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页
那些国家的使者来了之后,且不说食宿费就够鸿胪寺上下捞一笔的。为了从他们嘴里得到一些朝中的情况,私底下的孝敬,也是少不了的。 总而言之,就是油水多了。 他们这些人,辛辛苦苦的十年寒窗,考科举做官是为什么呢? 施展自己的报复自然是要占大头。 可是,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也在他们的目标之内。 那种一心为公的正身之士自然是有的,也很得世人敬佩。但更多的还是仰禄之士。 当然了,并不能因为仰禄之士多,就说他们是对的,说贪墨是应该的。 可当大多数人都是这种想法的时候,想要驱动他们,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路子走,实现自己的志向,就只能以利诱之。 看着摩拳擦掌,时刻准备大干一场的三个新副手,金大人满意的同时,也对自己的老上峰史大人佩服之至。他也更坚定了要和史鼐一起,为大夏的未来奋斗终身。 ****** 宫中的选秀早已落下帷幕,圣人钦点了新城侯之女元氏为太孙正妃,大理寺卿之女赵氏和南阳侯之女连氏为太孙嫔。 两个勋贵武官之女,一个文臣之女。 圣人的态度,表露无疑。 对于选哪个做太孙妃,太孙是无所谓的。在让人打听了一下,发现新城侯家风简朴,元氏也不是个爱铺张的人之后,太孙就更满意了。 话说新城侯若是知晓此事,怕是做梦都会笑醒。然后就把史鼐给供起来,晨昏一叩首,早晚三炷香。 ——作为勋贵里混的最好的一个,史鼐可是勋贵里的标杆。他的崛起,让许多懒散度日的纨绔被父祖收拾地哭爹喊娘,生无可恋地重新拾起了武艺书本。却也让许多有志向的佩服之至。 这其中,王子腾是一个,新城侯元芳也是一个。 而且,和王子腾功利性的目的不一样,他之所以学习史鼐的简朴,纯粹就是因为,他本人是史鼐的迷弟。 他女儿成了太孙妃,最让元芳觉得荣幸的,不是太孙的地位高,而是太孙是史鼐的学生。 这不,在女儿得选太孙妃之后,元芳已经是第五次叮嘱女儿了:“史尚书乃是太孙的老师,日后我儿嫁入东宫,一定要尊重史尚书,万不可怠慢。” 元婠娘恭恭敬敬地应了:“父亲,女儿省得了。” 实际上,她心里却在暗暗叹气。 ——有一个心怀偶像的爹,她真是太难了! 不但平日里要听爹爹说史大人的各种光辉事迹,栓婚对象成了太孙之后,原本是全家人一起听的,就变成了她爹给她开小灶。想想一脸同情却掩不住幸灾乐祸,偏又一脸深沉地对她说“辛苦了”的的哥哥和妹妹,元婠娘更想抓狂了。 是,史大人是很厉害,特别是变相地提高了民间女子的地位这一点儿,更让她佩服。 但这种事情,就像吃东西一样。再好吃的东西,日日吃,月月吃,年年吃,也会腻的好伐? 没错,虽然史鼐开工厂招收女工的事才开始了不久,效果并不明显。可是托史鼐的福,元芳在知道史家大姑娘从小和弟弟一起读书之后,便也让元婠娘姐妹随着兄弟们一块儿念书。 而元婠娘天生对政治比较敏感,虽然没有正式地读过几年书,却已经能够见微知著,敏锐地察觉到史鼐的目的了。 可以说,就算没有一个迷弟爹,元婠娘本身对史鼐也是极其仰慕的。 但是,这种仰慕,绝对到不了像她爹这种几近疯魔的程度。 唉~ 元婠娘暗暗叹了一声,心道:反正我马上就要嫁到东宫去了,就让爹再说几次吧。 想到这里,她也忍不住对哥哥和妹妹幸灾乐祸起来。 ——嘻嘻,我也就只用再忍一段时日而已。待我出嫁之后…… 于是,等到元芳发完了感慨,表达完了对史尚书的崇拜,回书房看兵书的时候,元家大爷和元二姑娘悄悄回来之后,却奇怪地发现:往日里必然会面对的自家妹妹(姐姐)的幽怨目光,今日竟然变成了盈盈笑意。 两人直觉地打了个寒噤,不禁面面相觑。 ——这不对劲儿,很不对劲儿。 “姐姐,你……怎么了?”元二姑娘小心翼翼地问。 元婠娘笑得更加温柔了,“我没事呀,我能有什么事?” 两人再次对视一眼,这回开口的是元大爷:“妹妹不久后就要出嫁了,想不想出去玩一玩儿?” “好啊,不知道哥哥有什么推荐的地方。” 这反应太正常了。 可就是因为太正常了,反而让元大爷心里毛毛的。 ——以他大妹妹的尿性,这不应该呀。莫不是,憋着什么大招呢? 作者有话要说: 吃晚饭的时候才反应过来,今天过年了。 大家留个评论呗,让作者菌发个红包,大家一起高兴高兴。 第342章 史鼐(八十一) 茜香国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后, 圣人便命钦天监尽快测算吉日,又命礼部和内务府准备太孙大婚事宜。 “一切规制,以太子之礼为准。” 虽然太孙与太子都是储君,但太孙毕竟是太子的儿子。按理说, 太孙大婚的规制应该是低于太子而高于众皇子的。 圣人下这样的命令, 一是为了显示太孙的身份贵重, 二就是因为太子大婚的章程都是现成的, 免去了礼部为了“该低多少”而扯皮,耗费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