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鲁文学网 - 玄幻奇幻 - 八零后修道记在线阅读 - 第436页

第436页

    “没事,我一点都不困。”张叫花兴奋得很,哪里会困,从窗口看地面的这种俯瞰的经历前所未有。

    坐了十几个小时,张叫花竟然也没有感觉到累,就连天黑了,张叫花也同样没办法睡着。飞机降落的时候,张叫花依然精神好得不得了。

    “真是不能够跟小孩子比啊,你看叫花,十几个小时,没见他睡过,下了飞机,还是活蹦乱跳的,一点也不困。”赵金元感叹道。

    沈锦茂笑道,“也就是叫花啊,你看那个小女孩,早就睡着了。”

    张叫花往纪佳馨那边看了过去,果然见纪佳馨依然睡在妈妈怀中,现在要下去了,依然摇都摇不醒。

    “佳佳,快起来,到伦敦了,爸爸马上就要来接我们了。”沈冰摇了摇躺在怀中的纪佳馨,却很是无奈地看着纪佳馨扭动了一下身体,眼睛都没睁开。

    “再睡一会,就一会。”纪佳馨撒着娇说道。

    沈冰很是无奈,只能将纪佳馨抱了起来,然后还要艰难地去拿随身的一些物品。

    赵金元看不过去,只能走了过去,“沈同志,我来帮你提吧。”

    “那谢谢了。真是不好意思。佳佳睡得太沉了。”沈冰很是感激地说道。

    “别客气,我们东西带得少。”赵金元笑道。

    沈冰回头看了一眼叫花,“咦,这个小朋友竟然没睡觉。”

    “第一次出国,兴奋得很,哪里睡得着。”赵金元笑道。

    张叫花没忙着离开座位,而是贴在窗户上往外面看,飞机场外面很平坦,离城市繁华区还有很远的距离,看起来跟国内的机场没有多大的差别。根本看不到张叫花想要看到的域外风情。

    “叫花,走了。”沈锦茂喊了一声。

    张叫花连忙拿起自己的物品跟了上去。

    参展团都是组织上安排好的,参展人员只需要跟着队伍走就行了,其余的杂务都会有人负责解决。看似是出国,其实除了自己变成了外国人,四周都是金发碧眼的土著之外,与到国内别的地方去,也没有多大的差别。

    到了外面,果然就有人负责接待了。领事馆早已安排了车辆迎接国内过来的参展团。所有人都得到了妥善的安排。负责接待的便是小女孩的爸爸纪健明。

    纪健明让同事接引参展团的人员之后,便把重心放在自己妻女的身上了。

    “怎么?佳佳睡着了?”纪健明连忙从妻子手中接过宝贝女儿。

    “刚上飞机就睡着了。刚刚下飞机的时候,我又要抱着咱女儿,又要拿行李。幸好有赵同志他们一行帮忙,不然我得把你的宝贝给扔掉了。”沈冰立即向丈夫诉苦。

    “夫人辛苦了,回头我好好慰劳慰劳你。赵厂长,多谢了,有机会到领事馆去,我好好感谢一下几位同志。”纪健明安抚了妻子,连忙向赵金元几个道谢。

    “纪同志,别客气。都是举手之劳。”赵金元笑道。

    “那是你孩子?”纪健明一眼就看到了张叫花。

    沈冰连忙拉了纪健明一下,“不是呢,那孩子是他们厂里的小老板。”

    赵金元笑呵呵地说道,“我倒是想要个这么能干的儿子,可惜没这八字啊。我们是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能够来参加这次的展览会,很不错啊。”纪健明也是一愣,没想到赵金元竟然是民营企业的厂长。他能够看得出来,这赵金元看起来不简单。

    竹筒黑茶在本省已经有了不小的影响,尤其是在高层圈子里,不知道竹筒黑茶的还真不多。但是出了省,知道竹筒黑茶的就不多了。沈冰之前自然也是没有听说过竹筒黑茶的。所以,她对张叫花做出竹筒黑茶也怀疑,却并不觉得吃惊。因为,她根本就不知道这种茶叶究竟有多好。

    能够出口的农产品中,茶叶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所以这一次参展的队伍中,茶叶就有不少品种。其中在国内名气很大的就有云南鄂尔泰古树普洱茶,以及安徽的红岁红茶,另外还有西湖龙井,福建铁观音等等。任何一种,名头比梅子坳竹筒黑茶要名气大得多。

    茶叶虽然出口量大,但是很让人尴尬的是,有名茶,却没有名牌。龙井茶、铁观音……各种名茶名气大得不得了,但这都只是一种茶叶的分类名称,而不是一个茶叶厂的商标。全国上万家茶叶厂,出口的茶叶每年最多就是一二十吨。出口的几十万吨茶叶来自上万家茶叶厂。基本都是占据国际低档茶叶市场。

    好茶留给自己喝,这在茶叶行业已经成为一种惯例。也是一种无奈,因为这些好茶在国外根本卖不起价格。

    所以在这些生产名茶的茶叶厂面前,赵金元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低人一等的。反而觉得很骄傲。你们不是大厂么,却没有自己独有的产品。我梅子坳茶叶厂虽然是小厂,但是我们却有全世界独有的茶品。竹筒黑茶并不是商标名,赵金元早就觉得不能将竹筒黑茶作为商标名,否则也会与那些名茶一样,虽然号称名茶,却只能占据低档市场。特别为竹筒黑茶注册了“碧玉仙饮”商标,在将来的推广中,都会大力去推广这个商标名,而不是“竹筒黑茶”这个名称。

    这一次很多企业来参展,虽然计划中有冲击国际茶叶高端市场的内容,实际上,没有人对这一点抱太大的希望。毕竟这个口号年年喊,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不了了之。究其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茶市场虽大,但是却非常分散。各个省、各个地方的利益混杂在一起,难以形成合力。比如说碧螺春、铁观音、龙井茶等这些名茶,生产的厂家成千上万,如果能够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品牌?产品的加工技术几乎是透明的,没有任何附加值,只能在低端市场获取薄利。有些企业甚至根本就不热衷于出口,毕竟出口产品生产要求比较严格,生产成本也高,最后获利反而不如内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