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2页
虽然从2008年开始,随着网络下载和租赁大行其道,光盘受到了严重冲击,但依然能为好莱坞提供不菲的利润。 《饥饿游戏》光盘在北美上架第一周,就卖出了320万张的销量。 尽管这比不上前些年热门电影光盘首周轻易就能卖出500万以上的销量,却也是2012年最好的单部影片单周光盘销量成绩了。 上市十天的时候,《饥饿游戏》的光盘销量突破了450万张。 随后,就跟上映电影的票房一样,光盘销量骤降,单周只能卖出十几万张。 到八月中旬的时候,《饥饿游戏》在北美一地的光盘销售数额就卖破了1亿1000万美元。 与此同时,贝拉·安德森也搞定了一些授权谈判。 互联网方面,《饥饿游戏》的网络点播和租赁版权,以7年1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奈飞;公共电视台播放版权以7年1400万美元交给了迪士尼旗下的ABC电视台。 另外一些谈判还在进行,未来会获得更多周边版权的收入。 哪怕不算续作,这部影片也会给马修带来大笔的利润。 相比之下,《复仇者联盟》还在北美各大院线继续收割票房,不过放映三个半月之后,这部影片的北美票房增长速度已然非常缓慢。 马修占据了这部影片百分之四十的投资和收益比,自然一直在关注最新的动态。 《复仇者联盟》北美票房累计6亿2150万美元,成为《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之后,第三部能做到北美票房突破6亿美元大关的影片。 全球票房同时也冲到了历史第三位,目前在全世界各地收割了14亿8950万美元,超越15亿美元就在眼前。 一次次的投资成功,让马修更加明白,像他这样有资格入场的投资人,着重投资的必然是大众类型的片子。 这些年,不是没有独立片制作人或者导演拿着项目上门找过他,其中也不乏曾经听过名字的一些文艺片,但他无一例外的全都拒绝了。 或许这些片子里面会出现不少经典,即便票房不是很好,通过奖项和线下的运作,五六年或者十几年之后也能实现盈利。 但在容易获利的项目面前,时间成本会在他这里无限放大。 再说了,他对电影的认知并没有发生改变。 不是没有导演和制作人指责他这种投资人眼里只有利润,没有电影艺术,甚至票房失利后骂观众低俗而不懂欣赏。 但地球上有几十亿电影观众,为什么大多数人要掏腰包为少部分人的喜好买单? 毫不客气地说,一小部分电影人,跟支持他们的人自娱自乐就行了,强行站出来让其他观众也买单,比那些烂片导演还令人生厌。 电影发展到现在,早已变成了众艺术,能让大部分观众理解到电影想表达的思想和艺术的才是真正的好电影。 或许是生活在太平洋对岸的时候,只是个普通电影观众的关系,马修一直都认为,广大观众喜欢的不一定是好电影,但是好电影一定是能被绝大多数观众喜欢的。 你的作品对观众不友好,观众还要为你的坚持买单,观众必须这么贱吗? 马修的合作对象里面,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由斯蒂芬妮·梅尔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宿主》早已上映,却遭遇了票房和口碑的双重惨败。 制作公司原本想着借用《暮光之城》系列的名头,打造另一个热门青春电影系列。 当初斯蒂芬妮·梅尔找上马修,雄心勃勃的表示想要改编三部曲,被马修拒绝之后,开路公司高价拿下了《宿主》的版权,还请到了《楚门的世界》的编剧和《时间规划局》的导演安德鲁·尼克尔来当导演。 只是影片不但没有像《暮光之城》系列那么成功,还失败的有点惨。 《宿主》的制片成本高达4500万美元,只从北美拿到了2500多万美元的票房,这片子想要像《暮光之城》系列那样赚钱,偏偏又想显得与众不同,从而充满了文艺范。 造成的结果就是商业不商业,文艺也不文艺,两头不讨好。 观众不买账,从票房中可见一斑,就连影评人也不待见这部片子。 《宿主》的烂番茄指数低到令人发指的百分之九。 同样都是斯蒂芬妮·梅尔的小说改编,《暮光之城》系列和《宿主》的命运截然相反,斯蒂芬妮·梅尔从《宿主》上映开始就渐渐遭到了好莱坞的冷遇,好莱坞众多公司得出一个结论,《暮光之城》系列之所以成功,因为投资人和制片人是马修·霍纳。 随着时间推移,马修在《火星救援》的拍摄渐渐接近尾声。 跟之前一样,剩余的依然是马克·沃特尼的独角戏。 “我也没想到,转眼间这么多年就过去了。” 专门提前种植了土豆的那个片场里面,雷德利·斯科特站在几棵土豆之间,对马修说道,“我现在还记得第一次见到你时的样子,海伦带着你,你强壮的不像话,像个活生生的野蛮人。” 听到这话,马修不禁笑了起来,“所以,你才同意我出演那个野蛮人首领?” 雷德利·斯科特没有正面回答,反而说道,“你进步很大,进步速度也很快。”他扶了下眼镜,“我还记得,拍摄《黑鹰坠落》时,你演动作戏很轻松,演文戏总是有点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