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鲁文学网 - 都市青春 - 我的妹妹是偶像在线阅读 - 第642页

第642页

    她26岁时,父亲被划为政治犯并死于狱中,父母哥哥的棺材骨灰全部被毁,整个家族落入深渊。(为了和谐,不详细交代背景)

    只身来到国外的她因为刚开始不懂英语,不得不去中餐馆剥大白菜,刷马桶、洗盘子,直到十指变形。

    她从华夏的大宅子被赶到美国几十平米的筒子楼里居住,可她依然会在黑暗狭窄的楼道里用煤球炉子和铝饭盒蒸圣彼得堡风味的蛋糕,用搪瓷缸喝下午茶,途经乞丐会毫不吝啬的投入一些零钱。

    读大学时的开国元勋的孙女,好友康同薇就告诉她:“要是有一天你没有烤箱了,也要会用铁丝烤出一样脆的吐司出来。要是有一天你没有了漂亮的衣服,也能自己做出一件来。”

    她对程晓羽的教育更是不遗余力,就算在困难,也要教程晓羽从小弹钢琴不说,出门衣服裤子鞋子都必须是整洁得体的,衣服大都是程秋瓷做的,布料也都是自己精挑细选的平绒棉布。走路坐姿程秋瓷对他也有要求,吃饭更要一粒不剩,吃多少盛多少,这是起码的餐桌礼仪。每天都给程晓羽洗澡,即使美国水费一点都不便宜,很难说程晓羽轻微的洁癖没有母亲的影响,总而言之,母亲对程晓羽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

    程秋瓷也是骄傲的,当苏长河写信给她要给她汇款时,她回信道:“谢谢您的关心,劳动有利于我保持体形,不至于急剧发胖。”

    她自杀时,化了淡妆,穿着从华夏带来的蓝紫色锦缎旗袍,家里收拾的一尘不染,钢琴上盖着她自己绣有牡丹的绸布,一些书籍整齐的搁在书架上,所有东西分门别类的放好,就连冰箱里的食物都按保质期,写了纸条贴在冰箱上。

    留下的遗言是把遗体捐献给红十字会,不留骨灰。

    虽然程晓羽并没有这样做,他摸着母亲冰冷的手,默默的站了一会,不知道这样绝望的事情能和谁分享,反正悲伤已经感觉不到了,他就像一个静默的休止符,所有能感知的情绪已经超过了钢琴的音域,大字二组到小字五组这个区间,陷入了一片漆黑而无声的世界。

    可程秋瓷依旧是值得尊敬的,起码无论世事如何黯淡,她在困境中依然能保持着高贵的品性,最后在抑郁症的折磨下,这个女人走完了她精致的一生。

    当然这个时候并不是伤春悲秋,回忆往事的时候,但是想起来我们的程晓羽同学就算从小上的是美国垃圾公立学校,可实际上他接受的教育都是源自程秋瓷,而程秋瓷教给他的最多就是生为男生的荣誉和责任。更教给了他,温柔低调,怀抱善意的对待每一个人,不要靠一切贬损外界的行为来获得优越感。温文尔雅,只在需要的时刻画龙点睛,不要靠外界的一切褒扬来获得存在感。

    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程晓羽觉得自己只是一件冰冷的物体,而非一个人,直到车祸发生,他才又开始变成了一个人。

    当然郑云海显然不是像程晓羽这样崇尚低调的人,他又叫了两个朋友,一个开的奔驰SLK350,一个和他一样开着M3,对于华夏富二代们来说,结交档次差不多的朋友,然后开着豪车结伴出行,则更显气势。尤其这样让稍稍有虚荣心的女生看上去,一个圈子都是富二代,自然比一个人是富二代,更有威慑力与诱惑力,因为大多数华夏人的心里其实都潜伏着膜拜威权的冲动。

    在郑云海叫了两个朋友过来之后,整个组合就平衡了,一辆车带一个姑娘,朝绍兴路开去,他们的目的是“ViennaCafé”,地点是宋雅楠选的,程晓羽自然不知道“ViennaCafé”是上海法租界内排第三咖啡馆,是个小资聚集地。

    程晓羽对路况并不熟悉,加之前面三个人开的都是跑车,自然有你追我赶拉响引擎炸街的爱好,程晓羽自从车祸和京城撞车之后,开车都很是小心谨慎,并不是minicooper的性能差很远,其实作为货真价实的小钢炮,在都市竞速的话,也不会比M3和SLK350差太多,只是程晓羽不会孩子气一样的去在马路上飙车。当然说他们飙车也许过了,郑云海和他的两个朋友还是比较克制的。

    程晓羽在一个转弯的红灯没赶上,丢了三辆车的车影,只能胡乱的转到永嘉路,停在了一家叫做“袋鼠酒吧”的门口,等夏纱沫打了电话问路,才直走右转上了陕西南路单行线,前面就是他们的目的地绍兴路。

    上海排行第三的“ViennaCafe”就在这绍兴路上。短短的绍兴路,对于上海,可能是最早意义上的文化一条街,有老牌的文化机构,没走过绍兴路,总听过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或者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吧?

    如果还没有,那华夏著名刊物《故事会》,总听过吧!他们都集聚在短短的450米的绍兴路上。

    绍兴路也是单行线,遮天的法国梧桐排成一排,倘若是夏夜来的话夜晚疏影婆娑,但此刻正值寒冬,景致很是萧索,路上行人也少。

    程晓羽沿着马路慢慢开车,如果不是循着路牌,估计绝对不会注意隐藏在路边门脸不大的“ViennaCafe”。

    第427章 超跑俱乐部

    程晓羽找了地方停车,和夏纱沫一起朝“ViennaCafe”走去,在本就湿冷的上海冬季,“ViennaCafe”白色的橡木门窗像镶嵌在古旧绍兴路上的异域相框,透着一股冰凉的北欧风情,门口支着黑板,用英文写了今天供应的点心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