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鲁文学网 - 都市青春 - 余生有点甜在线阅读 - 第144页

第144页

    何川一口浊气,在胸口喉咙里千旋百转,最后还是乖乖压下去了。

    田孜在罗氏的日子并不好过,虽然罗小虎已经安排了人手协助她,但初来乍到,总有个适应融入的过程,管理方面要学的地方又太多,每天下班后电话还叮铃铃响个不停,一来二去,人明显憔悴了一些。

    何川心疼,暗暗把那罗小虎在心里骂了一百遍,又做出柔情款款的样子帮她按太阳穴,按着按着她居然睡着了,睡也睡得不安稳,睫毛乱动,呼吸沉重,小嘴微张,那样子要多傻就有多傻,就这还冲锋陷阵逞英雄呢!

    何川无奈地叹口气,起身调暗了落地灯,帮她盖上薄痰,又顺手拿起了她手边的财务报表,上面花花绿绿的数字映入眼帘,如同熟悉的老朋友,更像他驾驭惯了的千军万马,让他体内热血瞬间沸腾起来,如同归田的将军重回了战场。

    夜深了,万籁俱寂,能听到外面滴滴答答的声音,疏雨潇潇,不知道是敲着芭蕉还是打着梧桐,老宅子是他爷爷给他奶奶筑的梦,关于烟雨江南的梦,老一辈的浪漫总是那么动人。

    何川非常欣慰,他虽不争气,到底还是留住了这个梦,并将会在里面开花结果,延续生命,何其幸运!

    他看看灯下甜睡的田孜,心里满满的,何家祖上修了什么样的福泽才让他遇到她?

    他给她掖掖毯子角,爱怜地摸摸她的脸,心里宁静而满足。

    (完结)

    作者的话:对很多朋友来讲,此文的完结可能有些突然,让人意犹未尽,其实我也有千言万语想和大家讲,可是 今天实在太晚了,稍后放在后记和番外吧。

    新作《三十而骊》已经开始连载了,快点击链接关注吧!电子书:《 三十而骊》 露西花 

    第74章 后记——写给亲爱的你们

    《余生有点甜》四月初开写,中间经历了最美的五月,六月,终于在七月的午夜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那一刻解脱又失落,很微妙的感觉,仿佛要和故事里熟悉的人物一一告别,又要和看故事的你们一一告别,很是有些不舍。

    当初起心动念写这个故事是因为身边一个很亲近的人遇到了“罗小虎”,蛰伏的富二代,在她手下端茶倒水恭敬学习了半年的小伙子一转身去开公司了,原来家里财力惊人,力邀她去加盟,让我们都大跌眼镜。

    所以不要总觉得这样的情节太玛丽苏,太飘渺,现实往往比小说更狗血,浪漫却是不浪漫的,可就是因为千疮百孔的生活看多了,我们才更需要一个地方来寄放我们丰沛的情感和对美好的向往。

    我之前这么形容过,读言情小说就像吸了两口精神鸦片,合法地意淫一番,然后恢复了对抗这悲凉世界的勇气。

    不知道有多少朋友是因为书名进来的,余生有点甜,可能是因为我们当下感觉到了苦,更是因为我们对未来的还持有强烈的期待,清楚地记得有朋友留言,说:真希望下辈子我能成为女主这样的人。

    我说:不用等下辈子,你的余生还长着呢!

    其实我也希望自己像女主,坚韧,善良,仗义,豁达,能从那么苦的生活里挣得一点甜,现实是我们可能没办法拥有那样的力量,烦恼如水,无孔不入,更多的时候我们总是晚上崩溃早上自愈,但有什么关系呢?有这么一个榜样让我们追随也是一种鼓励呀!

    我伸手摘星,即使徒劳无功,亦不致一手污泥,至少姿态是好看的。

    这是我在豆瓣阅读发的第一个故事,这个平台的作者据说比读者还多,刚开始的冷清是我始料未及,亏得几位老友从美篇一路追随而来,每每看到她们熟悉的 ID 我就像看到她们熟悉微笑的脸,都在对我说:“你很棒,可以的!”

    也亏得几位热心的文友,我们相互鼓励,抱团取暖,从对方身上汲取了很多力量。

    我咬牙坚持下来,非常幸运地签约了,遇到了很 nice 的小编,首页有了推荐位,更多的朋友看到了,上了潜力榜,上了首页长榜,一度冲到第一第二,超过了我心中大神的作品,豆瓣又在女性频道给了我一个头条的版面,灵魂相似的朋友潮水一样涌了过来,感觉像做梦一样,受宠若惊。

    有对可爱的小情侣,女孩长期和男孩共用一个账号,为了看这个故事自己特意注册了一个号码,男孩子很惊讶地留言给我,让我汹涌澎湃了很久,感谢你们的鼓励,祝你们在巴黎的小日子永远甜蜜。

    前不久还有一个小可爱账号取名:露西的小粉丝,我惊住了,咳,我都是配有粉丝的人啦,希望没有让你失望哦!

    有段时间我跑医院,心情低落,身边谁都没说,只在豆瓣和大家交待一声,很久没见的师姐闺蜜却突然遥遥问候我,原来她一直都在追文,鼓励我一定要坚持,说看这篇文章是她繁忙生活里的清泉,哇,我真的要热泪盈眶了,我从来都不知道我的文字有这样的力量。

    前两天我深夜更文,被一个高考刚结束的女孩子蹲守到了,她留言给我,对我又是一重惊诧和冲击,我一直以为看我文的都是被生活蹂躏过却依旧保持情怀的熟女们,不想还有年龄这么低层的小美女,谢谢厚爱,祝你高考顺利圆满。

    还记得最艰难的那几日,上海湿漉漉的街头,医院深夜的走廊里,我躺在窄窄的陪护床上,数度无法坚持更文,潦草的想法还没有成型,就被一个聪慧的读者捕捉到了,她说:故事里的人物有很多可挖掘的地方,不要匆忙结束。这话正击我的心坎,又像一道光打进我灰暗的日子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