上前赔笑,一边给她捏肩膀,一边嬉笑道:“母亲息怒,母亲息怒。他们看不上儿子,那是他们没眼光。儿子怎么能给您娶一个没眼光的儿媳妇呢?这万一要是带坏了您未来孙子,找谁说理去?” 史氏尤自气恼:“先是王家,再是宋家。他们是不是商量好的?前面都答应得好好的,临了临了,却又反悔了。” 这不是耍人玩儿吗? 若是他们一开始就没这个意思,早早地拒绝了,史氏虽然会觉得他们不识好歹,但也不至于气成这样。 但这两家都是先透漏出了有结亲的意思,又半路出状况,就跟耍着人玩儿似的。 史氏本就心高气傲,和这两家结亲又认为是低娶,如何能不怒? 贾赦心里也不怎么高兴,但现在最重要的,却是让母亲消气。 “母亲就别气了,说不定是儿子婚姻不透呢。等缘分到了,自然会有好姑娘和儿子结亲的。” 史氏也没奈何,只得重整旗鼓,再找。 但她却想不到,真是让贾赦说对了,还真有好姑娘等着他呢。 事情是这样的: 宋太太婉拒了和荣国府结亲之后,没多久,就又给史氏下了帖子,说是要登门拜访。 史氏本是不想搭理她的,但碍于张太傅,还是留出了一下午的空接待她。 却没想到,宋太太这回却是带来了个好消息。 原来,宋太太回去之后,越想就越觉得自己女儿错过了贾赦可惜。 因着心里想着,回您娘家做客的时候,就忍不住说漏了嘴。 她娘听了,心中一动,问她:“那贾家老二,真有你说的那么好?” 宋太太道:“我看中的不是贾家老二,而是贾家太太慈爱。不管是宁国府的许夫人,还是荣国府的史夫人,对自己的儿媳都跟亲闺女似的。” 张太太一听,就说:“那你替我保个媒。” “保媒?谁?” “就是你堂哥家的二丫头。她今年也十三了,你堂哥一直在河北任职,他不想把女儿嫁在河北,就托我在京城帮着找一个。” 这一回,宋太太拜访荣国府,就是为了替她堂哥家的侄女保媒说亲的。 史氏本就是想和张家结亲,只是一时没找到合适的人选。如今听说张家还有这么一个不在京城的姑娘,自然意动。 她又仔细打听了一下,宋太太这个堂兄,是外放做知府的,娶的妻子也是名门闺秀。 她心里就几分肯了。 只是,没见过这姑娘的真人,她也不好下决定。 宋太太看出她的心思,笑道:“我知道,你最看中孩子们自己的心思。你放心,我哪侄女已经由大侄子护送着回京了。过不了多久,就到了。到时候,可以安排个赏花宴,让两个孩子见一面嘛。” 这自然是最好的。 不过,想起宋太太的前科,史氏又有些迟疑:“这……人家姑娘愿意吗?” 显然,宋太太也想到了自己先前失信于人的事。 她心里有些愧疚,急忙安抚道:“你放心,我母亲不是那等迂腐的人。” 只这一句话,史氏便知道,上次的事之所以半途而废,原因都在宋郎中身上。 又过了半个月,这位张姑娘果然回了京城。 张太太找了个好日子,给几个相熟的人家都下了帖子,其中也包括了宁荣二府。 贾赦和张姑娘在张家精心的安排之下,见了面,还聊了天。 双方都觉得对方还不错。 于是乎,贾赦的婚事经过这一波三折,终于是有了着落。 第400章 贾政(四十七) 自贾赦也娶了妻子之后, 荣国府就再没什么大事。 到了上辈子贾瑚该出生的时候,吴氏的肚子还没有半点儿动静,贾政也依然很淡定。 因为,贾瑚根本就不是他的儿子, 是贾赦的。 可是, 等到该贾珠出生的时候, 吴氏的肚子依然没有动静, 反倒是张氏那里传出了孕信,他就有点儿慌了。 ——怎么回事?如果张氏肚子里怀的是贾珠,那他的儿子在哪里? 幸好, 张氏这一胎生的是个女儿, 让贾政松了口气。 ——可能是这辈子因为他和贾赦换了排行的缘故, 孩子的出生年月都有变化吧。 他这样安慰自己。 张氏生的虽然是个女孩儿, 但却是荣国府的第一个孙辈。 无论是贾代善还是史氏, 都对这个孩子十分喜爱。 贾代善更是做主, 从贾敏的例, 给大孙女按照孙子的排行取名, 叫做贾璎。 自贾璎出生之后,张氏的肚子仿佛开了张一般, 又接连生了两个儿子。贾代善和史氏每日里含饴弄孙, 对张氏高看一眼。 可是, 贾政房里无论是妻还是妾, 却没有半点儿动静。 因着这个缘故, 史氏把管家权交给张氏, 他们夫妻不敢有半点儿微词。就连贾代善,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不知道。 因为, 张氏管着家,才能给他孙子孙女吃最好的,用最好的。 贾政终日惶惶,生怕贾代善废了他的世子之位,把爵位给了贾赦。 可是,直到贾代善去世,他的担忧也没有成真。 接到承爵的圣旨之后,贾政整个人都是晕晕乎乎的。 虽然贾代善依然如上辈子一般,临终给小儿子求了个官儿,让他只袭到了一等将军的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