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页
他家里没有长辈,很多事情都是夫妻二人商量着来的。 且贾敏自幼得贾代善教导,心胸见识,也不是一般闺阁女子可比的。 但林如海却想不到,这一商量,还有意外之喜。 事情是这样的: 虽然贾敏同意了林如海过继的提议,也明白他们夫妻的身体,实在是不适合再于“子嗣”一事上执拗了。 但她到底是个女人,有那个时代女人的共性。 虽然在林如海面前不曾露出来,可私下里,她却觉得自己不能让丈夫有个亲生的骨血,十分对不住丈夫。 也是因此郁结于胸,已经调理了几个月了,贾敏的身体非但没见好,脸色反而更苍白了。 但这事儿她是压在心里,自己折磨自己的,连王妈妈都没说,林如海自然也不知道她还是没想开。 如今,林如海来和贾敏商量自己的前程和对未来的规划。 贾敏发现,实现这些最大的绊脚石居然是自己的身体。这让她一下子就惊醒了。 ——丈夫都放开了心怀,一心投入事业了,作为一个贤内助,她居然在该和丈夫保持一致的时候彷徨了。 这真是太不应该了! 俗话说的好,养恩大于生恩。 他们夫妻若是过继一个年纪小的好孩子,好生教养,和亲生的一样疼爱,他还能不孝顺? 若真是个白眼狼,世人能戳断他的脊梁骨! 再者说,嗣子不算亲子,嗣孙却是亲孙。 大不了就让那孩子早点儿娶妻生子,让他们夫妻早点儿抱上孙子也是一样的。 这厢贾敏想通了之后,调养身体的药膳就渐渐起了效果了。 林如海虽不知道这中间的曲折,但见贾敏精神好了,并积极的出门和各府的太太交际,他自然是十分欣慰的。 果然,人还是要找点儿事干。一旦忙起来,就会少了许多矫情的念头。 第127章 林如海(六) 通判一职官位不高, 权利却重。 比如扬州府的通判,便掌握着整个扬州的漕运、水利。 林如海这个通判,就是圣人放在扬州的一只眼睛。 如今,这只眼睛不想干了, 总得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幸好如今诸子夺嫡还不算太激烈, 圣人从容地掌握着朝堂, 对于下头的臣子, 特别是忠心于他的臣子,很是宽容。 圣人在江南的眼睛不止林如海一个,林如海昏迷数日的事也不是什么秘密, 早在林如海醒过来之前, 就已经被扬州织造以密折的形式传回了京中。 对此, 如今的林如海是心知肚明。 他先是上了折子给老圣人诉苦, 说自己的身体实在是撑不住了, 扬州通判这样的要职, 还是需要一个精力旺盛的人来担任, 以免误了圣人的大事。 然后就是请罪, 他昏迷了这几天,漕帮那边没人看着, 着实出了不少乱子。 他表示臣精力不济, 只能勉强处理。 实际上, 不是林如海不肯好好处理, 而是漕帮这个组织, 牵扯的太多, 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林如海在扬州做了近两年的通判了,才勉强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既不耽误朝廷运粮、运盐,也让漕帮有赚头。 至于送到他手上的回扣, 就算为了让漕帮、让圣人放心,他也心安理得的收了。 是了,除了让漕帮放心,还有让圣人放心。 如今在位的这位圣人,与日后嫉恶如仇、睚眦必报的新帝不同,他老人家很能理解做官的难处。 他认为,做官的贪一点儿无所谓,只要把差事做好、只要对他忠心耿耿,他非但不会怪罪,还会更放心。 因为当年太祖定俸禄的时候,是沿袭了前朝旧制,这俸禄的确是不高。 官员若是不收个冰敬碳啥的,家里连个仆人都请不起。 圣人觉得,如果官员连家眷都养不好,怎么会有心思专心办差呢?贪墨一点儿银两,让家眷过上好日子,也是一个男人的职责。 没错,这就是圣人心里最真实的想法。 但也仅限于如今的圣人了。 若是十几年后的新帝…… 呵呵哒,贪一两银子就恨不得把你剥皮充草。 虽然,这贪污一事,从来也没有被清理干净过。 圣人以仁君自诩,自然不会过于为难林如海,只是要求他将漕帮的事情料理清楚,以免接任的人手忙脚乱。 三个月之后,林如海的调令下来了。 是平调入京,任命他做了正五品的礼部员外郎。 礼部皆清贵之臣,更何况,林如海由外官入京,未曾按例降上一级半级,平调入京,不亚于连升三级了。 一时间,京中众人都知晓,这林如海怕是个简在帝心的人物。 因此,他还未入京,被他派遣提前入京打点,顺便收拾京城府邸的徐松,就接到了许多拜贴,都是想要拜访林如海的。 徐松并不敢擅作主张,只是将所有拜贴都收了,对送拜贴的人也都客客气气的,谁也不得罪,谁也不谄媚。 这就体现出一个家族的底蕴来了。 许多人也是这个时候才想起来,这林如海虽然只是个科举出身的五品官,其祖上却是数代列候。 京中的荣国府也收到了林如海要携家眷入京赴任的消息,贾家老太太喜得无可无不可,一叠声地吩咐大儿媳宋氏收拾院子,要留女儿和女婿在家里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