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页
如今天下承平, 武将是越来越没有用武之地了。 贾代善给贾赦聘了宋氏, 就是想要借助宋家在读书人中的地位,让贾家慢慢转型, 最终能耕读传家。 至于把她嫁到林家, 是因为林家就是从勋贵转型书香门第的成功案例。 林如海祖父那一辈就开始读书科举, 奈何身体不好, 考到了举人就没在往上了。 林如海的父亲身体倒是比祖父强, 只是在读书上没什么天赋, 整日里都打着“子嗣”的借口,与小妾们胡混了。 好不容易到了林如海,天生就是读书的料子, 身体虽不如常人康健,但到底撑过了科举。 而且,有了他祖父与父亲打下的底子,林如海在文人圈儿里也挺混得开,并不想贾敬那样,武勋里骤然出了个文人,就像是狼跑进了羊圈里,处处被孤立。 最重要的是,林家已经有三代不入朝堂了,林家需要贾家的人脉,而贾家需要通过林家打入读书人之中。 这本是互利互惠的事,可贾家的老太太史氏却不懂。 她只看到了林家的败落,看不见林家的潜力。 因此,她一直觉得贾敏嫁给林如海,是十成十的下嫁。 她觉得,自己能对林如海和颜悦色,已经是看在他家对自己女儿不错的份上了。 林如海对贾家来说是娇客,史氏就算是看在女儿的面子上,也不会让林如海难堪。 可宋氏就不一样了。 原本,史氏是想给贾赦娶自己娘家侄女的。 她希望贾赦娶了自己娘家的侄女之后,会在媳妇儿的影响下,缓和一下母子的关系。 可是,贾代善却根本就不曾和她商议,在接到圣人的示意,希望贾家向太子靠拢之后,就顺水推舟,借着圣人的东风,和原本不愿意和勋贵人家结亲的宋家达成了协议。 ——贾家支持太子,宋家嫁过来一个女儿作为联络的纽带。 可以说,只贾代善不曾与史氏商议这一点儿,就让史氏对这个大儿媳有了天然的恶感。 等宋氏嫁过来之后,书香门第教养出来的宋氏,与贾家的规矩处处格格不入。 而且,宋氏还有一种出身清流的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更令史氏不喜。 而且,贾代善为了向宋家和张家表达结亲的诚意,在宋氏进门三个月之后,就让自己把管家权给了她。 这更是触了史氏的逆鳞。 要知道,管家权不但是后宅之中当家主母的象征,更是决定了细微处的生活质量。 史氏在婆婆孙氏手底下熬了多少年才摸到管家权的边儿,如今媳妇儿才一进门,就又不得不教出去。 这让史氏如何甘心? 莫说是史氏了,随便哪一家的婆婆被迫把管家权交给儿媳妇,心里都不会舒坦。 偏宋氏在娘家时被养的有些天真,宋氏的母亲宋夫人又觉得自己女儿嫁到贾家委屈了,根本就没教过她该如何讨好婆婆。 史氏一说把管家权给她,宋氏就当了真,连推辞都不曾,就接了过来。 然后,她就毫不客气地开始收拢下人,安插自己的人手。 每日里虽然晨昏定省不缺,却从来不曾就管家一事请教过史氏。 不到一年的时间,史氏在许多要职上安插的人手,就几乎被宋氏给换了个干净。 到了这个地步,史氏看宋氏,已经不是儿媳妇,而是仇寇了! 她一直在等机会,等一个名正言顺的收回管家权的机会。 终于,宋氏怀孕了。 史氏欢天喜地,比亲家母宋夫人还要高兴。 宋夫人见她如此欢喜,被迷惑了,以为自己的女儿已经得到了婆母的欢心。 而宋氏自己,更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婆婆对自己的恶意。 直到贾瑚满月,史氏丝毫不提管家权的事,宋氏才意识到,事情恐怕不是像自己和母亲想的那样。 消息传回宋家,宋夫人才猛然反应过来:自己的一时意气,怕是害了女儿了。 她那时只想着自家清贵,又有张家和太子做靠山。 却没有想到,在内宅之中,若是不得婆母喜欢,自己女儿的日子会有多难过? 可时至今日,宋夫人就算想明白了,也为时已晚。 她只能教女儿借势夺权,婆媳二人的仇也就越结越深。 再后来,贾代善早逝,他生前苦心孤诣布下的局,为家族做的长远打算,就这样被两个没有远见的女人给毁于一旦。 贾敏不知,若是父亲贾代善泉下有知,是否会死不瞑目? 罢了,她一个出嫁女,娘家的事还是少管,她也管不了了。 她还是跟着夫君回林家去,好好经营他们的小家吧。 史氏自然舍不得女儿,一意挽留,但贾敏却也有充足的理由。 ——他们已经回京数日,林家府上接了许多的帖子。别的人也就罢了,但林如海的同年、同窗与同乡却是不能不搭理的。 她拿林如海的前程说事,史氏就算心里再不以为意,面上也不得不一脸关心地催他们回去。 “你们刚回京,手忙脚乱的,可要你两个哥哥去帮忙?” 想到林如海这几日对两个哥哥的评价,贾敏想也不想就拒绝了:“还是不了,都是夫君的同年,不会挑理的。” 实际上,史氏也就是客气客气,因着宋氏的缘故,她是不愿意和那些读书人家打交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