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鲁文学网 - 玄幻奇幻 - [综]昨天不小心死掉了在线阅读 - [综]昨天不小心死掉了_分节阅读_215

[综]昨天不小心死掉了_分节阅读_215

    大友给不出答案,于是建议他们两个去参加京都的阴阳道的会议。

    会议在京都举办,而负责人是御门院家族,这个家族自室町幕府开创之时,就以为“祭祀”的缘故,和二代将军产生了联系,登上了从二位的官职高位。

    参与的人员有传承许久的千年阴阳师家族,诸如贺茂,安倍支族,花开院,麻仓,以及其它大大小小的,在民间行走的属于阴阳道的人。

    会议每次举办,都成为阴阳道天下之盛会。

    “只要不用和尚的身份去就好了。”

    大友法师给出了意见。

    阴阳道和佛道没有那么多纷争,但是佛道和神道教颇有一点点矛盾。

    奈良时期六世纪中叶,天皇及其宠臣苏马氏在全国大力推行佛教,建佛寺,修佛塔,传佛经,那个时代虽然在官方明面上,神道教依旧以伊势神宫为主祭祀天照大神及一系列高天原神明,但民间已经出现了神佛习合的现象,及高天原神为佛祖的化身——又或者高天原神和人类一样,陷在人世的磨难和纠葛中,渴求佛祖的救赎。

    平安时代从某一任天皇开始,天皇退位后出家成为僧人也已经成为常态,天皇依赖一个教派,另一个教派的地位就受到威胁。

    自那时开始,伊势神宫便一直想摆脱佛教独自美丽。

    十四世纪南北朝时期,大路上出现了一南一北两个天皇,伊势神宫因为错误的站位,跟随南天皇去了南部,导致北朝正统建立后,伊势神宫被摈弃在政治之外,接手伊势神宫地位的是吉田神道——虽然被后辈接手,但是后辈继承了伊势神宫的志愿,努力将佛教和神道教分隔开,争取独自美丽。

    在这种纠葛的大背景下,阴阳道好像脚踏两条船一样左右摇摆,不过阴阳道也提出了新的理念——称之为“天”。

    “天”的理念出现在十三世纪早期,那个时候是第一个武家政权——镰仓幕府建立,为了对抗“王土王民”的皇家统治思想,武家政权提出了“天”和“天道”这种理念,并且为了对抗天皇的权威,而选用阴阳师进行“对天的祭祀”。

    御门院就是帮室町幕府祭祀而发的家。

    而这次阴阳道的目的,也是以御门院为首,开展对“天”的探讨。

    ——天之下,是神,神和人类一样,受命于天。

    大友和尚曾经和黑川说过。

    这个时代修行法术,就好像是用筷子夹取食物一样,只要技术熟练到位,饭菜就在那里,总能夹取到位——就算施术的人是个恶棍,不信仰神也没关系。

    因为所谓的咒法——不过是一个固定性的流程和方式。

    黑川在上学的时候也看过新闻频道,总是能听见某某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物质或者新元素又或者什么新的研究方法,而其中的一条规则就是,后人可以效仿这种流程,无数次的重演实验的结果……怎么说呢,虽然是咒术和法术这种神神叨叨的东西,但是施法的过程意外的科学呢。

    “那么,我们就去京都了。”

    大友告诉黑川阴阳道会议的地点之后,黑川带着小孩和大友告别,小孩换了一身新僧袍,和黑川一样的模式不过是改良的缩小版,头上戴着斗笠,倒是没有小孩那么高的禅杖,大友取出一把戒刀给小孩。

    这么危险的东西,给这么危险的小孩也可以吗?

    当然可以了。

    黑川蹲下身,握住小孩的胳膊朝大友挥了挥,“好了,谢谢大友爷爷的东西,和大友爷爷说再见。”

    “喂——我哪有这么老啊——”

    随着身后大友的呼声,两人从今源寺出发,去衣料店里面买了平民穿的衣服。

    店铺的老板给小孩量身高的时候说,“这个年纪的孩子一天一变,不如做一件大的,这样也可以穿好几年……就是价钱上,可能会贵一点,不过您如果用不着或者想换新衣服,拿去典当也可以得不少钱呢。”

    小孩穿了一件大衣服,自己挽起袖子,有用腰带收了收下摆,还算合身。

    买完衣服以后,他们去了客栈,客栈老板看了一眼黑川和小孩的发色瞳孔,了悟道:“您也是来参加法会的吗?”

    又对小孩说:“这是您的弟子吗?”

    小孩没有柜台高,正在努力踮起脚看老板长什么样子,他努力了一下还是没有看到,于是抬起脑袋看黑川:“阿芒。”

    抬一下他啦。

    黑川托住小孩,他在那一个月里面,已经熟练学会了抱孩子的姿势,什么单手托,双手抱,后背背,抱胸前——简直快成了奶爸预备役。

    他单手举起小孩,让小孩享受了一下绝顶高度带来的愉悦感——好像是营养不良的缘故,黑川遇见的人大都长得很矮,只有一米五一米六左右,黑川这个身高在其中简直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小孩起来之后,脑袋转来转去,看向四周,黑川则告诉老板:“不是弟子,一定要有称呼的话,是同伴吧。”

    “一起同行的人。”

    老板点点头,“自从阴阳道的法会要开始之后,像您这样的奇人异士还真是多呢,也让我这种人开了不少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