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鲁文学网 - 精品其他 - 我做农场主的那些日子里在线阅读 - 我做农场主的那些日子里_284

我做农场主的那些日子里_284

    说着,他冲着那条狗挥着手做出了驱赶的动作,嘴上还发出声音不让它靠近,生怕这条看上去有些寒碜的狗吓到客人。

    那条癞皮狗看着钱大壮的动作,甩动的尾巴一点点停了下来,它可能发出了一声呜咽,但因为离得太远夏东篱听不清。

    只见这条狗远远得趴坐了下来,一副“我很乖,我不添麻烦”的模样遥遥看着他们。

    作为一个狗爹,夏东篱被这眼神看得心都化了,他忍了忍,没忍住,蹲下身来冲着那条狗“啧啧”两声,同时他从口袋里掏出了小饼干。

    第129章

    其实以前夏东篱真的没有投喂流浪动物的习惯,尤其是流浪狗。

    流浪狗这种生物的攻击性要远比流浪猫更高,而且犬类比猫类更亲人,同样是流二代的情况下,获得一只流浪犬的信任要比流浪猫容易得多。

    但问题也在这里,如果将亲人的流浪汪带回家也就算了,但是如果让流浪动物变得相信人类亲近人类的话,对它来说可未必是好事。

    而且按照现如今的法律规定,被投喂的流浪动物就等于是投喂者的责任,它一旦闯祸,那投喂者是需要承担一半法律责任的。

    道理他都懂,但计划跟不上变化。

    有一个词叫孕妇效应,指的是一个孕妇怀孕后突然发现周围怀孕的人多了起来,放到狗爹身上也一样。

    自打养了大米之后,夏东篱忽然发现身边出没的小动物变多了,而且他心肠也变软了,完全看不得流浪动物惨兮兮的样子,尤其是流浪狗。

    想法也从“不能给希望就别靠近”改为了“能帮一点是一点”。

    但在夏东篱的投喂生涯中,遇到流浪犬的概率其实不太高,大部分的“流浪犬”其实都是散养犬以及工地犬。

    这并不是说城市里的主人们素质高不遗弃狗狗,而是因为在城市里,市政人员为了居民的安全,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搜寻捕捉流浪狗。

    也因为这一特殊性,志愿者们在看到犬类流浪的时候也会优先将其收容,然后想法子寻找收养人。

    夏东篱就曾经在这样的机构做过一段时间义工,因为他有车而且是自由职业,时间比较充裕的缘故,经常被请求去做运力支援。

    说真的,一般来说流浪犬被收容时候的状态都要比猫更糟糕一些,而被领养的概率也远远低于猫。

    按照他帮着运送被领养的宠物到新家的经验来看,猫狗比基本是10:1。没被领养走的狗狗大部分只能呆在收容所里,收容所条件有限,只能最低程度地满足它们的基本生存需求,它们的生活质量依然不能得到保障,因而,这些狗子其实多多少少都有些心理疾病。

    当时他有好几次都想再收养几条狗了,但是考虑到大米的状态也不算乐观,最终作罢,他只是支付了那几条狗的生活费,也算是给基地减轻点压力。

    不过,在离开城市前夏东篱得知了一个好消息——他之前做过义工的动物救助组织和警犬培训机构做了对接,一些适龄的狗狗在治疗完成后会被送到警犬学校里做训练,如果能够通过测试就会被留下成为一条工作犬。

    他之前云助养的一条串串金毛就被选上了,现在已经成了吃皇粮穿制服的汪了。

    夏东篱将肉干撕碎洒在地上,然后也没等那条狗靠近,就跟着钱大壮进了围墙内部。

    投喂流浪动物的时候保持一定距离,不能和它们过于亲密接触,这样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流浪动物的野性,这是他在多次投喂经验中获得的经验。

    夏东篱其实还是有些好奇这条狗是怎么回事的,他到小锦村快半年了,说真的还没遇到过流浪狗——大黄不算,大黄是哮天假扮的。

    在乡村里,流浪犬的数量反倒没有城市里那么多。

    这里大部分的狗都担任看家护院的工作,而且吃的喝的都比较随便,村民们吃什么它们就吃什么,逢年过节时候还能多分几块骨头,养着也就养着了。

    有时候遇着了流浪狗,或者邻居家的大狗生了崽子,看着顺眼的话也会有农户收留下来,反正饲养成本也低。

    不过这两年情况也有些改变了。

    “前几年开始强行要求上狗证,”钱大壮一边给三个青年引路上山一边说,“不上狗证的狗就不算是你家的狗,一旦发现了就要被逮走没收。”

    他摇摇头,似乎有些不满:“而且现在还要求狗不允许散养,除非在自己家,狗出门一定得拴绳子,你说说,养狗就是为了看家护院,我得给它拴多长的绳子才能让它看着整个家?”

    农村的房子都是平房,而且一般没事的话大家院门都是敞开的,狗狗日常跑来跑去的,如果要拴绳关家里,人不乐意,狗也不乐意。

    老钱满嘴的抱怨,“其实我们也知道狗散养着是不安全,一开始大家也是乐意配合的,而且政府也说了办个狗证免费,但是办狗证的前提得打疫苗啊,这疫苗一年就得好几百块。你说我要是付了这打疫苗的几百块,我还在乎一张20块的狗证吗?”

    陈粒闻言点了点头,一脸赞同:“这的确很有道理。”

    “对吧!”钱大壮得了应和立刻起劲了,“前些年我们村子穷,一听养条狗代价那么高,就都撒手不管了。抓狗队的来了就把门给关起来,走了再把狗放出来,但抓狗队的人也坏,他们还会偷偷地来,每次都能抓走几条狗。”

    “后来也有人懒得折腾了,想着去办证得了,结果……”他比划了下后方的位置,撇撇嘴,“有些狗还不能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