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鲁文学网 - 玄幻奇幻 - [综]轮回之修魂2在线阅读 - 第251页

第251页

    有些官员是贫寒出身,想凭借自己的努力,将家族发展为书香世家。

    当然,大部分官员是没有那么大的心胸和气魄的。可是辛辛苦苦的科举做官,至少是希望自己官越做越大,手里掌握的权势越来越多的。这些人也会面临许多竞争和争斗,也会对付自己的对手,但只有极少的人,才会下作到通过去对付对方的父母妻儿,而打击对手。

    比如贾雨村,无疑是个贪酷的坏官,不停的攀附权贵,当权贵的走狗,以期做更大的官,掌握更大的权力。贾雨村攀附到了更大的权贵,转身就能出卖对他有恩的甄士隐家,以及后来的贾家。这样的人不能不说是道德败坏,行为下作。可这样的道德败坏的贾雨村对付敌人,也不会先去对付对方家的老弱妇孺。

    由此可见,甄家人的思维方式,实在是与寻常的官员有大大的不同。

    甄家有很好的先天条件,甄家的两兄弟天然就受到皇帝的亲近和信赖,如果他们有心,哪怕不擅长科举,也能作为皇帝的心腹成为朝中重臣。

    皇帝本就有不拘一格,从微寒中简拔心腹的习惯。

    可惜甄大老爷和甄二老爷没有经受住皇帝的考验,他们得了皇帝的信任之后是怎么做得?他们在江南大肆的捞钱。

    皇帝虽然没有怪罪他们,却也知道甄家兄弟一心只有钱财,实在不能赋予他们重任了。他们也担待不起。

    所以甄家就是这种人家,一方面皇帝偏爱他们,一方面,皇帝也未必看得起他们。也许正因为皇帝轻视他们,不把他们视作威胁,所以才没有把甄家和皇子夺嫡的事情联想到一起。

    最近几年,皇帝常因为皇子之间的争斗而烦恼,也处罚了不少支持某个皇子的官员。遇到这种事,皇帝连一二品的官员也照罚不误,并不会忌惮参与官员的品级高低。

    也就是皇帝还没有注意到甄家对五皇子的大力支持。

    对皇帝来说,同样的事,比如除去某个官员,是为了贪污税银,隐藏自家的罪证而做的,和是为了帮五皇子夺嫡排除异己而作的,那是截然不同的。

    皇帝不吝惜那些忠诚又没有背景的官员,把他们视作可以轻易替换的一次性用品,所以才会一次次的容忍甄家。

    但若是皇帝知道这一切都是甄家帮着五皇子夺嫡,排除异己,那皇帝的想法也许就会截然不同。

    皇帝的年纪越大,对夺嫡争权之事的敏感性就越高。一件皇帝不关注的事,牵扯到皇子夺嫡上,皇帝就会十分关注,而且处置起来也会毫不留情。

    也就是现在五皇子相对于太子,皇长子和三皇子来说,算是弱势的一方,是皇帝为了平衡皇子们的势力,特意扶植了五皇子一方。

    所以皇帝才不会追究甄家给五皇子提供银钱的行为,甄家作为五皇子的外家,这样做也挺正常的。皇帝并不觉得甄家这种无能的人家,在五皇子夺嫡的事上能帮上什么忙。所以才对甄家的所作所为轻轻放过了。

    林如海对下属的官员和身边的管事看得很严,既要防着他们被收买,成了甄家的党羽,也要防着有人狗急跳墙,收买他身边的下人来谋害他。

    这是有先例的,之前就有巡盐御史死得不明不白的。前车之鉴在此,林如海又怎么可能不警醒呢?

    对于内宅后院的防护,林如海也是小心的,他任职以来林家再没有买过新的奴仆,用得都是林家的家生子和贾敏带来得陪嫁。官场上应酬收下得侍妾也都严密得监视着,略有不对就发卖了出去。

    林家世代读书,家风向来比较清正,对下人也管得比较严格。所以在林家没有敢打着主子名义作恶的下人管事。

    这不是说林家的下人比较忠心,只能说林家对下的约束比较严格。碰到威逼利诱的情况,林家的下人也是寻常人,是很有可能背主的。

    原著中林璟就是这样被害的丢了命,连累得贾敏也一病而去了。林如海病中,一边把黛玉送去京中贾府避祸,一边跟甄家敌对,想要为妻子儿子报仇,最终病死在任上。

    现在有林璟在,林家自然避免了内宅的祸事。至于外面的事,还需要林如海去处置。想来在林如海与甄家势如水火的情况下,林如海都在巡盐御史的位置上坚守了那么多年,他的能力应该足以应付外面的事。

    黛玉和林璟一起读书,林如海和贾敏关注儿女的学业,自然也就发现了这双儿女的不同之处。

    两个孩子都非常聪明,也擅长读书。黛玉很有灵性,小小年纪开始学着作诗,做出来的诗让人读着就觉得唇齿生香。而林璟,则是过目不忘,他缺乏黛玉那种对文字的灵性,但是学过的知识就会牢记,一点都不会忘记。

    林璟也是没办法,有一得便有一失,他从三岁起就不是普通的孩童,有许多的记忆和经验,却没有了幼童的纯挚与灵性,他无法再以孩子的眼光看待世界。

    林璟觉得自己得到的已经足以弥补失去的,比如若是林璟是普通的幼童,恐怕难逃甄家的算计,最终还会夭折。所以林璟并不太遗憾。

    至于林如海,他欣喜黛玉的灵气聪慧,但也不觉得林璟的这种过目不忘的天赋有什么不好。恰恰相反,他觉得这一双儿女的天赋刚刚好。

    林如海作为曾经的探花郎,他当然欣赏黛玉的才华。但是林如海也见过很多才华出众之人,他们的文才仿佛天授,但因为心思敏感容易伤春悲秋,对于科举做官来说,反而不是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