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鲁文学网 - 都市青春 - 风起一九八一在线阅读 - 第226章 要是不保守

第226章 要是不保守

    张广成皱着眉,盘算一下之后,把秘书叫进来吩咐道:“马上通知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到会议室开会。”

    “是。”秘书应一声,匆匆出去了。

    十分钟后,会议室里。

    座位上已经坐满了人,该来的差不多都到了,没来的要么没在,要么不够格。

    突然被大老板召集过来,也没说什么事,大家都很好奇,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

    直到张广成进门,声音戛然而止。

    “人都到了吗?”张广成走到座位上,抬眼看了一下问道。

    “除了许局长出差没在之外,其他人都到齐了。”秘书恭敬道。

    张广成点点头,开口道:“突然把大家召集过来,是要跟大家一起商量一件事。三天前,沈宏同志成功拉到一名投资商,要到市里来投资,具体情况,让沈宏同志跟大家做一下介绍。”

    这事沈宏当天下午就跟他做了汇报,他已经知道,只是没想到对方动作这么快,有点措手不及。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次的投资商,他叫林启风,就是本市人,今年二十二岁,目前在上大学,是一名大三学生……”

    话没说完,底下就炸开了锅。

    “老沈,你搞什么啊,随便拉一个毛头小子就能当投资商?”

    “投资投的是真金白银,不是在书本上写写画画,你找个学生过来能干嘛?”

    “招商指标完不成,也不能随便找个人来充数吗,谈完了拿不到钱,我们不是又白忙活了?”

    众人七嘴八舌说起来,表情各不相同,声音很乱很杂。

    有诧异、有不满、有嘲讽,意思只有一个,就是不相信。

    张广成勾起嘴角,看着这些人的反应,心里总算找到点安慰。

    看来不相信的不只他一个啊。

    前几天第一次听到沈宏的汇报时,他也是这种反应,心里甚至都在怀疑,沈宏是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故意糊弄他呢?

    可是沈宏信誓旦旦向他保证绝对是真的,表情认真,模样坚定,不似作伪,甚至都要跟他立军令状了。

    当时虽然将信将疑信了他,心里对此仍持怀疑态度,也就没把这件事向大家说明。

    这两天托深城的同志过去帮忙确认了一下,确实有这么一家银行,心里这才相信。

    本就打算今天把情况跟大家说一下的,没想到对方更积极,两天时间人就到了。

    张广成敲敲桌子,等会议室安静下来,开口道:“别着急下结论,听沈宏同志把话说完。”

    大老板发了话,众人只能耐心听着了。

    沈宏整理一下思路,继续道:“人虽然年轻,但成就也是实打实的,根据已知情况,今年夏天他曾在香江收购一家银行,由他全资控股,目前经营情况良好,银行资产大概在三到五千万港币。”

    说道这里,张广成插句话道:“这件事我已经找人确认过了,没有问题。”

    本就安静的会议室里,现在简直落针可闻。

    刚才反应最激烈的那些人,莫名感觉脸有点疼。

    沈宏可不管他们的想法,接着道:“我已经跟他沟通过,为了彻底打消大家的疑虑,专门从香江指派过来一支团队,全权负责本次投资事宜。经过我和他的初步协商,投资方向已经定下来,由我们双方共同成立一家合资纺织工厂,资料已经给他了。”

    “本次投资金额,保守估计会在……”沈宏说着顿一下,看着众人紧张、期待的表情,心里很爽,然后揭底道:“800万港币。”

    喉头滚动,甚至隐隐能听到吞咽口水的声音。

    800万港币,市里一年的指标也才一千万,这一笔投资下来,今年不但能完成任务,甚至还是超额完成。

    别的不说,起码能过个好年了。

    而且,听沈宏的意思,这还是保守估计。

    这要是不保守……

    挤一挤,榨一榨,明年的招商指标也有着落了也说不定呢。

    众人对视一眼,表情都很精彩。

    “好了,情况就是这么一个情况,大家也都了解了,今天开会的目的,就是让大家一起商量一下,这次投资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张广成总结道。

    “我市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近两年,这是目前为止最大的一笔投资,大家要慎重对待,把本次投资做出彩、做成典范,竖立成我们市的一块招牌,展示出我们市的良好形象,也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各位都是久经考验的老同志了,有什么想法都说一说,建言献策、畅所欲言。”

    多说多错,少说少错,不说不错。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是没人第一个开口。

    张广成脸色耷拉下来,再次敲敲桌子,沉声道:“人已经在路上了,还有大概一个小时就要到了,时间有限,必须在人到之前,拿出一个章程来。”

    话说的有点重,可依然没有人回应。

    老张同志黑着脸,干脆点起将来:“老李,你先说说看。”

    大老板点了名,不说不行了,老李清清嗓子,严肃道:“既然方向已经定了,剩下的无非就是对方会如何选择。市里一共三家纺织厂,我认为对方大概率会选纺织一厂。”

    “哦?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张广成捧哏道。

    “一厂是老厂,家底厚,工人多,而且都是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工人了,以后如果要扩大规模,拉过去就能开工,省时省力。”

    “还有吗?”张广成追问道。

    见老李摇头,又道:“老张说的是一种可能,大家还有不同看法吗?”

    有了刚才的经验,张广成也不期待有人主动说了,直接点名道:“老王,你接着说。”

    “我认为对方会选纺织二厂,既然是工厂,说到底还是得看产量,三个厂子,二厂产量最高,产量高赚的钱就多,商人重利,最看重的就是这个。”老王说出自己的看法。

    “老赵,你有什么想补充的吗?”张广成继续点名。

    “我跟老王老李的看法都不同,我认为对方会选三厂。”老赵先抛出论点,然后展开论据道:“三厂虽然没有一厂人多,没有二厂产量高,但胜在建厂较晚,设备较新,发展潜力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