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阅读_第 442 章
,无一不是取优。 所谓的取优,就是满分了。 严松涛倒是看不出什么情绪,只吩咐道:“叫他们把第二张试卷拿过来吧。” 让那三人去现场出题,关乐和与杜锦宁都在这里,自然是防止师徒两人作弊。题目都是那三位先生当场一起出的,以防止漏题。 斋夫过去叫了一声,那位年轻些的先生便又拿了一张试题过来,放到了杜锦宁面前。 杜锦宁搭眼一看试题,发现考的是墨义和算学。 所谓墨义,就是取四书五经的中句子,让应试者或是回答它的含义,或是回答下一句,或是回答其注疏,就像后世试题中的名词解释或者简答题。这不仅仅考的四书五经,还要应试者对其注疏也有所学习与记忆。 至于算学,跟关嘉泽与梁先宽所出的那些算学题目差不多,这对于现在的学子来说可能很难,但看在杜锦宁眼里,也就小学、初中的数学水平,最多涉及一点高中知识。而且这古代算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只需要写出最终答案即可,不用写解题过程。她完全可以用更轻便的方法去解题,不用跟这些人多解释什么。 只是这两种题型的数量…… 杜锦宁抬头看了严松涛一眼。 严松涛既选了那三人去出题,其中必有一人或两人是他的人。光看这题型的数量就知道了。 这大宋国,虽说也学算学,但对算学明显不够重视。所以历来县试的题目中,算学会占一定的分值,但在这张卷子中所占的比例也只有两成,其余八成是墨义。 但她面前的题目,却跟县试时的比例大不一样,算学占了差不多有四成。严松涛吃相这么难看,难道就不怕大家对他有看法么?还有,他难道没听说她参与了关嘉泽与梁先宽上次的比试,算学很厉害? 不过无论是墨义多还是算学多,这个试题怎么出,她能力摆这里,就都不怕。 趁着斋夫去催题的功夫,她早已磨好了墨,此时提笔沾了沾墨,便写了起来。 这段时间她背的可不仅仅是四书五经,便是连对它们的释义与注疏都一并背了。而且她的思维是成年人,后世又是个信息bàozhà的时代,通过各种影视、网络渠道,她所听过的、所看过的,便是像齐伯昆这样年纪大且经历丰富的老人都比不上。 同时,她又是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的,对于整个封建统治的利弊,以及历朝历代出现的学说,统治者如何利用这些学说来进行思想统治,因为记忆力超群的关系,只要她所涉猎到的,即便不是很精通,至少都有个大致的印象。 也因此,她对于四书五经上的东西,比一般人都要理解得更加透彻和深刻。 有了这样的认识,再来学习释义与注疏,就更如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