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鲁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凤舞隋末在线阅读 - 第五十七章 梨花枪与弩

第五十七章 梨花枪与弩

    在忙完了这些既重要又费事的杂事,时间一晃便到了九月二十,黄娜倒还在不慌不忙的领着女兵做着列队和拓展训练,黄小刚却是发现自己在把所有的工作都安排分发出去之后,已经没什么事可做,也才打起精神来开始着手研制梨花枪、一窝蜂、重弩这些武器装备。

    先来说梨花枪,黄小刚对梨花枪的认知,自然是来自《古兵器大揭秘》中的“梨花枪”这集,知道这是一种明军的常备制式武器,被戚继光拿来杀倭寇杀的非常爽利。

    事实上,梨花枪的确是一种将长矛和火器结合型的兵器,采用无缨的普通长枪,在原枪缨部位缚一喷火筒,药筒中喷出之火药,如梨花飘落而得名。对敌时伺机点燃,用火药烧灼和惊扰敌人,从而寻机杀伤敌人。

    此种火药兵器,据说乃是宋代农民起义军红袄军首领李全之妻杨妙贞所创,世称她“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

    根据《古兵器大揭秘》里面火器专家的复原,这种梨花枪的威力也的确可怕,不但具有燃烧、毒烟、喷射等作用,烟花筒燃烧时对敌时造成的心里压力更是大过实际的杀伤力,加上长枪本身就拥有的刺杀功能,持枪若是单人面对千军万马肯定没什么太大作用,可要说组成战阵一齐施放,威力绝对爆表!

    按照明朝《武经总要》的记载,宋代梨花枪的药筒之中内含柳炭、铁滓、磁末、硫磺、砒霜等混合药剂,具有燃烧、毒烟、喷射等作用,对配套的长枪却是没什么要求。

    而到了明代,明军则对梨花枪进行了技术改进,规定枪柄为六尺长,末端有铁钻,枪头一尺长,枪头下以榫卡夹装两支喷射药筒,用引信相连。

    使用时两个药筒可相继或同时点燃喷射火焰;枪头两侧有钩镰状的铁叉,两长刃向上可作镋用,两短刃向下可作镰用,具有烧、刺、叉、钩等作用。兵士们可随身携带数个药筒,以备更换发射,喷射出的毒焰可达几丈远。

    到了清代,清军对梨花枪的改装又更近一步,规定枪长七尺三寸,枪头由两个五寸的直刃和六寸长的横刃制成,刃下装竹药筒,长二尺六寸,束三道铁箍,内装毒性烟雾火药,杀伤力亦很强。

    梨花枪经过几代更迭而不衰,是因为它制作简单,使用方便,且又有多种杀伤性能,虽然这时期火枪已经是战斗中最主要的轻型武器之一,但梨花枪的使用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火枪在近战方面因为装填速率不够快的短板。

    便说黄娜这次去文登,通过洗劫药铺得来了六石的土硝和两石的硫磺,不过当黄小刚拿出来仔细一瞧,倒也是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黄娜买回来的所谓土硝和硫磺,实际上有三分之二是芒硝矿石,还有三分之一应该是从厕所或者牲口棚附近刮起来的所谓“硝土”(含硝尿液结晶),虽说芒硝和硝土也都是硝,特特么的中药店制备的时候非得将这两种硝混在一起,这味道自然也就十分感人了!

    其次,黄娜购买的硫磺也是从药材店收购的来,结果其中不单单是硫磺,还混杂有雄黄和雌黄,这两种“黄”虽然也跟硫磺算是亲戚,可雄黄含汞(汞也即水银)、雌黄含砷(砷也即砒霜),都特么是剧毒啊!

    而对于黄小刚来说,你让他分辨这些东西他还能勉强做到,可要说让他以科学的方法将这些东西分别提纯,这可就太为难人了。

    最后,黄小刚干脆也懒得管它是什么芒硝还是土硝,雄黄还是雌黄,反正带硝字的都认它做硝,带黄字的都认它做硫磺也就是了。

    对于这梨花药筒的制作过程,因为某些大家总所周知的原因(时空管理局不通过),大家还是去另外的时空位面看《古兵器大揭秘》自己研究好了。

    便也说,有现成的教材作为指导,黄小刚也就用了两天的时间,就把东西做了起来。

    黄小刚做出的梨花药筒,因为没有纸筒做定装工具,干脆也就裁了筒径在一寸左右,长半尺的竹筒烤干后作为药筒,每筒装药二两,用木槌压实,火药以木炭、硝、硫磺和打铁产生的铁渣作为主要原料,而引线的制作更为简单,直接将火药撒在棉纸上搓制即可。

    此外,黄小刚在药筒的火口上还用竹片削了个哨片,一旦燃放剧烈喷出的火花不但更为集中,更是会产生强烈啸音,听起来就跟鬼叫一样,很是吓人。

    不过,由于硫磺的成分实在太杂了,黄小刚制作出来的梨花筒在燃烧时烟雾不但非常大,并且还十分的呛人,等于是一不小心还附加了毒烟的功能,用来杀敌固然不错,可要是一不小心处在背风或者风向突然转变,乐子可就大了!

    然后,重弩方面倒是遇着了小小的难题,一个是幽幽谷外的黄槽竹不适合用来做弩片,但这也没什么,可以用木材来代替,只是黄小刚原先想用待弹性的铁片来替代竹片的设计,却是被何春给搅黄了,他表示他作为一个资深的铜匠,只会用铜来制作簧片。

    所谓簧片,也就是弹簧,不过古人做的弹簧采用的多是直板的片状金属,并且也的确多采用黄铜来制作,比如说有一些设计得非常精妙古代的铜锁所配套的钥匙,就是一个类似镊子的铜片,借助铜片的弹性来钩挂铜锁内部的机关,从而达到防盗的目的。

    当然,隋朝也有铁脊弓,这种弓也叫铁胎弓,也就是用带有弹性的铁条替换牛角来埋入弓体中增加弓的弹性,可何春要是有这种手艺,怎么还可能呆在芦山?

    至于黄小刚,那就更不要指望了,他的强项又不是冶金和炼钢。

    所以,最后黄小刚还是只能继续走老路,还是用竹片胶合的方式来制作弩臂,不过这一次既然不赶时间,他干脆用木材打造了大量的压模,采用压模的方式来粘合弓片,并且鉴于黄槽竹的表皮强度不如毛竹,于是干脆减少竹皮的截面,并将竹皮削得更薄,以便增加更多的层数,最终定型的弩臂厚度达到了三寸,反正是弩也不需要人手握持,拉力就黄小刚估算该在四十磅到四十五磅之间,抛射可以轻轻松松射出一百多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