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节
县学教谕和训导前往县衙拜见大令,至今没有回来,县学中的生员和儒师也是各有思量。 比起痛斥燕王起兵造反,大部分人担心的是自己的前程问题。 还有一个月就是秋闱,燕王造反,他们还怎么考试?就算北平府照常举办乡试,考出的成绩,朝廷会承认吗? 燕王正造反呢,他地盘里出来的举人,建文帝是脑子发抽了才会重用。 虽然建文帝时常会抽上一抽,这么明显的错误,他应该不会去犯。 县学一角,以杜奇、刘艮为首的几名生员高声痛斥燕王起兵造反是不守臣节,无君无父。 比起这些脸红脖子粗激昂澎湃的人士,其他人多是面带忧虑,极少数会如孟清海一般,面色不变,平静如昔。 本月的考评,他已被降为三等,想参加乡试也不可能。闻听燕王造反,吃惊之余,隐隐有一股兴奋升起,这是个机会,一个能让他翻身的机会。 半个时辰后,教谕和训导从县衙返回,也带回了燕王府征辟英才的消息。 宛平县令贺银及县衙一干官吏已旗帜鲜明的拥护燕王,若是响应燕王府的征调,也将被打上个反贼的记号。 身在北平,参加乡试是不可能了,入燕王府办事未尝不是一条出路。俗话说得好,富贵险中求,若是燕王能够成事……从龙之功,只要想到这四个字,许多人的心都开始跳得飞快。 但他们都在观望,心中有了计较,表面还需要矜持一下。 等到有人带头,其他人才会陆续响应。 结果大出众人预料,杜奇竟然是第一个! 刚刚这位不是还在大骂燕王不君不臣?现在竟是这么迫不及待,果然是个伪君子! 教谕同训导有些吃惊,不过既然有生员做出表率,还是一等的杜奇,倒省却了他们诸多麻烦。 有了带头的,站起来的人就多了。孟清海是中途起身的,夹在一众生员中并不显眼。 看到孟清海,县学教谕面露不愉,到底没有多言,只告知诸多生员,明日准备妥当,随他前往县衙,由大令考察再举荐入王府。 孟清和并不知道自己这位堂兄的打算,此刻,他正埋首案牍,累得两眼发花。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万人的军队,所需粮草,骡马,武器等,样样都要安排妥当。 朱能充任先锋,率领部队已经出发,燕王将带领后军紧随其后。燕王亲征,各军的提调官丝毫不敢马虎,进出奏事不能跑,全都用上了竞走的速度。 孟十二郎还见到了一个熟人,开平卫指挥使司的刘经历。 自从离开边塞,已是几月未见,刘经历随徐忠一同前来北平,卫所及五屯卫留下的守军也将被陆续征调。 “草原上的鞑子怎么办?” “鞑子现在也不太平。”刘经历一边清点物资,一边说道,“上个月,残元的大汗额勒伯克被部下杀了,继承汗位的坤帖木儿不能服众,还有传言他不是残元皇室血脉,草原上乱成一团,打得热闹。不然的话,徐指挥也不会离开卫所。” 鞑子那边也开打了? 孟清和抬头望天,莫非造反也会传染? 燕王大军出发时,宋忠派出的快马,终于将燕王造反的消息送到了南京。 朝廷震惊。 建文帝一直认为朱棣不会甘于做个藩王,等到朱棣真的反了,震惊之余反倒是松了一口气。该来的总算是来了,终于不用再担心得睡不着觉了。 可事实证明,建文帝这口气松得有点早,燕王就算造反,也要造反得十分有个性。 报信的快马,他没派人拦,计算着快马的脚程,随后送出了他同道衍酝酿多日的奏疏,奏疏上写得很明白,朝廷中有奸臣,皇帝被奸臣蛊惑得六亲不认,已经危害到社稷。他作为天子的叔叔,尊奉太祖皇帝训令,统领镇兵,起兵靖难,清君侧! 末尾还附上几句,如果建文帝主动把奸臣交出来,事情还有商量的余地。否则,就别怪他欺负侄子了! 这封奏疏公之于朝,百官再次震惊,燕王当真不是一般人,这脸皮的厚度,这强词夺理的手段,一般人真学不来! 建文帝彻底怒了,这不能忍,绝对不能忍!没听说啪啪给人两巴掌,再要求受害者赔偿打人者的物质和精神损失的。 可燕王就这么干了,还义正词严,凭什么要求赔偿?因为手疼! 有这么不讲理的吗?有吗?! 建文帝气得肝火上升,嘴边起了一圈燎泡。 下令立刻调集大军,准备粮草,征讨燕王。 当此时,燕军已攻破居庸关,兵临怀来,城内宋忠收拢的败军已近三万五千人。 为了让手下军队重新焕发出斗志,宋忠撒了一个谎,一个很不高明的谎言。 他召集手下军官,令他们告诉士兵,“汝等家人皆为燕王所害,委尸积满道路,燕军来攻,正是为家人报仇的时候!” 传言一出,群情激奋。 家人被杀?这还了得,报仇!必须报仇!死战! 宋忠正高兴着,不想却有燕王派进城中的细作,将城中的消息传出,燕王不急着攻城了,当即写了一封亲笔信,派人赶回北平面呈世子。 朱高炽接到信后也没耽搁,按照燕王的吩咐,该找人的找人,该准备东西的准备东西,不到半日,就将燕王信中提及的事情处理妥当。 “孟佥事,这件事,孤便托付与你了。” “世子放心,卑职一定将人安全带到!” “孟佥事做事,孤放心。” 朱高炽挥着小手绢,目送孟十二郎带领队伍出城。 终于从后勤工作中脱身的孟十二郎,感觉天空都变得格外晴朗,回头看看跟在身后的队伍,深吸一口气,老天给了他亲手报仇的机会,轻易不能让机会溜走。 宋忠,宋都督,准备好了没有? 孟某人,可是来了! 第五十一章 所向披靡 怀来城外,上万燕军将士安营扎寨,埋锅造饭 I寨外设置木栅拒马,以包围之势,围困怀来城。 城内守军虽被宋忠的谎言激起愤怒,士气可用,但先遭败北,又一路逃跑,被燕军追杀的阴影仍挥之不去,看到这些浑身散发着彪悍之气的燕军,本能的有些发憷。 在居庸关被破的消息传来后,情况变得更加严重。 不知该说余瑱命大还是运气太好,燕军攻下居庸关,五千守军十不存一,余瑱竟然毫发无损,被亲兵护卫着一路退到了怀来。 看到余瑱,宋忠的脸色很不好。 余瑱也知道,识相的,自己应该在居庸关战死,谁晓得燕兵进攻得太凶猛,五千守军不到两天时间就败下阵来。他倒是想以死报效朝廷,奈何亲兵太给力,没等余瑱拿着长刀冲向战场,就被几名亲兵架上马,一路跑到了怀来。 燕军也没拦着这些败军。 一来败军人数不多,根本造不成威胁。二来,败军入城可以打击守军的士气。何必费力气去拦,一锅端不是更好? 宋忠能猜到燕王正在打什么主意。得知率兵进攻怀来的是燕王本人,宋都督就知道自己的大限已到,除了死战,没有第二个选择。 投降是绝对不可能的,宋都督为人有不少缺点,但有一点,他对朝廷,对建文帝的忠诚一点也不打折扣。 逃跑也是不行的,北边的九个藩王个个都不是善茬。除了被建文帝废掉的代王周王,夜奔南京的谷王,造反的燕王,余下的辽王,宁王,秦王,庆王,肃王,均是常年和草原邻居打交道,动不动还亲自操刀杀上一场,有哪个好对付? 朝廷将主要火力对准燕王的同时,也没少找这几位藩王的麻烦,谁知道这几位心里怎么想。万一也想着和燕王一起靖难,共同造反,他跑过去不只是难逃一死,还要背负上临阵脱逃的罪名。 死战,直到战死。 这是宋忠唯一的,也是最好的选择。 余瑱跪在宋忠面前,原本他不用这么做,可他心虚,当宋忠一言不发的看着他,膝盖立时间软了。 宋忠没有责备余瑱,他甚至没力气愤怒。对余瑱,宋都督只有浓浓的失望。他给过对方机会,为国效死,为朝廷尽忠,可余瑱却一味的贪生怕死,他如何能不失望? “余瑱。” “是,都督。” “最后一次。”宋忠移开目光,窗外,太阳升起,夜色退去,新的一天,也是决定所有人命运的一天,“不要再让本督失望。” “是!” 余瑱没有多言,他知道,宋忠口中的“最后”不只是他的,也是宋忠本人的。 围而不攻只是暂时,燕军早晚会对怀来城发起进攻,正如攻下北平九门,攻占居庸关一样。 与宋忠不同,燕王朱棣此刻的心情很不错。 他起兵之后,通州指挥使房胜立刻派人来降,不费一兵一卒,就得了通州。 通州一到手,朱棣马上令张玉领兵进攻蓟州。 蓟州是北边重镇,不定蓟州,必将成为后患! 到蓟州城外,张玉没急着攻城,派出使者,先礼后兵,希望大家能好好坐下来谈谈,没见面就动刀动枪的,太伤感情。 不想蓟州都指挥马宣是个死硬派,一点面子都不给,直接放言:“让某投降反贼,休想!” 张玉听着使者痛斥马宣是如何的不讲理,如何的不识时务,冷笑一声,既如此,就怪不得某家了! 当即下令,攻城! 燕军开始攻城,马宣亲自出战。 可惜马指挥的手上功夫比不上嘴上功夫,没几个回合就被燕军活捉。被带到张玉面前,依旧是破口大骂,坚决不投降。张玉也没多废话,咔嚓一刀,了事。 指挥毛遂是个聪明人,在马宣死后,立刻开城投降。张玉下令士兵不得滥杀,这让毛遂和城中余下的守军松了口气。 既然成了反贼,势必要为燕王的造反事业添砖加瓦。 毛遂向张玉献策,只拿下蓟州还不成,若想彻底免除后患,还必须打下遵化。他在遵化有内应,可以助张玉成事。 张玉沉吟半晌,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 毛遂知道张玉的顾虑,将蓟州城防交给张玉的部下,率领部分守军同张玉一起夜袭遵化。 比起开城投降,助燕军打下遵化才是真正的投名状。 经过事先安排,燕军借城中内应,乘夜爬上城楼,打开城门。 待城中杀声四起,火光冲天,遵化守军方才知晓燕军进城了。遵化卫指挥使蒋玉不像马宣一般顽固不化,见事不可为,干脆投靠燕军,把誓死效忠朝廷的一名指挥同知两名指挥佥事都绑了起来,交给燕军发落。 交人时不忘把嘴堵上。绑起来堵上嘴,冷静一下,说不得就想通了。大家好歹共事这么长时间,能活性命总是好的。 毛遂和蒋玉都是聪明人,可还有比他们更聪明的。