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页
这事如果解决不好,他薛家难免有骗婚的嫌疑。 反倒是儿子薛蟠,薛端不怎么担心。 或许薛蟠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对待亲人,那真是掏心掏肺的好。别说是给钗儿三成家产了,就算是给钗儿一半,蟠儿也不会有意见的。 把楼家和蟠儿都搞定了,楼玉瑶一介女流,不管乐意不乐意,她都得妥协。 算了一圈儿之后,这事是薛家的家事,最关键的,竟是要搞定楼家。薛端想着,不禁有些哭笑不得。 “罢了,先不说这个了,太太准备一下,明天就请萧大夫人过府一叙。” 薛王氏了然,幸灾乐祸地问道:“可是黄家那边……”她没有说完,只是朝自己的丈夫递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薛端笑着点了点头,不屑地说:“没那么大脑袋,就别争那么大的帽子。明明是家猫一样的胃口,却偏要与山猫争食,撑死了也是活该!” 若是黄家不那么贪心,早早联络了薛家与萧家,两家顾忌卢师爷,又得承黄家的情,自然会帮黄家把另外几家压下去。 但黄家家主的自信心爆棚,薛家与萧家就只好冷眼旁观咯。 果不其然,黄家就把自己给作死了。 和萧大夫人的会晤很顺利。萧大夫人并不是个掐尖要强的人,要不然,也不会毫无芥蒂地培养德大奶奶吕氏。 而薛端明白一枝独秀的风险,也无意要压下萧家一家独大。甚至于,他觉得再有一家崛起,三家相互牵制,才是最稳定的。 原本,黄家是有这个机会的。可如今么…… 呵呵,还是再看看吧。 和萧家达成共识之后,两家分别给相熟的人家散了帖子,并且很默契地避开了黄家。那些接到帖子的人家也不是傻子,知道黄家这回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都默默地决定了疏远黄家。 黄家家主也意识到了,他太高估了自己,也太低估了薛家与萧家。这会儿,他正后悔莫及的到处送礼请托。但没人愿意搭理他罢了。 谁让他们家当初那么嚣张呢? 等上巳节过后,杨大人与金陵的乡绅富贾达成了某种默契,知府衙门也终于开始正常运转了。 当然,这些和宝钗其实关系不大。宝钗更关心的,是费劲千辛万苦,终于从杭州和湖州重金聘请了几位绣娘的事。 至于苏州,因着刘家在苏州的缘故,辛馨不想去触霉头,就没有去。 绣娘有了,辛馨又借助姑婆的势力,很是招募了些孤女和无依无靠的寡妇做绣工、干杂活,她的玲珑绣坊终于有了个架子。 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草台班子总算搭起来了。 一开始,因着辛馨自己的名声不佳,用的绣工也都是些孤女、寡妇之类的,愿意到她们绣坊买东西的人不多,几乎全靠宝钗和萧灵撑着。 但薛家和萧家再大,用的绣品也有限。而且他们这种大家族,自己养的就有针线上人,主子们穿的戴的,都不可能用外边的东西。 因此,一开始,玲珑绣坊的生意可以用惨淡来形容。 但辛馨却不服输,不但请绣娘培训绣工们的手艺,还认真钻研,在图样上下功夫。而且,光图样新颖还不够,她还研究出将图样绘在素娟上,用素娟铺底,绣出立体的花鸟虫草。 正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 玲珑绣坊做出的绣品不但独到,质量还好,辛馨就把一些绣帕送给了以往相熟的姐妹。 这些姑娘们虽然碍于长辈们的威严,不敢再与她相交,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是那么绝情的。 再加上,通过宝钗的路子,让元春也用上了玲珑绣坊绣的荷包、绢扇等小玩意儿。元春是经常能和杨大人的太太一块儿喝茶的。这样精致的绣品,杨太太见了,难免要问一句。元春受了表妹所托,自然就不着痕迹地赞美了一番玲珑绣坊的手艺。 杨太太已经是知府夫人了,自然就不会再顾忌许多。她喜欢玲珑绣坊的绣品,自然就会让人去买。 辛馨得知之后,亲自送货上门,表示:太太看得起我们,照顾我们的生意,一众姐妹感激不尽。这些东西,就送给太太了,算是多谢太太的知遇之恩。 杨太太见她不过十四五岁,却落落大方,进退有度,不由生出几分赞赏之意。 “辛老板倒是与传言中颇为不同。” 那些传言,显然不可能是什么好话。 辛馨却是微微一笑,全不在意:“他们爱传,且让他们传去,我只过自己的日子便罢了。” 杨太太点了点头:“你很好,日后若是有暇,就来陪我说说话吧。” 她并不是那等人云亦云的人,辛家那个层次,并不够格让知府太太看在眼里。但辛馨的表现,却让她很是欣赏。 杨太太觉得,辛馨并不是一个不通情理的人,能把她逼到宁愿盘门而出,辛家也不知道究竟做了些什么?她一个小姑娘,一个人过活,当真是可怜,杨太太有心拉她一把。 辛馨大喜过望。 原本,她是想着,借着杨太太买她们绣品这件事,扯一扯知府太太的虎皮,给自家绣庄扩张一下门路。 却没想到,杨太太这样慈祥,竟然愿意让她随意出入知府的府邸。 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庇佑,最起码在杨大人任职期间,没有人敢到玲珑绣坊找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