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5页
罗伯特·奈维尔上校是纽约市一个才华横溢的病原体学者,为美国军方服务。他作为政府投资研究抵抗流行性疾病的疫苗的先头部队,看着病毒在街道上如此肆虐,却也只有无能为力。 这种通过空气就能传播的病毒最终以一种难以抵御速度笼罩了整个城市,使得总统只能下令封锁长岛地区,未被感染的人才能离岛。 可想而知,这种做法造成了市民的极大恐慌,纽约城顿时乱作一团,罗伯特·奈维尔在焦急之中将妻子和女儿送上出城的直升机,却目睹他们死在面前的惨剧…… 克里斯托弗·诺兰坐在位置上,又一次觉得没有说动马修·霍纳出演小丑是个损失,他紧紧盯着银幕上的特写镜头,马修·霍纳的眼睛仿佛会说话一样,那表现出来的孤独和愤怒,实在是很传神,让人不自觉的想起铁汉柔情。 假如世界只有一个人,和一条正常的狗,狗不幸离去了,一个怪物纵横的世界,孤独比死亡还可怕。 马修·霍纳恰如其分的演出了这种感觉。 他最难受的永远是绝望的孤独。 这样一个角色,也许任何人都会觉得他的每一天都不过是在浑噩度过。 曾经繁华的纽约市变得颓败苍凉,独孤,无处不在。 危险,时时逼近。 悲痛、孤单、绝望、恐惧以及渺茫的明天……如果这个角色侧重于展示这些负面的东西,那这部电影和这个角色也就没什么意义了,越是在黑暗的时候越是期待光亮,越是绝望的时候越是不曾放弃,才是这类故事的精华所在。 所以,尽管整部电影的色调灰暗,却又始终留了几丝夕阳般的暖暖光晕,就像满屏绝望中的那一点希望。 克里斯托弗·诺兰不自觉的从自己的角度考虑起了整部影片的架构。 一人一狗的剧情构建,因为有了背景的支撑而充满了未知的吸引力,影片节奏很好,在观众恰好感到不耐的时候,主创又往男主的身上压了一根稻草,山姆被丧尸犬咬伤,感染了病毒。 不得已的情况下,男主角亲手扼死了山姆。 那个镜头,一直停留在马修·霍纳的脸上,马修·霍纳一点也不像那些影评人说得那么不堪,表演绝对值得精彩绝伦这个赞誉。 他并没有用夸张的神情渲染他内心的伤痛,事实上,他的表情几乎可以说是木然的。但是,每个人都可以看到他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正因为有了这种情绪的铺垫,他接下来的崩溃就顺理成章,一直冷静自持的男主角,驾车冲向僵尸,想要跟他们同归于尽! 当然,片子也不是没有遗憾,男主角最后为了留住人类的希望,选择与僵尸同归于尽,又回归了好莱坞英雄片的传统套路。 克里斯托弗·诺兰也是个导演,明白这是商业片必须的,别说是这部片子了,哪怕是他拍摄的大制作影片,也要考虑市场的接受度。 第620章 轻巧而不失纤细的演技 放映厅中响起热烈的掌声,马修跟制片人阿齐瓦·高斯曼和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一起,接受其他人的祝贺,其中不乏很多名声赫赫的人物。 “谢谢。” 他每次跟人握手,都表达着谢意,“你能来我非常荣幸。” 突然,一张只在报纸上见过的面孔出现在近前,这是个棕发中年人。 “很出色的表演。”那人伸手跟他握了握,“希望我们以后能有合作的机会。” 马修与他用力握了下手,“因为档期,我错过了一次合作。”上次他拒绝,就是用的档期不合适为理由,说起来档期也确实不合适,“诺兰导演,我也希望能有与你合作的机会。” 两人都笑了笑,这种场合也不可能多说,克里斯托弗·诺兰很快离开了。 这位算很快就将成为商业导演中的新大神,马修看过《黑暗骑士》,也知道这个系列的赫赫名声。 首映式结束,马修参加了映后新闻发布会,简单的接受完例行采访,就离开了影院。 “又是一个忙碌的夜晚。” 上了车之后,他看了看跟在后面的娱乐记者,对司机说道,“回华尔道夫大酒店。” 车子离开下城区,朝着五十街那边驶去。 马修看着车窗外面,华盛顿广场的拱形大门在霓虹的照射下分外显眼,不禁想到华盛顿广场前身的用途,胡乱想着夜晚这里会不会有真的“夜魔”出现呢? 他以前听阿曼达说过,华盛顿广场曾经是一片沼泽,18世纪末为公墓,埋葬当时因黄热病去世的人,后来挖掘出来的尸骨竟有几万具之多,1819年甚至成为绞刑示众的现场,这些血腥的过往,会不会留下什么痕迹? 像是绞刑之类的,不是容易造成吊死鬼吗? 吊死鬼?马修忽然从这上面想到了什么,隐约记得曾经看过一部关于吊死鬼的恐怖片……对了,之前想起的恐怖宇宙似乎就与这吊死鬼恐怖片有关,这片子叫什么来着?还有导演是谁? 不会片子就叫《吊死鬼》吧? 他坐在车上想了一会,觉得不对,最终也没有想起来。 曾经生活在太平洋对岸的时候,限于个人爱好,恐怖片看得不是很多,顶多也就是《死神来了》和《电锯惊魂》之类的,更多的都是在看典型的好莱坞特效动作大片。 就像他现在走的路线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