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页
宝钗笑了笑,道:“不过是随意扎两针,咱们家又不指望这个。” “钗儿说的是,”薛姨妈放下绣棚,拉住女儿的手,笑眯_眯地说,“这女儿家呀,还是好好学学管家理事的好。日后到了婆家,一大家子上上下下的,都得会应酬才是。” 宝钗脸上一红,在她雪样的肌肤上特别明显,嗔道:“妈,你说什么呢!” “好好好,我不说了。”薛姨妈爽朗地笑了笑,转头吩咐丫鬟,“春红,你把那老山参找出来一根儿,给姨太太送过去。” 那丫鬟应声去了,宝钗却是面色一变,问道:“妈,你怎么又给姨妈送东西?上回不是说了嘛,以后这些贵重的东西就不送了。” 薛姨妈有些尴尬,讪讪道:“这不是你珠大表哥被你姨丈罚了嘛,我就想着送根参给他补补身子。” 但宝钗是何等聪慧?不用想就知道定然是姨妈又许了什么虚无缥缈的承诺,说不定连句准话都没有。也就是自家母亲耳根子软,又对这个姐姐太过信任,随便人家给个棒槌,她都能当真。 对此,宝钗简直是恨铁不成钢:“妈,他堂堂贾府,家大业大的,难道连根老山参都吃不起吗?你这样巴巴地送给人家,人家也不一定领情。” 被女儿这样数落,薛姨妈脸上颇有些挂不住,忍不住反驳道:“一根参而已,又值得了什么?” 宝钗只想叹气:“妈,你可知道,咱们家的生意今非昔比了。这个月的账目,我才看完,比着上个月,竟是又缩水了半成。照这样下去,怕是过不了几年,咱们家连一根参都吃不起了!” 薛蟠不学好、不成器,薛姨妈又是个没有主见的。于是,每个月铺子里的账册,就都让掌柜的送进来,明着是说薛姨妈在处理,其实看账算账的都是宝钗。 因此,家里每月有多少进项、多少流水,也只有宝钗最清楚。 她只恨自己不是男儿身,不能光明正大地支撑家业,只得暗地里多努力些,方不负先父的多年教导。 可是,先有她哥哥只知道跟着狐朋狗友一块儿挥霍,人家捧他两句,他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次次都抢着会账,也没见他交到什么正经的朋友; 后又有她母亲糊涂,姨妈说什么就信什么。她们在贾府住了这两年,姨妈前前后后的,至少借走了五万两。 至于什么时候还? 呵,反正宝钗是不抱什么希望了。也就她妈还当姨妈是个好的。 宝钗开始怀疑,她选择宝玉,真的是对的吗?这和选择一个皇商嫁过去,又有什么不同?不都是要扒在他薛家身上吸血吗? 眼见得她好不容易说服了自己母亲,没两天她就又被姨妈给哄了,宝钗觉得,她还是应该另作打算才是。 贾家的事,林家也只是稍稍关注一下而已。毕竟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 黛玉也有十多岁了,眼见也到了该相看的年纪,贾敏最近就忙着给女儿裁衣服、打首饰,务必不让女儿在出门交际的时候,在别的小姑娘那里落了下乘。 对于黛玉的婚事,林如海倒是有心撮合一下她与上辈子的夫婿。 只是他一个大男人,在妻子健在的情况下,实在不好插手儿女婚事。 可他又觉得,上辈子那个人选实在是不错,就不免在贾敏面前提了提。 “胡阁老的孙子?”贾敏有些讶异,“我还以为,你会更中意连大人家的二公子呢。” 连闻声有两子,其次子连悟与黛玉年纪相当,他夫人文氏也与贾敏透漏过结亲的意思,贾敏也觉得悟哥儿不错。 哪知道这个时候,林如海却突然提到了另一个人,贾敏不免有些不乐意:“咱们家与胡阁老家里并不相熟。而且,人家也没有这个意思,咱们女方总不能上赶着男方吧?” 林如海一怔,这才反应过来:他这辈子的官路已经和上辈子大相径庭了,上辈子的政治盟友胡阁老,这辈子却并没有什么交集。自然而然的,两家的交际圈便错开了,人家也不会来相看他的女儿。 “罢了,”林如海失笑道,“我只是见过那孩子两回,觉得他沉稳有度,这才上了心。” 贾敏替连悟不服:“悟哥儿虽性子跳脱了些,但也是个有分寸的孩子。咱们玉儿虽看着和一般的大家闺秀并无差别,但骨子里却很有些愤世嫉俗的反骨。像悟哥儿这样不为世俗所累的,才更合适一些。” 林如海忙赔笑道:“太太说的是。” 贾敏也不会揪着不放,转而就说起了别的事:“对了,圣人不是有意你来接替刑部尚书之位吗?怎么这么久了,还没个准话?” 林如海道:“圣人自有道理,此事须记不得。若是运作得好了,说不定为夫这一次还机会入阁。” “此言当真?”贾敏惊喜不已。 要知道,封阁拜相乃是文臣的终极理想,林如海今年才五十多岁,这个年纪就能够入阁为相,足够证明林如海能力还有圣心。 林如海矜持地点了点头:“八_九不离十。” “这可真是太好了!”贾敏激动的不知要说什么好。 林如海叮嘱道:“此时还未尘埃落定,太太在外,可不要漏了口风。” 贾敏嗔了他一眼:“老爷放心,我晓得分寸。” 话音未落,她便又是一叹。林如海问道:“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