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鲁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大明嫡长子在线阅读 - 大明嫡长子 第44节

大明嫡长子 第44节

    朱厚照一听,心想还是弘治好。

    “遵旨!”他欣然应下,“对了爹。儿臣还听说,李广家中搜出了账本?”

    “喔,你说这个。”皇帝马上转头招手,“萧敬,东西拿来给太子看看。”

    “是。”萧公公心中想着,皇上对太子果然是实心的好。

    朱厚照看了账本能让他知道,哪些人是真的和李广一伙儿,哪些人不是一伙儿,有点儿打牌……偷看牌底的感觉。

    这账本上,有个名字:屠滽。

    便是那个吏部尚书屠滽。

    难怪皇帝一开始说什么:便是推荐王越的也是和李广有着联系,想着在朝中‘独木难支’。

    虽然这话其实是错的。

    “爹,这东西我可以带回东宫看吗?”

    “你觉得需要就拿去吧。朕,真是再也不想看到了……”皇帝说到后面有些心灰意冷,他原是相信这些文臣的。可到了今天忽然发现,世界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朱厚照得了准允,便收拾收拾离开了乾清宫。

    到宫外的时候,冰冷的空气让他的思维更加活跃。

    所以说为什么独木难支是错的?

    因为李广都死了,台柱子都没了,剩下的,不论是独木也好,双木也罢,就是来一百根木头,又有个什么鸟用?

    最大的指望见了佛祖,剩下的还指望个蛋。

    在这种形势下还力荐王越起复的,哪里是为了帮他,明明是想要害他。

    因为王越喜欢攀附太监、因为王越性故豪纵、因为王越声名扫地!

    如果这个时候王越依然能够起复,可想而知清流是如何的群情激愤,

    那么自然的,王越就是清流想要拔除的第一颗钉子!

    若王越不来,众人的怒火朝谁?或许没有人特意挑了王越来当挡箭牌,那就只能怪他运气不好,朝廷在这个时候要推三边总制官。

    一旦皇帝力排众议要用他,边防形势紧张又需要他,自然是不会轻易的杀他!

    于是一众官员必然要和皇上为此争上好些时日,

    而且争斗结束的那天也很好猜,就是王越凯旋归来的那日。

    至于这中间……打仗、还得赢,怎么也要个一年半载。

    这样的话,躲在王越‘恶旗’之下的人就还有时间转圜,事情就或许有转机,反正是比今时今日这样突然面对李广的死讯要好得多的多。

    说白了一句话:王越是打着‘李广势力’的标志的人,他不倒,则我不倒;我要倒,那他要先倒!

    所以说独木难支肯定是错的,

    所以说朱厚照要向皇帝求来那句保证。

    想明白了这一点,朱厚照更清醒了。

    但昏暗的黄昏之下,紫禁城中太子的背影随着越走越远,也越发模糊。

    前路漫漫,人心险恶,这位老将军都已经七十有二了啊。

    唉。

    第五十章 东宫之意

    “三边总制官的人选定不下来,皇上和臣子们的意见不一致。徐阁老,这事儿可也不能就这么拖下去啊。”

    天气凉了之后,徐阁老身子骨孱弱,忍耐不住病了。

    这中间他老人家坚持着去了内阁几日,现如今看是当初没听大夫的,一个风寒老也好不了。

    大概是真的不堪大用了。

    当日李广之事,他便卧病在家不在宫中,尤其是那双眼睛,看个文章都要凑得贴在了脸上了。

    可如今朝局如此,徐阁老门生有遍布朝廷,他又怎么可能一点儿俗事都不沾染。

    说起来,王鏊、王华……这一个探花、一个状元可都是他徐阁老当年主持会试的时候为朝廷选拔的人才。

    如今这些人,也不复当年青葱模样,好在前途大好,都进了太子府。追思过往,当然忘不了徐阁老的恩情。

    如今座师病重,弟子哪有不上门探望的道理?

    而坐下来没几句,自然又说起三边总制官之事。

    徐溥老了,七十多岁的年纪,满头的白发,眼袋浮肿的厉害,转个脑袋都叫人替他觉得费劲,而且现在生着病,说不得还得咳嗽一番。

    在明朝,内阁某种程度上相当于皇帝和大臣的润滑剂。

    内阁统率百官,同时也要反映臣子的意见。

    如果一味的讨好皇上,在这种政治生态下就是媚上,万一皇帝干的事儿不那么道德,那么内阁通常会被舆论架起来,被逼着上书力奏,

    不然其他大臣就给你扣帽子,说你逢迎圣意,误国误民!

    于是乎,臣子们在规劝皇帝不顺之后,内阁都会感受到压力。

    徐溥当了这么多年的阁臣,这么点儿道理他还不懂吗?

    但他已经这个岁数了,朝局波澜再起,他是有心无力了。弘治十年初的时候便已经向皇帝递交辞呈,只不过皇帝温言挽留,没舍得他离开。

    说实话,原本以为东宫出阁讲学,就是他最后的事了。李广……实在是没有料到。

    徐老爷子的话很是沙哑,气声也很重,眼睛直直的望着前方,实际上是视力下降了太多,“你们两位,都在东宫任职。太子于此事,是如何表态的?”

    王鏊算是这里对皇太子最了解的人。

    他说道:“殿下不涉朝政,似乎不应该有什么表态?”

    徐阁老一点儿表情也没有。

    “倒李广时,殿下也是尽了大力的。应当……是和我们同道吧?”王华此时任右谕德,成华十七年的状元。

    他也是那位大名鼎鼎的王阳明的父亲,在这个时候也算是很有潜力的中青年官员。

    听他们两位这样讲,应该就是还没考虑过东宫的意思。

    徐阁老不露悲喜,但已知道他们二位都没抓住关键。

    “三边总制官,陛下圣心已定。可李广一死,无人应援,心中难免想起被迫杀李广时的委屈不解。陛下虽然仁厚,可不代表陛下什么都忍。”徐溥仰面说话,语速慢,但一字不停。

    “君王的委屈谁能解?”

    王华这么一问,其实答案呼之欲出,他自己也瞬间明悟,

    难怪首辅大人先问了东宫。

    王华一拍手,“若能说动东宫,此事尚可为。”

    “我去吧。”王鏊想了想,他和皇太子算是最熟的。

    皇太子也认可他的话,每次谈到最后,太子都说‘先生一说我才明白’,可以说相谈甚欢。

    徐溥摇了摇头,“你们都不要去。我问东宫,并非是要你们去劝说东宫。”

    呀?

    这样一来,两人又都有些不解。

    “那是何意?”

    “因为东宫重要我才问。”徐阁老之前的话因为无力都有些虚浮,但说到这里忽然开始加重,“东宫极有主见,他若与我等心意相通,自然会在适当时候相助。若不通,劝说亦无用。”

    他只怕太子不愿意顾全这个‘大局’。而这个大局就是在李广已倒的局面下,为了稳定,不要启用王越,否则必是风雨交加之势。

    “此外,陛下心中患上的是委屈病,委屈怕不理解,更怕亲近之人不理解。如今陛下本就对朝臣心存怨怼,这时候还要去说动东宫,若是陛下得知,作何感想?”

    两人一听,不禁暗暗赞叹。

    徐阁老虽然身体年迈,但毕竟是多年的内阁首揆,看似不动声色,实则早已洞若观火。

    照这么说起来,这事儿还真不能干。在这个时候劝‘反’了太子,那更是叫皇帝生气了。

    “此事,说大很大,说小很小。一切全数系于太子之身。但,朝局如此,实在不是我大明朝的福分。”

    王鏊和王华又不理解了。

    “恩师……究竟忧虑什么?”

    弟子是有几分亲近之情的,徐阁老也愿意讲:“边关战火不断,朝廷却限于局势不能派遣名将。这是福吗?此事逼得太紧,逼得陛下派了另外的人,一旦打了败仗,你我之辈,上无颜面对陛下,下无力安抚百姓,咳咳……”

    老头儿躺在床上,向书案那边伸了伸手,

    府中下人立马知道了意思,去那边将一封奏疏拿了过来。

    “老爷……”府中的管家把奏疏拿来,

    但徐溥挥挥手示意他给边上的两人。

    这奏疏,写着辞呈。

    “这是?”

    “风雨飘摇之际,我却已老弱不堪。国事虽有起色,但仍显艰难。这辞呈……你们若想加点什么,就加进去吧。”

    王鏊和王华忽然明白,徐阁老已经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这大概是他最后办的事了,他会向皇帝进言,然后辞掉一身的官职。用自己最后的能量点亮后来人之路。

    可他们都是一时君子,不忍让徐阁老最后做这样的事,纷纷拒绝,

    王华更是感动涕零:“恩师为国赤诚之心,学生能够理解,不过恕学生,不能答应恩师的要求。”

    徐阁老沙哑的声音又响起,

    “以我年迈之身,尚能为国效力,这是福非祸。但你们记住,此事万不可牵涉东宫,否则事不可为。”

    ……

    ……

    大名府,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